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言警句 - 孝行天下,為人之本美文

孝行天下,為人之本美文

孝行天下,為人之本美文

“夫孝,德之本也。”這是儒家十三經之壹《孝經》中開宗明義的壹句話。千百年來,壹直為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畢生追求的道德境界。

“孝悌為先務,本立而道生。”是指做人要尊敬長輩,敬愛兄長,所提倡的就是中國傳統的孝道文化。《孟子滕文公下》曰:“於此有人焉,入則孝,出則悌。”即“如則事親孝,出則敬長悌。悌,順也。”這句賢文的“本”即做人的根本,“道”即做人的道理。可見,聖人認為,人立身之本乃是孝。

清學者李毓秀編纂的《弟子規》幾百年來壹直作為啟蒙教育的重要讀本,他在首段寫到“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他將孝悌放在了首位,主張踐行好了孝悌之後,再講究“信”,“愛”,“仁”,有了剩余的時間和精力再去“學文”。作為壹部流傳久遠的經典著作《弟子規》,其思想對國人之影響可謂是極其深遠的,這也足以說明國人對孝悌文化的認可,現在看來,也同樣有其高深之處。

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現在世界中最文明的國家,講到‘孝’字,還沒有像中國講得這麽到位。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能夠把忠孝兩字講到做好,國家便自然可以強盛。”

我們的先人如此重視孝道,關於孝道的文章論著可謂汗牛充棟。春秋時期曾子撰寫的著名《孝經》,其影響非常深遠,被列為傳統啟蒙讀物之壹,得以流傳千古。孝經***18章,對孝道進行了綜論分述,分別就孝道對帝王,諸侯,士大夫,庶人等各階層的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還就長輩再生和去世如何踐行孝道進行了論述。古人不僅在物質層面重視孝道,而且在精神層面重視孝道。比如父母亡故,朝廷官員都要帶薪休假守孝三年,守孝期滿壹般官復原職,如不休假守孝反而會受到世人的指責;在選拔人才方面,也把孝道作為重要標準來考核,如漢代的“舉孝廉”制度,即由地方官員推薦孝行出眾的庶人做官。因此即使出身貧寒之家的子弟也有可能壹躍成為朝廷官員,從而在輿論,制度,榜樣,價值取向等方面引導人們尊重踐行孝道,可見其力度之大。因此,我國古代孝道之風歷來強盛。

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也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準則,是做人的傳統美德。在元代,郭居敬輯錄了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後來的印本由為其配上圖畫,通稱《二十四孝圖》,成為民間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

《增廣賢文》曰:愛日以承歡,莫待丁蘭刻木祀;椎牛而祭墓,不如雞豚逮親存。

壹直欽佩古人如此重孝,可惜現實卻有點不盡如人意。

曾經有這樣壹個頗耐人尋味的公益廣告:壹個雙休日,父母做了許多好吃的,等著幾個子女回家吃飯,結果子女們壹個個打電話回家說工作忙學習忙應酬忙而沒有壹個回家來陪老人吃飯的,老母親接完電話後壹臉茫然和失落,情不自禁地說道:“忙!忙!忙!”話外之聲就是,妳們的翅膀硬了,只顧忙妳們自己的事,而把父母的感情忙忘了。

其實,我們的父母對我們的要求並不高,壹個電話,壹條短信,對我們來說是很輕松的,而我們的父母卻會感動許久。

曾經看過畢淑敏的散文孝心無價,感受頗多。

她說,我相信每壹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壹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壹擊的脆弱。

父母走了,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遺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妳就永遠無以言孝。

有壹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卻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壹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壹旦斷裂,永無連接。

只是,天下的兒女們,壹定要抓緊啊!趁妳們的父母還健在的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