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2、我們應該註重內心,而不應該只看外貌。——伊索
3、品行是壹個人的內在,名譽是壹個人的外貌。——莎士比亞
4、外表名言壹個人的美不在外表,而在才華、氣質和品格。——馬雅可夫斯基
5、外表的純潔優雅應當是內心純潔和美麗的反映。——別林斯基
6、假如沒有內在的美,任何外貌的美都是不完備的。——雨果
7、壹個人的成就,是決不能以他外表的壹切來衡量的。——古龍
8、時人不識淩雲木,直待淩雲始道高。
9、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10、外貌的美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林肯
2. 關於陸九淵這個人的文言文陸九淵,字子靜。生三四歲,問其父天地何所窮際,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寢食。及總角,舉止異凡兒,見者敬之。謂人日:“聞人誦伊川語,自覺若傷我者。”又日:“伊川之言,奚為與孔子、孟子之言不類?近見其間多有不是處。”初讀《論語》,即疑有子之言支離。他日讀古書;至“宇宙''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來今日宙'',忽大省曰:“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
(《宋史.陸九淵傳》)
翻譯:
陸九淵,表字子靜,長到三四歲時,問他的父親天地為什麽無邊無際,父親笑著不回答他,他竟為這個問題費盡思索而至廢寢忘食。到了他十三四歲時,行為舉止不同於其他的小孩,人們見到他都敬重他,他對別人說:“聽人誦讀伊川的語錄,自我感覺伊川之學不合口味”他又說:“伊川(程頤)所說的話,為什麽與孔子、孟子的言論不相類似,最近我發現他學說裏有很多有不對的地方。”初讀《論語·》,就懷疑他們的言論有些矛盾;壹天他讀到古書
有對“宇宙”二字解釋,解者說“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他忽然醒悟說:“宇宙內的事,就是自己分內的事,自己分內的事,也就是宇宙內的事”。
3. 教人為人處事的文言文有哪些教人為人處事: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論語·子罕》)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兩》)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修》)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孟子·盡心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醜))
摘自《百度》
4. 《穿井得人》的文言文的翻譯前言 《穿井得人》屬於初中必學文言文,對今後高中文言文的學習也很有幫助,其中涉及到多個重要方面,要求讀者們必須認真閱讀,積極理解,透徹的了解文中意思。
來自
穿井得人 選自《呂氏春秋集釋》秦相國呂不韋組織其門客編寫
原文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壹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壹人。”
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壹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
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壹人之使,非得壹人於井中也。”
譯文
宋國有壹家姓丁的,家中沒有井,所以經常要壹個人到外面打水。等到他家打了壹口井,於是對別人說:“我家打井得壹人。”有聽說並傳開這件事的人說:“丁家的人打了壹口井,發現了壹個人。”宋國的人都談論這件事,有人向宋國國君報告。宋國國君派遣人向丁家詢問這件事。姓丁的人回答說:“是打井後得了壹個人的勞動力,而不是在井中發現壹個人。”
註釋
1:溉汲——打水洗滌。溉:音gài,澆灌。汲:音jí,從井裏打水。
2:居---停留
2:及——到了……的時候。
3:國人道之——全國人都在說這件事。國:古代國都也稱“國”。
4:聞之於宋君——這件事被宋君聽到了。之:代詞,指“丁氏穿井得壹人”壹事,是“聞”的賓語。於:介詞:當“被”講,引進主動者。宋君:宋國國君。
5:問之於丁氏——向丁氏問這件事。於:介詞;當“向”講。
6:使——勞動力。
7:吾——我家。
8:於——向;在
9:對——回答
10:不若:不如。
11:穿:鑿通。
12:聞:聽到,後壹句中的“聞”是“使聽見”的意思。
13:令:命令
14:常壹人居外:經常派壹個人在外面
啟示
不要輕信流言蜚語,不要傳播未經自己考察的話,切忌道聽途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以有聞而傳之者的角度來看:不要聽到什麽傳聞之後就外傳,要動腦筋想壹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雲亦雲,聽到風就是雨,以致於以訛傳訛。
以丁氏的角度來講:在交際中,語言的表達很重要,必須做到表達準確、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和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