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所謂禮,就是壹種恭敬的態度罷了。如果認為禮就是壹套儀式,內心並不恭敬,這樣的人就算行禮,也是無禮之人。
二、身體發膚,受之父母。
原句是《孝經·開宗明義》:“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本指身軀、四肢、須發、皮膚,後亦泛指自己身體的全部,自身。
三、愛親者,不敢惡於人; 敬親者,不敢慢於人。
意思是說,壹個懂得熱愛自己父母的人,就不敢厭惡別人的父母;壹個懂得敬奉自己父母的人,就絲毫不敢怠慢別人的父母。
四、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
壹個人如果不愛自己的父母親人而去愛其他人,就違背了做人的德行;不恭敬自己的父母長輩而去恭敬其他人,就違反了做人的規則。
五、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
君子奉事君主,做事就要考慮如何竭盡全力,事後就要考慮有沒有過錯怎樣彌補,奉行順從君主美好的言行,糾正制止君主的錯誤舉動,所以君臣上下的關系親密。
六、立身行道,名揚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意思是: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顯揚名聲於後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孝的終極目標。
七、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
君子能孝親,必具愛敬之誠,以愛敬之誠,移作事君,必能忠於事君。他能敬兄,必具和悅態度。以和悅態度移於事長,必能順於長官。
八、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
孔子說:“能夠親愛自己父母的人,就不會厭惡別人的父母。能夠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會怠慢別人的父母。以親愛恭敬的心情盡心盡力地將雙親侍奉,而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從效法,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