我其實最愛阿方索卡隆導演。
因為最佳導演阿方索·卡隆在《羅馬》裏壹人兼多個職位,導演、編劇、剪輯、攝影師、制片人都是他,跟其他電影人比起來,他真是各方各面都出類拔萃地創造了電影神話。回首望去奧斯卡的歷史,能把最佳導演的提名和頒獎給非英語籍的外語片導演,是非常極其以及特別少的現象,除了費裏尼獲此殊榮過,還少不了我們的李安,憑《臥虎藏龍》拿到過提名。
《羅馬》,閃耀著史詩光芒的私人家書
中國觀眾其實對於阿方索·卡隆並不陌生,在此之前他的《地心引力》在國內也是碩果累累。這壹次,他回到家鄉拍攝了壹部以自己童年生活為藍本的電影。
故事主線圍繞墨西哥城壹家偏上層的中產家庭展開,女主人索菲亞有四個孩子,老公卻以出差為借口和小三私奔,索菲亞則對孩子隱瞞真相繼續維持著家庭生活,家中的女傭克利奧性格溫和善良,她和壹個練習武術的男人是戀人關系,只可惜突如其來的懷孕讓這個男人將她殘忍拋棄。但女主人索菲亞沒有嫌棄克利奧,還幫助克利奧把孩子生了下來。家中的四個孩子似乎是希望所在,而卡隆其實就是其中的壹個小孩。
電影從平凡人的視角出發,真實描摹了上世紀70年代處於變革期的墨西哥社會,將壹個小家庭的命運變遷與宏大的時代背景相結合,情感細膩而又具有史詩氣質。在卡隆的故事裏,男人始亂終棄毫無責任感,女人無不堅韌自強,這樣的劇情讓電影還朦朧帶著壹層女權光環。
在影片中,索菲亞對克利奧說:“我們女人,永遠是孤獨的。”控訴著男性在家庭中責任裏的缺失,這也似乎是卡隆生活中極為私密的隱痛。
1971年6月10號,墨西哥經歷了科珀斯克裏斯蒂大屠殺,100多名學生在遊行中被墨西哥軍方殺害。在影片中,卡隆對這壹慘案有了回溯,學生們在街道上舉著旗幟遊行示威,而克利奧乘車去為即將誕生的孩子買嬰兒床,在這次運動中她見到已經成為慘案施行者的曾經的戀人,情緒過於激動的她羊水破裂,誕下壹名死嬰。
這段小故事雖然聽上去很不可思議,但確實是真實發生在卡隆童年時代家中女傭身上的故事。在這種大背景的巨變下,小人物的命運可能因此改寫,而克利奧的命運就是對這個時代最有力的證言。
電影的風格非常的個人,完全不在乎娛樂性,不在乎普通的觀眾,是那種純粹的視聽語言秀。雖然沒有費錢的特效和知名影星,但每壹場戲都用了大量的群眾演員,徹底還原街區的時代感和生活細節,這麽壹來拍攝難度反而比那些特效大片更難,數千人的群演在壹個場景中有條不紊地表演,這是壹種難得壹見的視覺奇觀!
為了更好塑造墨西哥那個特殊的年代,卡隆采用Alexa65數字黑白攝影,這是他第壹次為自己的電影長片戰戰兢兢地嘗試自己掌鏡,他這壹掌就拿到了最佳攝影。看過此片的觀眾都不難以發現,《羅馬》的攝影是登峰造極的,從電影開始時的長搖鏡頭開始,卡隆就非常克制又精準的把人物運動軌跡巧妙捕捉。包括女主角克利奧的行走,行雲流水的家務活動作,父親小心翼翼的停車,壹家人的期盼,伴隨這車子的幾組鏡頭的轉換,停車都在卡隆的鏡頭裏停出了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