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載(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鳳翔郿縣(今陜西眉縣)橫渠鎮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壹。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三十八位。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
張載進則為循吏,退則為鄉賢,以實際行動在當時歷史條件下開拓了儒者擔當新局面。晚清“中興第壹名臣”曾國藩曾作《聖哲畫像記》壹文,從數千年燦若群星的中華歷史偉人中精選32位,作為子孫治學的門徑:
文周孔孟,班馬左莊,葛陸範馬,周程朱張,
韓柳歐曾,李杜蘇黃,許鄭杜馬,顧秦姚王。
其中,“周程朱張”分別指周敦頤,程顥程頤兄弟(被視為壹人),朱熹和張載。北宋中期,張載講學關中,他的學術思想被稱為“關學”,與周敦頤的“濂學”、二程的“洛學”、南宋朱熹的“閩學”並稱為宋代的四大學派。
“孟軻死,千年間,得孔子之心傳者,惟周程張朱數人而已矣。”這是中華八百年來的***識,“濂洛關閩”“周程張朱”已成為人們稱謂宋代理學的口頭禪,為了押韻,曾國藩將其改為“周程朱張”。
擴展資料:
“橫渠四句”句句有著落,為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供了有益借鑒。
對於理學家創始人之壹的張載而言,當時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佛老特別是佛教的興盛,天下最聰明的頭腦都被吸引過去,作為中華本土文化中堅的儒家,文化自信受到極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