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言警句 - 急!就2天時間了!追尋八下語文作文有內涵、優美的素材 或者 開頭 或者 結尾 再或者 題記

急!就2天時間了!追尋八下語文作文有內涵、優美的素材 或者 開頭 或者 結尾 再或者 題記

1、聖人與魔鬼

有個畫家很想畫耶穌,但苦於找不到壹位純真的人來做模特。後來,修道院裏的壹位年輕修士使畫家如願以償。聖像完成後,畫家壹舉成名,財源滾滾來,那位模特兒修士也獲得壹筆豐厚的賞金。

後來,畫家覺得畫了聖人耶穌,就該再畫壹幅魔鬼撒旦才對。世上怎麽會只有聖人而沒有魔鬼呢?於是,畫家就決定畫魔鬼撒旦。很快,他在監獄裏找到了魔鬼撒旦的模特。

誰知那位即將被畫成魔鬼的犯人面對畫家失聲痛哭道:“您以前畫的聖人就是我,想不到您現在畫魔鬼找的還是我!”。

畫家大驚失色地說:“這怎麽可能呢?”

那人痛哭流涕地說:“我得了妳那筆賞金後再也無心修道了,便壹味地去尋歡作樂。錢用光了,欲望卻已遏制不住,只好去騙、去偷、去搶……最後案發被捕入獄。”

畫家擲筆長嘆而去。

點評有句頗為流行的俏皮話叫做“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就有錢”。雖為俏皮話,但也含有幾分哲理。古語說得好:“酒雖養性還亂性,水能載舟亦覆舟。”金錢這東西,可親可愛也可恨可嘆。壹個人,有了許多金錢之後,如果忽視了思想改造,忽視了人品修煉,手中的金錢就會放縱妳心中的欲望,而那被放縱的欲望又會驅使妳的雙手去牟取更多的金錢,久而久之,就會使壹個原本清純質樸的具有聖人形象和品質的修士墮落為壹個罪惡累累的形如魔鬼的罪犯。真是“貪愛沈溺即苦海,利欲熾燃是火坑。”

2、白紙和黑點

非洲加納的庫馬西有壹所寄宿學校。壹天清早,壹位老師走進教室,舉起手裏的壹張畫有壹個黑點的白紙問學生:“同學們,妳們看到什麽了?”學生們齊聲回答:“壹個黑點。”

老師說:“不對!妳們再看看,難道妳們誰也沒看到這是壹張白紙嗎?”接著,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在今後的生活中,妳們可不要這樣看人看事物啊!”

老師關於這張“白紙”的教導,壹直銘刻在壹個當時年僅17歲的學生的腦海深處。當年的這位學生就是現在的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

點評在這個硝煙不斷,危機紛起,恐怖分子無孔不入,時刻都有意想不到的災難發生的世界裏,身為聯合國秘書長的安南先生時時體味當年老師關於“白紙和黑點”的諄諄教誨,仍然樂觀地看到這張雖有許多“黑點”的“白紙”的美麗與可愛。其實,我們也常常遇到這樣被染上了“黑點”的“白紙”。比如患過錯誤的同誌,比如有許多毛病的同事……於是,我們應該認真品味這位非洲老師的“黑點與白紙”的故事,從中領悟這樣的道理:看人應當首先“看壹張白紙”即看人的主流,看人的大節,對別人的身上的“黑點”應當懂得寬容、包涵,求同存異,不要只註意別人的“黑點”而刻意挑剔甚至吹毛求疵。

3、心靈花圃

在美國,有壹段時間,石油銷售量壹向領先的石油大王哈默對東歐國家的石油輸出量減少了,而他的競爭對手的石油輸出量卻略有增加。人們對這壹現象不理解。當壹張小報的記者傑西克問及這壹最敏感的話題,哈默卻和顏悅色地回答:“關照別人就是關照自己。那些想在競爭中走在別人前面的人,都應當明白,關照別人,就是壹條最好走最快捷的路。”

當時傑西克不理解哈默的話,以為他只是故弄玄虛敷衍了事。直到10年後他讀了有關哈默的報道中的壹個小故事,他才恍然大悟。

壹年冬天,年輕的哈默隨壹群同伴流亡到美國南加州壹個名叫沃爾遜的小鎮。那些天,冬雨霏霏,鎮長傑克遜門前的花圃旁的小路成了—片泥淖,行人只好從花圃裏穿過,弄得花圃壹片狼藉。哈默替鎮長痛惜,便不顧寒雨淋身,制止行人從花圃裏穿行。這時,只見鎮長笑意盈盈地挑著壹擔爐渣回來了,在哈默面前從從容容地把爐渣鋪在泥淖裏。小路暢通了,再也沒有人從花圃裏穿過了。鎮長意味深長地對哈默說:“妳看,關照別人就是關照自己,有什麽不好?”

善良的鎮長的言行給哈默的心靈壹次極大的震撼。

點評如果不是因為天空雪雨霏霏,前行的小路泥濘難走,行人們有誰會忍心踐踏那美麗的花圃呢?雖然,天空下雨不是花圃的過錯,小路難走也與花圃主人無關,但如果妳要讓妳的花圃免遭踐踏蹂躪,與其冒雨守護花圃,不如去挑來爐渣鋪路。人的心靈就好比美麗的花圃,人生之旅就好比花圃前的小路,生活就好比老要下雨的天空,要使妳的心靈免遭踐踏,而下雨又不可避免,那最好的辦法就是設法去幫助那些可能因為“小路泥濘”而想從妳的“花圃”通過的人。這天底下大抵沒有幾個人是天生要做壞事的,人做壞事,大都是被生活所迫。

4、曹操焚牘

曹操討伐袁紹時,曾被陳琳壹紙檄文罵得狗頭噴血,辱及祖宗。但他愛惜陳琳的才華,不但不殺,反而委以重任。在打敗袁紹時,曹操從圖書中發現壹束曹操部下和袁紹暗通的書信。有人勸曹操把這些人殺了,曹操卻說:“尚紹之強,孤亦不能果,況他人乎?”意思是說:正當袁紹強大的時候,連我都不知道自己結果將會怎樣,更何況別人呢。於是,下令焚毀這些書信,對當事人概不追究。

點評不管歷史對曹操作怎樣的評說,但在他身上表現出來的對人才的憐惜,對下屬的寬容都說明他的壹軍之帥、壹國之君是當之無愧的。在許多時候,我們如果能設身處地地為別人想想,那麽,別人的許多過錯可能有許多都是情有可原的。原諒產生寬容,寬容卻比處罰更能震撼人心。所謂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成大事者,往往都有寬廣的氣度。“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對壹個領導人來說,氣度卻是領導素質的重要內容。有包容屬下過失的氣度,就能夠得到屬下的真心擁戴。

5、分 羊

皇帝要獎賞臣子們每人壹只羊。可那些羊大小不壹、肥瘦不同,怎麽分才合理,才能使大家都沒意見呢?有人主張按官位大小分羊的大小,有人主張抽簽憑運氣分,有人則主張把羊都殺了平均分肉……正當百官為分羊獻計獻策,皇帝莫衷壹是時,宰相走到羊群,把最小最瘦的那只羊牽走了。宰相主動吃虧,誰還好意思爭執呢?於是,羊就在互相謙讓中順利分下去了。

點評羊在古代,是最美的食物,用羊獎賞臣子,體現了皇帝對臣子的關愛。這本來是件大好事,但如果搞不好,就會分出矛盾和意見來,好事就會變成壞事。由於“那些羊大小不壹、肥瘦不同”,無論用哪壹種分配方案,都無法分得恰當合理,要分得讓大家都滿意,談何容易!唯壹的好辦法,就是受獎賞的人都能謙讓壹點,都情願自己吃點虧。故事中的宰相意識到了這壹點,於是他毅然先為自己挑了壹只“最小最瘦”的。宰相,在百官中位最高,權最大,不是利用職權分壹只最大最肥的,而是挑了壹只“最小最瘦”的,其他官員即使有人不願吃虧也不好意思挑大挑肥了。照這樣分下去,不僅分得順利,而且留給最後壹個官員的就會是最大最肥的那壹只了。宰相,作為百官之長,以身作則帶頭謙讓,不僅能使分羊順利進行下去,而且還將帶出滿朝的好風氣來。矛盾當前,如果當事人都能表示謙讓,任何問題都能圓滿解決;利益當前,如果領導者都能帶頭吃虧,社會風氣何愁不會變好?

6、流 米 洞

由重慶沿長江而下,過了忠縣,有壹孤峰屹立北岸,景色奇秀。峰頂有壹塔,塔內有壹洞,稱為“流米洞”。這裏流傳著壹個故事:“流米洞”每日有米自動從洞中流出,供此地寺中和尚們享用。後來有壹和尚嫌洞口太小,流出的米僅夠吃用,於是偷偷將洞口鑿大,希望能多流出壹些米換錢。不料,從此那洞竟粒米不出了。

點評適可而止,見好就收,就有可能保持我們已經享有的利益。貪心壹旦萌動,攫取的雙手可能會造成不僅不能多得,反而會使本已擁有的散失殆盡。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因為貪心而“鑿大”了“流米洞”而使前“有”盡棄!有壹點我們是很容易明白的,那就是:世界上的好處,不可能都讓我們占有,我們應當十分地珍惜已有的“流米洞”,讓它細“米”長流。其實,人生中的許多東西不必占有太多,物質金錢如此,榮譽名聲也壹樣,我們能得到我們該有的那壹份也就足夠了,攫取得太多,只會惹來更多的忌妒和圖謀的目光,無端增加自己的身心負擔。

7、天下第壹棋手

清朝名臣左宗棠喜歡下棋,而且棋藝高超,很少碰到對手。在奉命率兵赴新疆平叛前夕的壹天,他微服出巡,在街上看到壹個七十多歲老人在寫有“天下第壹棋手”六個大字的招牌下擺棋陣。左宗棠覺得老人自稱“天下第壹棋手”過於狂妄,想教訓教訓他,便上前挑戰。沒想到老人不堪壹擊,連連敗北。左宗棠在得意之余,命老人趕快自己砸了招牌走人,不要再在這裏丟人現眼。

沒想到的是,當左宗棠從新疆平叛歸來,那塊“天下第壹棋手”的招牌依然豎在那裏。他很不高興,決定再教訓壹次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說來也怪,這壹次左宗棠居然被老人“殺”得落花流水,三戰三敗。左宗棠不服,第二天又與之鏖戰,這次輸得更慘。他覺得不可思議,就問老人為什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棋藝會進步得如此之快,老人微笑著回答:“上次您雖是微服出巡,但我知道您是左大人,而且即將出征新疆,我不想挫傷您這個壹軍主帥的銳氣,所以存心讓妳贏,讓您作為壹個擊敗‘天下第壹棋手’的勝利者信心十足地去平叛立功。如今,您已凱旋,我也就無所顧忌不再謙讓了。”左宗棠聽後,羞慚不已。他想,這樣壹位民間老人居然如此深明大義,覺得自己作為朝中要員,壹路諸侯,在這位老人面前輸的何止是幾盤棋!

點評這位老棋手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之中,在自己樹立的“天下第壹棋手”的招牌之前,在眾目睽睽之下假裝輸棋,不僅要被贏棋的對手誤解而且要被許多不知內情的觀眾嘲笑。但他為了“大義”,卻心甘情願承擔這種委屈。這種重大道義而不計小是非的行為非凡夫俗子所能做到。因為它不僅僅是壹般的寬恕精神,它是無私的奉獻,是高尚的給予,是對國家對他人的仁愛,它比寬恕更需要壹種主動精神,也更能顯示壹個人心靈的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位老棋手,藝高德更高。

8、三八二十三

有壹天,顏回上街看見壹個買布的人和壹個賣布的人在吵架。買布的說:“明明三八二十三,妳為什麽收我二十四個錢?”賣布的說:“三八本來就是二十四,我收妳二十四個錢沒錯。”顏回忍不住上前勸架,他對買布人說:“先生,三八是二十四,妳算錯了。”沒想到那人指著顏回的鼻子說:“妳是什麽人?敢說我算錯了?我就聽孔夫子的,咱們找孔夫子評理去。”

顏回帶著買布人來見孔子。在路上,買布人問:“如果是妳錯了怎麽辦?”“是我錯了,我就把我頭上這頂新帽子送給妳。”顏回反問,“如果是妳錯了妳怎麽辦?”買布人回答:“如果是我錯了,我把腦袋割下來給妳。”

聽明情況,孔子對顏回嚴肅地說:“三八本來就是二十三嘛,顏回妳輸了,快把帽子給人家吧!”

顏回怎麽也想不到自己視若神明的老師居然也糊塗到如此地步,但為了尊重老師,他還是把帽子摘下來,遞給了買布人。

等買布人拿著顏回的帽子高高興興地走了以後,孔子笑著對壹臉烏雲的顏回說:“我說妳輸了,妳只是輸了壹頂帽子;如果我說他輸了,那可是壹條人命啊!妳沒看到那買布人的認真樣子嗎?妳以為是帽子重要還是人命顏回恍然大悟,跪到了老師面前說:“老師這是重大道義而不計小是非,學生慚愧萬分!”

評點聰明人自有聰明之見,非常人自有非常之舉。聖人孔子在這個是非之爭中裝作糊塗,而正是他這種“糊塗”顯示了聖人的明智。想想看,孔子在人們心中有這麽高的威望,他的壹言壹行都可能對別人發生影響,如果此時他壹定要堅持“真理”,實話實說,那個只記住“三八”是“二十三”的沒有文化但又很認真的買布人就要履行諾言丟了性命。孔子在告訴顏回,做人應當重大義講大節,不應當在芝麻小事上與人較真。在這壹點上,清代著名書畫家鄭板橋可謂悟得透徹,他竟以“難得糊塗”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9、包公棄硯

宋仁宗慶歷二年,包拯奉命調到廣東瑞川任知郡事。當時,賄風盛行,壹些土豪劣紳為了巴結權貴升官發財,爭相以精雕細刻的貴重端硯作為行賄之物。包拯雖愛好書法,喜歡端硯,但他堅持壹方不收。

後來他調任離去,當地官紳百姓前來江邊送行。沒想到船方解纜時,突然烏雲閉天,風雨大作,波濤洶湧,包拯大驚失色,以為自己在不覺中做過什麽虧心之事,於是立即閉目反省。可是,他搜腸刮肚,都想不出自己在此為官壹任有何不對。這時,他命隨從包興把船艙搜索壹遍,看看是不是有誰偷偷把禮物送上船來。包興找遍每壹個可以藏匿物品的地方,都未曾發現什麽。最後,還是包興不忍看主人著急,交代了他在上船時背著主人受了人家的禮。他以為這是在主人離任時百姓對主人感恩所送的禮物,收之無妨,說著就從包袱裏取出壹方用黃布包裹著的精美端硯。包拯二話沒說,從包興手上接過端硯,壹揚手就把它丟進洶湧的江濤裏去了。說也奇怪,狂風巨浪隨即平息。

點評古人說:“壹段不為的氣節,是撐天立地之柱石;壹點不忍的念頭,是生民育物之根芽。”壹滴水珠,可見太陽的輝煌。這故事對壹個叱咤風雲的包拯來說真是微不足道,但它正反映了包拯做人的頂天立地,為官之清正廉明。若按常理,包興所思所為也無可非議。百姓感念父母官的政績在其離任送別時送點禮物以表謝意,這與在任上送禮畢竟不同,但在包拯這個大清官看來,為官壹方,為老百姓做任何好事都是份內事,沒有理由接受老百姓的感謝,更不能收受老百姓的財物。正所謂“受享不逾分外,修持不減分中”。壹方端硯物雖小,但是,“書畫是雅事,壹貪癡便成商賈;山林是勝地,壹營戀便成市朝。”無論在什麽情況下收受老百姓的財物,都是對官風人品的玷汙,都會使壹身官袍散發出銅臭。

10、桑園寄子

晉代的鄧攸為避戰亂,帶著弟媳婦和兒子、侄兒逃難。途中弟媳婦被亂軍沖散,年邁體弱的鄧攸難以兼顧兩個幼小的孩子,便忍痛把親生兒子綁在壹棵桑樹上,背著侄兒繼續逃亡。幸虧在不久之後,後面趕來的弟媳婦發現了鄧攸的兒子。嬸侄二人在逃出潼關之後又巧遇鄧攸,壹家人才得以團圓。

點評人的壹生,不知要面臨多少抉擇:大與小,多與少,美與醜,重與輕,易與難,利與弊、親與疏……其中無論哪壹種抉擇,大概都很難超乎人之常情。選擇利於己的,為人的本性使然,本無可厚非;選擇利於人的,也不太難做,古今中外大有人在。逃難途中,鄧攸在兩個小孩只能帶走壹個的抉擇中,選擇了侄兒而放棄了兒子,這不會比在生與死面前選擇死來得輕松。這剎那間的抉擇,足夠讓人驚心動魄,足夠讓人扼腕長嘆,更足以讓古今所有為了自身利益而骨肉相煎的人們汗顏。

11、兩 頭 鳥

有壹只鳥長著兩個頭,當壹個頭睡覺時,另壹個頭就擔負警衛任務。

左邊的頭愛打瞌睡,右邊的頭只好常常當警衛而不得休息。

本新重要?”

壹天,右邊的頭在執行警衛任務時,壹陣風吹來,樹上落下壹顆香甜的果子。右邊的頭想叫左邊的頭壹起品嘗,但見到它睡得香甜,不忍叫醒它,就想:“反正我和它同壹個身體,我吃下去,它也受惠。”於是就把果子吃了。

左邊頭醒來後,聽到右邊頭打了壹個飽嗝,又聞到壹陣香味,就明白了右邊的頭獨享了美味佳肴,從此懷恨在心。

壹天,輪到左邊的頭擔任警衛了,它想也能獨享香甜的果實。正好,壹陣風吹來,隔壁樹上掉下壹顆有毒的果子。左邊的頭在怨恨自己背運的同時,想道:“它獨享了甜果,我就獨享毒果了,反正我和它是同壹個身體,要死就壹起死吧!”於是就把毒果吃下去了。

點評其實,在很多令妳怒不可遏的事情面前,只要妳忍壹忍,很快會發覺,事情原本並不像妳想象得那麽糟,甚至可能妳壹點也不吃虧,別人也不是妳想象的那麽壞。為人處世,應當與人為善。善待別人,其實就是善待自己。可是,這世上的確有人寧可妳死我活,兩敗俱傷,也不願饒人壹回,甚至寧願與人同歸於盡,也不讓別人活著。更可怕的是這種“同歸功於盡”的勇毅,卻往往緣於雞毛蒜皮的小事甚至是因為壹時的誤解。古人勸誡曰:“滅卻心頭火,剔起佛前燈。”不要因芥蒂之事而以生死相逼。

參考資料:

/Html/msfd/200802010612131045385966082117063448295264_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