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1802年生於法國東部的貝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親是***和國軍隊的軍官,曾被拿破侖的哥哥西班牙王約瑟夫·波拿巴授予將軍銜,是這位國王的親信重臣。
雨果天資聰慧,9歲就開始寫詩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入法學院學習,但他的興趣在於寫作,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寫的《讀書樂》受到法蘭西學院的獎勵,17歲在“百花詩賽”得第壹名,20歲出版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以後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以後他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為了***和主義者,他還寫過許多詩劇和劇本。寫有大量具有鮮明特色並貫徹其主張出小說。
1827年,雨果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及其序言。劇本雖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卻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成為文學史上劃時代的文獻。它對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830年,雨果的劇本《歐那尼》在法蘭西大劇院上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了浪漫主義在法國文壇上的主導地位。
《歐那尼》寫的是16世紀西班牙壹個貴族出身的強盜歐那尼反抗國王的故事,雨果贊美了強盜的俠義和高尚,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傾向。
1830年7月,法國發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復辟王朝被翻了。雨果熱情贊揚革命,歌頌那些革命者,寫詩哀悼那些在巷戰中犧牲的英雄。
1831年發表的《巴黎聖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義小說,也是他的代表作之壹。小說的情節曲折離奇,緊張生動,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表現了雨果對封建政府和教會的強烈憎恨,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七月革命”之後,法國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為首的大資產階級統治的“七月王朝”。七月王朝不斷對雨果進行拉攏,1841年雨果被選入法蘭西學士院,1845年,路易·菲力浦封他為法蘭西貴族世卿,還當上了貴族院議員。雨果創作中的鬥爭熱情減弱了,1843年,他寫了壹個神秘主義劇本《衛戍官》,上演時被觀眾喝倒彩,遭到了失敗。雨果為此沈默了將近10年沒有寫作。
1848年6月,巴黎人民舉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和國。開始雨果對革命並不理解,但當大資產階級陰謀消滅***和國時,雨果卻成了壹個堅定的***和主義者。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雨果參加了***和黨人組織的反政變起義。路易·波拿巴上臺後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他實行恐怖政策,對反抗者無情鎮壓。雨果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國外。
維克多·雨果
流亡期間,雨果壹直堅持對拿破侖三世的鬥爭,他寫政治諷刺小冊子和政治諷刺詩,猛烈抨擊拿破侖三世的獨裁統治。這時期,他先後發表了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海上勞工》和《笑面人》。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國在色當兵敗之後,普魯士軍隊直逼巴黎。在這國家危亡的緊要關頭,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後回到了祖國。他到處發表演講,號召法國人民起來抗擊德國侵略者,保衛祖國。他還用他的著作和朗誦詩歌得來的報酬買了2門大炮,表現了崇高的愛國精神。
巴黎公社起義時,雨果並不理解這次革命。但當公社失敗後,反動政府瘋狂鎮壓公社社員時,雨果又憤怒譴責反動派的獸行,他呼籲赦免全部公社社員,並在報紙上宣布將自己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住宅提供給流亡的社員作避難所。為此,他的家遭到反動暴徒的襲擊,他自己險些喪命,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立場。
1885年,雨果逝世。法國人民為這位偉大的詩人舉行了國葬。他的遺體被安葬在專門安葬偉人的先賢祠。
首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發於1901年,但雨果死於1885年5月22日,所以盡管他的文學成就很高,可還是無緣諾貝爾。
維克多·雨果 - 大事記
1802年2月26日生於法國東部的貝桑松城(Besancon)。
維克多·雨果作品
1819年 同浪漫詩人維尼等人***同創辦《保守文藝雙周刊》。於期刊發表第壹首詩。
1822年編成第壹本詩集《頌歌與雜詩》。與艾德娜在聖蘇比士大教堂結婚。
1825年 被授與榮譽勛章,參加查理十世的加冕典禮。
1827年發表韻文劇本《克倫威爾》和著名浪漫主義宣言,成為浪漫主義運動領袖。
1831年完成浪漫主義文學傑作、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即鐘樓怪人)。
1841年 被選入法蘭西學院,公開表示擁護君主立憲制度。
1843年 劇本《老頑固》(Les Burgraves)失敗及女兒列歐波汀意外死亡,停止新作,轉向政治舞臺。
1845年 晉身貴族,封為雨果伯爵。
1848年 創辦《大事紀報》。
1850年 被捕入獄,雨果化名蘭文逃離巴黎。
維克多·雨果
1851年 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宣布帝制,雨果被迫流亡國外。
1853年 充滿諷刺政治意味的詩集——《懲罰集》出版。
1862年 出版不朽的名著長篇社會小說《悲慘世界》。
1868年 雨果夫人艾德娜去世。
1870年 第三***和政府成立,結束十九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巴黎。
1871年 當選國民大會代表。
1876年 雨果當選參議員。
1883年 完成《世紀的傳奇》第三卷。
1885年 5月22日,病逝巴黎。 6月1日,雨果靈櫬置於凱旋門下,供萬民瞻仰,旋葬於巴黎偉人墓園。
維克多·雨果 - 主要作品
維克多·雨果作品
1827: 《克倫威爾》(Cromwell) (劇本)
1829:《東方詩集》(les Orientales) (詩)
1830:《歐那尼》 (Hernani) (戲本)
1831:《巴黎聖母院》(即《鐘樓怪人》)(Notre-Dame de Paris) (小說)
1838:《呂布拉》(Ruy Blas) (劇本)
1853:《懲罰集》 (les Chatiments) (詩)
1856:《沈思集》 (les Contemplations) (詩)
1862:《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 (小說)
1869:《笑面人》 (L’Homme qui Rit) (小說)
1859-1883:《世紀傳說》(la Legende des siecles) (詩)
1874:《九三年》 (Quatre-Vingt-Treize) (小說)
維克多·雨果 - 代表作
維克多·雨果作品
《巴黎聖母院》(1831)是雨果第壹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壹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蔔賽女郎愛斯梅拉爾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舍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欲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笑面人》發表於1869年 小說有著和巴黎聖母院壹樣的美醜對比。主人公格溫普蘭出生貴族,但因宮廷內的勾心鬥角,小時候被毀容。後來被民間藝人"熊"(或音譯"烏蘇斯")收養。所以說,格溫普蘭是人民的兒子。後來小說峰回路轉,格溫普蘭命運大起大落,可是因為愛人“女神”(音譯"蒂")的病逝,徹底絕望,投河而去。《笑面人》的創作標誌著作者向現實主義邁出了壹大步。
《悲慘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藝術風格,他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為娼的殘酷的現實。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醫治社會災難的良方。小說雖不乏現實主義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環境的描寫,象征和對比手法的運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壹部浪漫主義的傑作。
《九三年》 是雨果最後壹部小說。小說的兩個對立人物,革命派郭文和保皇派郎特納克侯爵是雨果的又壹善惡對比。郭文在捕獲郎特納克侯爵之後,因念郎特納克侯爵救了三個孩子,竟不惜把自己送上斷頭臺,而放走了敵人頭子。這種安排,最能體現雨果對慈悲為懷,對純潔良心的信仰。 《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多次被拍成電影,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成為經典之作。
維克多·雨果 - 作品簡介
雨果的詩歌
雨果在半個多世紀的創作生涯中,壹***寫下了26部詩集。在世界詩歌史上,雨果應該占有著壹個突出的席位,因為他的詩歌給我們展示了壹個“人類基本感情的雄辯的和普通的形象”,他心中“擁有政治的和社會的神話”( 埃唐·皮孔《世界文學史》)。
1、基本主題:
對自由的向往;對民族解放運動的熱情支持;對暴政的揭露與反抗;對貧富分化的現實的關註;對重大歷史事件的嚴正態度;對人生、愛情、自然景色的感嘆與歌頌等。
2、藝術成就:
(1)開拓了詩歌領域,無論抒情、諷刺、寫景、詠史,還是哲理沈思,寫來都得心應手;
(2)富於激情,時而莊嚴凝重,時而氣度恢宏,風格豪放闊大,洋洋灑灑;
(3)將對比原則用於詩歌創作,如意象比照、用相反詞語、結句出人意料,對比強烈;
(4)善用同位語隱喻,如“心靈壹牝狼”、“歐洲壹巨人”,將抽象概念和具體意象相結合,產生新的含義,與象征手法壹脈相通;
(5)想象力豐富,伊甸園的瑰麗、東方之夜的輝煌,都寫得五光十色,連無生命的東西也具有生命形態;
(6)語言豐富多采,韻律運用自如,能以牧歌寫情詩,以頌歌寫哲理沈思,與象征派和巴那斯派直接相通。
3、雨果詩歌欣賞
半睡
暗影沈冷的氣息充盈住房,
夜已深,萬籟俱靜,黑暗的形
在入睡者身旁來回遊蕩。
當我化為物,我感到
身邊之物變為人,
我的墻是壹副面孔,在探望灰暗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