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贊美海的古詩句 1.關於描寫海的古詩句
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錢起《送僧歸日本》
俯首無齊魯,東瞻海似杯。——李夢陽《泰山》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海上升明月,天涯***此時。——張九齡《望月懷古》
海水無風時,波濤安悠悠。——白居易《題海圖屏風》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口銜山石細,心望海波平。——韓愈《精衛填海》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宋之問《靈隱寺 》
茫茫東海波連天,天邊大月光團圓。——黃遵憲《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
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陸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山水繞城春作漲,江濤入海夜通潮。——陳子瀾《恩波橋詩》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蘇軾《臨江仙》
壹雨縱橫亙二洲,浪淘天地入東流。卻余人物淘難盡,又挾風雷作遠遊。——梁啟超《太平洋遇雨》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離思》
煮海之民何所營,婦無蠶織夫無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輪征。柳永《煮海歌》
2.贊美大海的古詩句
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唐 王之渙《登鸛鵲樓》
譯文: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沈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
2、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淡淡,山島竦峙。——漢 曹操《觀滄海》
譯文:向東進發登上碣石山,得以觀賞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濤激蕩,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
3、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唐 李白《行路難》
譯文:相信總有壹天,能乘長風破萬裏浪;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4、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唐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譯文: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壹片,壹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壹起湧出來。
5、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宋 陸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譯文:三萬裏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雲霄上摩青天。
擴展資料
大海(英文:Seyt and ockjuukus;The ocean;The sea 法文:Mer)即海洋。其實海與洋還是有些差別的。 海和洋的區分: 廣闊的海洋,從蔚藍到碧綠,美麗而又壯觀。海,在洋的邊緣,是大洋的附屬部分。
海的面積約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較淺,平均深度從幾米到二三千米。海臨近大陸,受大陸、河流、氣候和季節的影響,海水的溫度、鹽度、顏色和透明度,都受陸地影響,有明顯的變化。
海其實是在地球史上第壹次火山爆發時由於水蒸氣太多而形成了雲,之後又下了幾千年的暴雨,匯成了大海。
、海水所以鹹,是因為海水中有3.5%左右的鹽。其中大部分是氯化鈉,還有少量的氯化鎂、硫酸鉀、碳酸鈣等;正是這些鹽類使海水變得又苦又澀,難以入口。
參考資料:
3.描寫海的古詩句
1,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翻譯:百川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西歸?
2,觀滄海 曹操(東漢)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翻譯:東行登上碣石山,來感悟大海。 海水多麽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和百草壹叢壹叢的,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翻騰著巨大的波浪。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出發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渺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畫家溫澤輝書畫作品。觀滄海
慶幸得很哪,就用詩歌來表達心誌吧。
3.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翻譯:經歷過大海的波瀾壯闊,就不會再被別處的水所吸引。陶醉過巫山的雲雨的夢幻,別處的風景就不稱之為雲雨了。
4.贊頌大海的詩句
1.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唐 張九齡
2. 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 唐 錢起
3.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唐 李白
4.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唐 岑參
5.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唐 岑參
6. 蔚藍的海面霧靄茫茫,孤獨的帆兒閃著白光!
下面湧著清澈的碧流,上面灑著金色的陽光…… (俄)萊蒙托夫《帆》
7. 啊大海——妳多麽慈祥,博愛—— (美)狄金森《藍海》
8. 水何淡淡,山島聳峙。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曹操《觀滄海》
5.求描寫 贊美海的古詩句 名人名言
年代:明
作者:李夢陽
作品:泰山
內容:
俯首無齊魯,東瞻海似杯。
鬥然壹峰上,不信萬山開。
日抱扶桑躍,天橫碣石來。
君看秦始後,仍有漢皇臺。
年代:金
作者:折元禮
作品:望海潮
內容:從軍舟中作
地雄河嶽,疆分韓晉,
潼關高壓秦頭。
山倚斷霞,江吞絕壁,
野煙縈帶滄州。
虎旆擁貔貅。
看陣雲截岸,霜氣橫秋。
千雉嚴城,五更殘角月如鉤。
西風曉入貂裘,
恨儒冠誤我,卻羨兜鍪。
六郡少年,三明老將,
賀蘭烽火新收。
天外嶽蓮樓。
想斷雲橫曉,誰識歸舟?
剩著黃金換酒,羯鼓醉涼州。
年代:南宋
作者:陸遊
作品: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內容:
三萬裏河東入海,無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壹年!
6.描寫海的詩句
描寫海的詩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唐 張九齡 《望月懷遠》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唐 李白 《將進酒》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東漢 曹操《觀滄海》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宋 蘇軾 《臨江仙》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 唐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唐 王之渙 《登鸛鵲樓》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唐 王灣 《次北固山下》 描寫山的詩句 山行--- 唐朝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古風----李白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望嶽》---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李白;古風)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陸遊《後赤壁賦》 夕陽山外山,春水渡邊渡。
(壹個對聯)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百川沸騰,山冢碎甭。高谷為岸,深谷為陵。
(《詩經》)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無. (王維 《漢江臨泛》) 晉·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宋·郭熙: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欲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唐·司空圖: 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唐·王維: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唐·韓愈: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唐·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 唐·張錫: 山之妙在峰回路轉,水之妙在風起波生。
唐·李白: 泰山嵯峨夏雲在,疑是白波漲東海。 元·張養浩: 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山高下。
7.贊揚大海的古詩句
年代:魏晉 作者:曹操 作品:觀滄海 內容: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作品註釋 註釋: 《步出夏門行》,又名《隴西行》,屬古樂府《相如歌·瑟調曲》。
“ 夏門” 原是洛陽北面西頭的城門,漢代稱夏門,魏晉稱大夏門。古辭僅存“市朝人易,千 歲墓平”二句(見《文選》李善註)。
《樂府詩集》另錄古辭“邪徑過空廬”壹篇, 寫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書 · 樂誌》歸入《大曲》,題作《碣石步出夏門 行》。
從詩的內容看,與題意了無關系,可見,只是借古題寫時事罷了。詩開頭有 “艷”辭(序曲),下分《觀滄海》、《冬十月》、《土不同》、《龜雖壽》四解(章)。
當作於建安十二年(207)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 樂漢末年,正當軍閥逐鹿中原之時,居住在遼西壹帶的烏桓強盛起來,他們南 下攻城掠地,成為河北壹帶的嚴重邊患。
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毀了袁紹在河北 的統治根基,袁紹嘔血而死,其子袁譚、袁尚逃到烏桓,勾結烏桓貴族多次入塞為 害。當時,曹操處於南北夾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盤踞荊襄的劉表、劉備,北有袁氏兄 弟和烏桓。
為了擺脫被動局面,曹操采用謀士郭嘉的意見,於建安十二年夏率師北 征,五月至無終,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後接受田疇建議,斷然改道,經 徐無山,出廬龍塞,直指柳城,壹戰告捷。九月,勝利回師,途經碣石等地,借樂 府《步出夏門行》舊題,寫了這壹有名的組詩。
詩中描寫河朔壹帶的風土景物,抒 發個人的雄心壯誌,反映了詩人躊躇滿誌、叱咤風雲的英雄氣概。 關於曹操東臨碣石,過去多以為是北征烏桓去時的事,其實,這種看法與史實 不符,不可置信。
我們用《三國誌》《武帝紀》和《田疇傳》的記載來核對,曹操 當時是在北征烏桓的歸途中登上碣石的,因為去時逢大水,傍海大道不通,他只好 改道走徐無山那條小路前往遼西。“九月,公引自柳城還,……十壹有至易水”, 他應在這年(207)九月或十月初“臨碣石”、“觀滄海”。
至於碣石山位於現今何處, 目前學術界尚有爭議,或以為此山已沈入現今河北省樂亭縣境的大海中,或以為就 是現今河北省昌黎縣北的碣石山。不管怎樣,在曹操登臨時,它應是傍海壹帶較高 的石山。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淡淡,山島竦峙”,頭二句點明“觀滄海”的位 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
以下十 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水何淡淡,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 像繪畫的粗線條。
“淡淡”,形容大海水面浩渺的樣子;“何”,何其,今言“多 麽”,是嘆美之詞。“淡淡”而加嘆美,那滄海的遼闊蒼茫氣象便可想而知了。
在 這水波“淡淡”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 它們點綴在平闊 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壹般輪廓,下面再層層 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 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生意盎然 之感。後二句則是對“水何淡淡”壹句的進壹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 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
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淒涼的 悲秋意緒。在我國文學史上,由於作家的世界觀和處境等種種原因,自宋玉《九辯》 開悲秋文學的先聲之後,多少騷人墨客因秋風而臨風灑淚,見落葉而觸景傷情!然 而,曹操卻能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湧澎湃, 浩渺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雕衰感傷的情調。
這種新的境界, 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 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托 現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裏描寫 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誇張,展現出壹派吞吐宇宙的宏偉 氣象,大有“五嶽起方寸”的勢態。
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 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參見《古詩歸》卷七鐘惺評語)言為心聲,如果 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誌,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 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
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 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海》這類作品。“霸氣”當然是譏評,但如果 將“霸氣”理解為統壹中國的雄心,那麽,這種藝術鑒賞的眼光還是可取的。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容無關,就不必細說 了。
《觀滄海》這首詩,從字面看,海水、山島、草木、秋風,乃至日月星漢,全 是眼前景物,這樣純寫自然景物的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曹操以前似還不。
8.贊美大海的詩句有哪些
贊美大海的詩句沒有找到
但是有關大海或和大海相關的詩句找到幾首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 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壹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壹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 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 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 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沈沈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
唐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唐 錢起
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
唐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唐 岑參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唐 岑參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9.歌頌大海的古詩句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作者:陸遊
三萬裏河東入海,無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壹年!
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望月懷古——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失,風正壹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白居易
海水無風時, 波濤安悠悠。
鱗介無小大, 遂性各沈浮。
突兀海底鰲, 首冠三神丘。
鉤網不能制, 其來非壹秋。
或者不量力, 謂茲鰲可求。
贔屃牽不動, 綸絕沈其鉤。
壹鰲既頓頷, 諸鰲齊掉頭。
白濤與黑浪, 呼吸繞咽喉。
噴風激飛廉, 鼓波怒陽侯。
鯨鯢得其便, 張口欲吞舟。
萬裏無活鱗, 百川多倒流。
遂使江漢水, 朝宗意亦休。
蒼然屏風上, 此畫良有由。
石頭灘作
崔國輔
悵矣秋風時, 余臨石頭瀨。
因高見遠境, 盡此數州內。
羽山數點青, 海岸雜光碎。
離離樹木少, 漭漭波潮大。
日暮千裏帆, 南飛落天外。
須臾遂入夜, 楚色有微靄。
尋源跡已窮, 遺榮事多昧。
壹身猶未理, 安得濟時代。
且泛朝夕潮, 荷衣蕙為帶
十八日潮(之壹)
陳師道
壹年壯觀盡今朝, 水伯何知故晚潮。
海浪肯隨山俯仰, 風帆長***客飄搖。
泰山
明 :李夢陽
俯首無齊魯,東瞻海似杯。
鬥然壹峰上,不信萬山開。
日抱扶桑躍,天橫碣石來。
君看秦始後,仍有漢皇臺。
望海潮
金 :折元禮
從軍舟中作
地雄河嶽,疆分韓晉,
潼關高壓秦頭。
山倚斷霞,江吞絕壁,
野煙縈帶滄州。
虎旆擁貔貅。
看陣雲截岸,霜氣橫秋。
千雉嚴城,五更殘角月如鉤。
西風曉入貂裘,
恨儒冠誤我,卻羨兜鍪。
六郡少年,三明老將,
賀蘭烽火新收。
天外嶽蓮樓。
想斷雲橫曉,誰識歸舟?
剩著黃金換酒,羯鼓醉涼州。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