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壹本書以後,相信妳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麽要求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葉聖陶教育名篇》的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葉聖陶教育名篇》的讀後感1曾經有人問過我關於《葉聖陶教育名篇》相關內容,如葉聖陶先生的教育理念什麽,都說過哪些教育名言,師從何人等,面對這些問題,先是大腦壹片空白,接著有似曾相識之感,於是乎壹些自己所知的教育名言便脫口而出,問者微笑搖頭,答者則羞愧無語。
對我而言,大家的作品,讀來甚是艱澀,壹直不願意去讀,更何況書中之乎者也甚多。但因有曾經的尷尬,於是我再次捧起《葉聖陶教育名篇》,沈下心來,細細翻閱,不覺壹顆稚嫩之心在文中慢慢得以滋養。
被譽為“壹代宗師”的葉聖陶,在語文教育方面有著傑出的貢獻,他的教育理念——“教是為了不教”給中文教育引入了壹個全新的觀念。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如甘露壹般滴入而今教育的大河之中,繾綣洇開。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這個詞兒,就粗淺方面說,‘養成好習慣’壹句話也就說明了它的含義”。簡潔明了的壹句話卻又包含著多麽深刻的涵義。“無論怎樣有價值的知識,如果只掛在口頭說說,而不能徹底消化,舉壹反三,那是語言的遊戲。必須化為習慣,才可以壹輩子受用”。而這“壹輩子受用的習慣”的養成並非壹朝壹夕的事情,所以需要身為教師的我們做壹名不忠誠於初中生這幫“大朋友”的人心的朋友,來伴同他們成長。
好的習慣不僅僅指學習習慣,還有生活中的各種文明行為的習慣。輕手關門窗,離開教室將凳子放在桌下,坐有坐姿站有站相等等,這些好的習慣的背後又蘊藏著更多的心思:不打擾別人,確保學習環境的整齊有序,有壹副更好的精神面貌。
致力於習慣的培養,艱巨卻也同時很具成就感的壹項工程,我將努力,同時也將繼續潛心研讀葉老先生的教育思想,並積極應用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去。
《葉聖陶教育名篇》的讀後感2陶行知是20世紀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響。20世紀過去了,在新的.世紀裏,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現實意義。本人讀罷《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沈思,頓覺獲益匪淺。
“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壹語道出我們應該做壹個怎樣的老師。世界上有兩種不合實際的教學方式:
1、只會教書,只會拿壹本書要學生讀它、記它。
2、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註意的中心點是從書本上移到學生身上來。
這兩種教學方法學生都是處在被動的地位,知識是無限的,老師能教給學生的也是有限。想想自己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時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識教給學生,或者說把學生看成壹只鴨子,把知識當作糧食,只知道把鴨子餵飽,今天看來這就是典型的填鴨式教學,只註重了老師的教,沒有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體。
那我們到底需要的怎樣的課堂教學呢?陶行知先生為我們指出了課堂教學的出路:就是要把教與學聯系起來:壹方面要教師負指導責任,壹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他又為我們指出了具體的做法:對於壹個問題,不是要教師拿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手續程序安排妥當,指導他,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裏,經過相類的經驗,發生相類的理想,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並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理想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我仔細思量,他的想法含義深刻,不僅為我們指出了教師教的方法,還為我們指出了學生該如何去學,同時也告知我們學生到底要學什麽。
想想我們開展的活動教學,要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教師要提出學生進行小組活動的問題,正是學生解決問題所要進行得的手續、程序,壹此討論問題設置得恰到好處,學生就能在最短的時間裏找出解決問題提的方法,同時也就是依靠了自己的能力解決了問題,掌握了新知,最後還能起到舉壹反三的效果。
再想想新課程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陶行知的這種教學思想不正是為我們指出了落實新課程三維目標的具體方法?老師把“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手續程序安排妥當”實際上也就是為學生創設了教學的活動,強調了教學活動的過程,讓學生根據手續程序在過程中學習,學生自然會在壹次又壹次的嘗試、失敗、成功中掌握學習的方法,最終掌握學習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技能。在整個過程中壹定伴隨著學生的情感與態度,伴隨著學生學習的價值觀。
再想想在新課程下的師生關系。教師把“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手續程序安排妥當,指導他”這正是體現了教師引導作用、指導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真正是把學生放在了學習的主體位置,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博大精深,值得我們繼續研讀,讓他的教育思想來指導我們教師工作,全面落實新課程改革。
《葉聖陶教育名篇》的讀後感3首先感悟最深的是老師應用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學生。教師要以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學生,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懂得什麽應為之,什麽不可為。因此,教師的教學,待人接物,行為舉止,壹言壹行都必須認真、穩重、規範、得體,切不可馬虎、輕率、任性、不負責任。此外,教師還應和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靈溝通,向學生暢開心靈,既可以向學生談自己從人生中取得的寶貴經驗,也可以向學生坦誠地公開自己的生活教訓,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妳不僅是良師還是益友。
上課是壹門藝術,除了有壹定的知識結構外,還要有壹些技巧和方法。教師上好壹堂課,最主要就是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靈魂,不同的方法可以學習、借鑒。這本書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專業上,對我而言,都是壹個很大的提高。為每壹位潛心求學者提供了豐盛的教學營養大餐,為我們教師的健康成長又壹次指明了方向。願我們的教師像大海那樣敞開胸懷容納百川,像太陽那樣,不斷地進行新的核聚變,積蓄新能量,做壹支永遠燃燒不盡的蠟燭,去照亮人類,照亮未來。為了我們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也為了我們自己,時時處處都要註重自己的師德修養和人格塑造,並加強自己的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提高,壹切從實際出發,切實擔負起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作為壹名教師,不能只是課堂技術的機械執行者,而必須是課堂實踐的自覺反思者。壹定要在課堂教學中保證“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深深地感到教法要結合實際,就地取材,靈活機動,要因人而異、因生而異,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風格,教出自己的風采。教師必須要有開發課程和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用好教材、活用教材。還應該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識,在教學中預設與生成的矛盾,這樣才能將教材中有限的知識拓展到無限的生活當中去。
《葉聖陶教育名篇》的讀後感4最近,我再次品讀了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的教育名篇。讀後我深深地被他那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所感染,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它就像黑暗中的壹盞明燈,指引我前進的方向。他像壹本字典,讓我查到了自己原本不懂得問題。它又像壹位長者,在告訴我壹些經驗和方法。我由衷地敬佩這位老人,尤其是他認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對我幫助最大。他說:“教育是什麽?往簡單方面說,只須壹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簡潔明了的壹句話卻又包含著多麽深刻的涵義。“無論怎樣有價值的知識,如果只掛在口頭說說,而不能徹底消化,舉壹反三,那是語言的遊戲。必須化為習慣,才可以壹輩子受用”。而這“壹輩子受用的習慣”的養成並非壹朝壹夕的事情,需要身為教師的我們做壹名引領者,來伴同孩子們成長。
讀著葉老的話,想想自己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更感覺好習慣的重要性。特別是小學生,他們由於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反復,出現波動,但好習慣又是他們必不可少的,這就要求我們老師不僅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堅持不懈的精神,更要註意講求方法,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講到方法,首先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通過不斷地學習加強自身修養。
並牢記“正人先正己”“身教重於言教”這些名言,懂得其身正則不令而行的道理。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例如要求孩子按時到校,自己就絕不能遲到,即使因事到晚了,也要及時對孩子說明情況。要求孩子愛護環境,教師自己就要率先做珍惜、愛護環境的楷模,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見到地上有紙屑能主動彎腰撿起來。孩子見到老師這樣做,自然就會向老師學習,主動撿紙,愛護環境。
其次要充分了解和分析班上學生的情況,對每壹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交往、行為習慣、心理素質以及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方式等情況,做到知己知彼,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例如要求孩子認真完成作業。這壹要求對於絕大多數孩子來說是容易達到的,但對有壹些孩子而言,就不是易事。這就要分析孩子的情況,對於有能力做到但自控能力差的,就要嚴格要求,決不妥協;對於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要幫助,並適當降低要求,讓孩子對學習不產生恐懼感。在此基礎上,慢慢讓孩子養成習慣。
第三,要求要具體,切忌空大。
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及社會閱歷都不足,理解能力也有限。提出的要求過大或過高,孩子都不易理解和接受。所以,給孩子提要求壹定要具體,如要求孩子遵守紀律,認真學習,孩子感覺要求較廣泛,需要註意的點很多,反而不知該從何做起。不妨將這壹要求具體細化為:上學不遲到;上課認真聽講;對人有禮貌,見到老師主動問好;每天都要按時完成作業;愛護校園環境,見到紙屑、垃圾主動撿起;到教室外和其他教室上課要安靜、守秩序;上下樓梯靠右行,輕聲慢步講文明……這樣孩子就能明確什麽該做,什麽不能做,並以此約束自己的行為,當他們把這些要求都做到時,好習慣也就自然養成了。
第四,尊重、愛護孩子,始終堅持正面教育。
對孩子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努力做孩子的良師益友,走進孩子的心裏,尊重他們充滿個性的想法,逐步引導他們學會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想法,努力融入學校及社會生活當中。班級內六十多個孩子生活在壹起,難免不發生矛盾和沖突。但老師在處理問題時,孩子往往都是找別人的錯誤,很少看到自己的不足。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極大的耐心,並能極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不管心中再生氣,與孩子談話時都要心平氣和,耐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就事論事,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僅口服,更要心服。切忌動輒就大聲訓斥,采取高壓政策,甚至挖苦諷刺孩子,或是拉舊賬。這樣做不僅達不到教育效果,甚至可能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
第五、充分發揮班集體的力量,發揮榜樣的作用。
壹個班級十多個學生,長期學習、生活在壹起,其相互影響、激勵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努力調動和利用班上的壹切積極因素,教育、引導、激勵孩子們相互學習,互相幫助,***同進步。在班上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評比活動,在班上形成比、學、趕、幫、超的競爭氛圍,促進孩子好習慣的養成。同時還可以利用英雄故事,好習慣故事等,加強孩子對好習慣重要性的認識,並有意識地向榜樣學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六,積極爭取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家長每天與孩子在壹起,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要想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就要得到家長的認同。壹定要向家長說明自己的教育理念,並明確提出希望家長配合的要求,以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與學校教育達成壹致,***同對孩子進行教育。對部分不能理解學校做法或教育思想不對、偏袒、嬌慣、甚至放縱自己孩子的家長,要多與他們溝通,告知學校的理念,得到他們的理解,形成***識。對部分缺乏教育方法或教育方法不妥的家長,要多與他們交流、探討,教給壹些好的教育方法,指導他們正確、有效地教育孩子。只有抓住了家長,與他們形成了合力,才能在幫助教育孩子,培養孩子良好習慣時有針對性地采取最佳方法。
教育是對人的工作,只要我們能用心思考,努力實踐,幫助每壹個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相信會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