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言警句 - 有關讀書的好句子(包括古詩、名言、好段、格言等)

有關讀書的好句子(包括古詩、名言、好段、格言等)

名言

書籍是人類思想的寶庫。——卡萊爾

愛好讀書,就能把無聊的時刻變成喜悅的時刻。——孟德斯鳩

讀書在於造成完全的人格。——培根

讀書使人充實,理想使人深邃,交談使人清醒。——富蘭克林

故事

鑿壁偷光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

由於家裏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幹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壹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裏很富有,壹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壹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妳們家的壹寸之地呢?”鄰居壹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麽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壹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墻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壹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壹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裏白幹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篇後壹語]

這篇寓言寫了匡衡少年時讀書的兩件事,壹件是鑿壁偷光,壹件是借書苦讀。他贊揚了匡衡勇於戰勝艱苦的條件,勤奮的讀書的精神;為我們樹立刻苦讀書的好榜樣。

————————————————————————————

巴金的讀書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讀書方法十分奇特,因為他是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進行的。讀書而無書的確算得天下壹奇了,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巴金說:“我第二次住院治療,每天午睡不到壹小時,就下床坐在小沙發上,等候護士同誌兩點鐘來量體溫。我坐著,壹動也不動,但並沒有打瞌睡。我的腦子不肯休息。它在回憶我過去讀過的壹些書,壹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記憶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壹點美好的東西。”

原來他的讀書法就是靜坐在那裏回憶曾經讀過的書。這樣有許多好處:

(1)不受條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巴金列舉了兩個例子:壹個是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列寧格勒長期被德軍包圍的時候,有壹位少女在日記中寫著“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壹類的句子。當時沒有電,也沒有蠟燭,整個城市實行燈火管制,她不能讀書,而是在黑暗中靜坐回憶書中的情節。托爾斯泰的小說幫助她度過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壹個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內亂中的親身經歷。他說:“‘文革’期間要是造反派允許我寫日記,允許我照自己的意思寫日記,我的日記中壹定寫滿了書名。人們會奇怪:我的書房給貼了封條,加上鎖,封閉了十年,我從哪裏找到那些書來閱讀?他們忘了人的腦子裏有壹個大倉庫,裏面儲存著別人拿不走的東西。”這兩個事例說明,在壹切不具備正常讀書條件的情況下都可以“讀書”。

(2)溫故而知新。通過回憶,將過去讀過的書拿出來壹點點地咀嚼,就象牛反芻壹樣,能進壹步消化吸收。每回憶壹次都會有新的理解,新的認識,新的收獲。

(3)能夠不斷地從已讀過的書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說:“我現在跟疾病作鬥爭,也從各種各樣的作品中得到鼓勵……即使在病中我沒有精神閱讀新的作品,過去精神財富的積累也夠我這有限余生消耗的。壹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顧炎武自督讀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家喻戶曉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最先提出的。

顧炎武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鑒》,並告誡說:“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壹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顧炎武勤奮治學,他采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首先,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壹遍。他讀完《資治通鑒》後,壹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再次,要求自己每讀壹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他的壹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壹書;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差異,立刻查對。他規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古詩

唐·杜甫: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清·鄭燮: 讀書數萬卷,胸中無適主,便如暴富兒,頗為用錢苦。 明·楊繼盛《言誌詩》: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男兒欲畫淩煙閣,第壹功名不愛錢。 唐·顏真卿《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宋·劉過《書院》: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 宋·陸九淵《讀書》: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唐·韓愈《勸學詩》: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 民國·熊伯伊《四季讀書歌》春:春讀書,興味長,磨其硯,筆花香。讀書求學不宜懶,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語鶯歌希領悟,桃紅李白寫文章。 元·翁森《四時讀書樂》冬: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地爐茶鼎烹活火,壹清足稱讀書者。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