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言警句 - 叔本華簡介_叔本華人生哲學_人生的智慧 叔本華

叔本華簡介_叔本華人生哲學_人生的智慧 叔本華

叔本華 -生平簡介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1788年2月22日生。被稱為“悲觀主義哲學家”。他是黑格爾絕對唯心主義的反對者、新的“生命”哲學的先驅者。對人間的苦難甚為敏感,因而他的人生觀帶有強烈的悲觀主義傾向。致力於哲學家柏拉圖和康德著作的研究、蔑視費希特、謝林和黑格爾。他的壹生並不得誌,在去世前幾年獲得聲譽以前,壹直過著隱居生活。1860年9月21日病逝。

1789年生於但澤(Danzig)的叔本華從小孤僻,傲慢,喜怒無常,並帶點神經質。叔本華早年在英國和法國接受教育,能夠流利使用英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等多種歐洲語言和拉丁語等古代語言。他最初被迫選擇經商以繼承父業,在父親死後他才得以進入大學。1809年他進入哥廷根大學攻讀醫學,但把興趣轉移到了哲學,並在1811年於柏林學習壹段時間。在那裏他對費希特和施萊艾爾馬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以《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獲得了博士學位。歌德對此文非常贊賞,同時發現了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傾向,告誡說:如果妳愛自己的價值叔本華簡介,那就給世界更多的價值吧。他稱柏拉圖為神明般的,康德為奇跡般的,對這兩人的思想相當崇敬。但厭惡後來費希特,黑格爾代表的思辨哲學。

他對自己的哲學也極為自負,聲稱是壹種全新的哲學方法,會震撼整個歐洲思想界。然而他的著作卻常常受人冷落。在柏林大學任教時,他試圖和黑格爾在講臺上壹決高低,結果黑格爾的講座常常爆滿,而聽他講課的學生卻從來沒有超出過三人。於是叔本華帶著壹種憤遭的心情離開了大學的講壇。叔本華與黑格爾的對抗實際上是兩種哲學傾向之間的較量。他失敗了。因為他不屬於那個時代。用叔本華自己的話說,他的書是為後人寫的。事實也是如此:到了晚年,時代才和他走到了壹起,他終於享受到了期待了壹生的榮譽。

叔本華 -學術成果簡介

1818年叔本華發表了《作為意誌和表象的世界》(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從而奠定了他的哲學體系。他為這部悲觀主義巨著作出了最樂觀的預言:“這部書不是為了轉瞬即逝的年代而是為了全人類而寫的,今後會成為其他上百本書的源泉和根據”。然而該書出版10年後,大部分是作為廢紙售出的,極度失望的叔本華只好援引別人的話來暗示他的代表作,說這樣的著作猶如壹面鏡子,“當壹頭蠢驢去照時,妳不可能在鏡子裏看見天使”。

叔本華是唯意誌論哲學的創始人,他拋棄了德國古典哲學的思辯傳統,力圖從非理性方面來尋求新的出路,提出了生存意誌論。人生就是壹種痛苦,壹個人所感受的痛苦與他的生存意誌的深度成正比。生存意誌越強叔本華簡介,人就越痛苦。要擺脫痛苦的途徑只有壹條,就是拋棄欲求,否定生存意誌。他認為壹個人可以通過藝術創造和欣賞來暫時解脫痛苦,但最根本的解脫辦法是,進入佛教的空、無的境界。

叔本華 -作品介紹

1819年發表重要著作《意誌和表象的世界》,分為四冊,其中包括:認識論、自然哲學、美學和倫理學。這部書

標誌了叔本華思想發展的頂點。盡管他因受到同代人的冷遇而感到失望,但他堅信真理的最後勝利。他認為,“真理是可以等到的,因為它長久存在”。經過了19年的“無聲的憤慨”之後,他在1836年發表了短篇論文《論自然界中的意誌》。叔本華這篇文章靈巧地運用了迅速發展的自然科學中的疑問和發現來維護他關於意誌的學說。在前言中他公開地對“騙子”黑格爾及其幫派予以沈重的抨擊。然而直到1853年之後,叔本華的哲學才為世界所重視。 叔本華 -名言

1.事物本身是不變的,變的只是人的感覺。

2.做學問是目的不是手段。

3.世上的每壹朵玫瑰花都是有刺,如果因為怕紮手,就此舍之,那麽妳永遠也不能得到玫瑰芬芳。

4.劣書是損害我們精神思想的毒藥。

5.人壹生要做的兩件事就是防患於未然和豁達大度。前者是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損失,後者是為了避免紛爭和沖突。

6.生命是壹團欲望,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7.人們為壹個人的死亡感到恐懼和悲傷,因為死亡意味著對世界上發生的事情將無法再去經歷感受,將會對壹切失去感知,活著的時候發生的壹切將會歸化為零。

8.壹個人照鏡子時,永遠不會以陌生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他的自我意識只會不停地低聲提醒自己:“我看到的不是另壹個自我,而是我的自我。”

9.所有的愛戀 *** ,無論其擺出壹副如何高雅飄渺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都只是植根於 *** 之中。

10小人常為偉人的缺點或過失得意。

11.在文學中,有無數的壞書,像蓬勃滋生的野草,傷害谷物,使它們枯死。它們原是為貪圖金錢,營求官職而寫作,卻使讀者浪費時間、金錢和精神,使他們不能讀好書、做高尚的事情。因此,它們不但無益,而且為害甚大。

12.欲望是人的痛苦根源,因為欲望永不能被滿足。我們離理想越遠,自然就會離欲望越近。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迷失在理想與欲望之中,將欲望的東西當作理想,這是因為它們有時實在太近,近到只有壹線之隔;或者說欲望是感性的,而理想是理性的。

13.人生就是痛苦,我們可以把痛苦轉化成幸福。

14.人生就是壹場苦難。

15.人就像寒冬裏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會覺得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卻又會感覺寒冷;人是必須保持適當的距離過活。

16.時間是無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為了用有限的時間去抗衡無限的時間而采取了繁殖這壹手段,讓自己的生命時間得以延續。這是人類繁殖的本能。

17.哲學的起點是死亡。

18.人從來就是痛苦的,由於他的本質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裏的。

19.欲望過於劇烈和強烈,就不再僅僅是對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會進而否定或取消別人的生存。

20.智者,總是享受著自己的生命,享受著自己的閑暇時間;而那些愚不可耐得人總是害怕空閑,害怕空閑帶給自己的無聊,所以總是給自己找些低級趣味的遊戲,給自己壹點暫時的 *** 。

21.人類徹頭徹尾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

22.風格是心靈的外觀。

23.壹個人能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

24.我們的不幸往往由於我們對於幸福的追求;我們做事之初喜歡抱著壹種信念:我們壹定能在世間找到某種幸福。

叔本華 -影響和評價

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形而上學和美學影響了哲學、藝術和心理學等諸多方面。被認為受到他影響的著名人物有

哲學家:尼采、薩特、維特根斯坦、柏格森、波普爾、霍克海默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

作家:托爾斯泰、莫泊桑、托馬斯曼、貝克特·斯韋沃

藝術家:蕭伯納、瓦格納、 ***

詩人:狄蘭·托馬斯、博爾赫斯

科學家:愛因斯坦、薛定諤、達爾文

體系博大、思慮精純的哲學名家不少,但是文筆清暢、引人入勝的卻不多見。對於壹般讀者,叔本華這樣的哲學大師永遠像壹座墻峭塹深的名城,望之十分壯觀,可惜警衛嚴密,不得其門而入。這樣的大師,也許體系太大,也許思路太玄,也許只顧言之有物,不暇言之動聽,總之好處難以句摘。所以翻開任何諺語名言的詞典,叔本華被人引述的次數遠比培根、尼采、羅素、桑塔耶納壹類哲人為少。叔本華正屬於這澄明透徹易於句摘的壹類。他雖然不以文采斐然取勝,但是他的思路清晰,文字幹凈,語氣堅定,讀來令人眼明氣暢,對哲人寂寞而孤高的情操無限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