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廣為流傳的壹句孔子名言,後世被用來提醒人們用老實的態度對待知識問題,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要養成踏實認真的學習態度,實事求是的作風,避免魯莽虛榮的風氣。
但是也還有另外壹種說法:曾仕強教授舉了壹個孔子的學生和螞蚱打賭的例子,螞蚱說壹年有三季,孔子的學生說有四季,後來他們壹塊問孔子,孔子看了看螞蚱,對他們說,壹年有三季。
螞蚱走了之後,孔子的學生問原因,孔子說,螞蚱活不過秋天,所以對他來說壹年就是有三季,妳跟他爭死還是有三季。所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意思應該是“知道某個知識”是為了“知道這個知識”的人/物。(知之 為 知之),後半句同理。
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宋代的大臣呂端,宋太宗稱他“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就是棄“小慧”而就“大智”的壹個好例子。《漢書》中張釋之為上林尉的辯護,也正是在這壹點上來立論,從而得到漢文帝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