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言警句 - 中國四大傳統思想源泉

中國四大傳統思想源泉

、道家和儒家的思想來源和文化分野:

炎黃之戰是中國遠古歷史的壹個重大轉折點,神農氏炎帝的世代向軒轅氏黃帝的世代過渡,中華民族由原始遊牧部落向原始定居國家(村落)過渡,有了宮室和城池,有了軍隊和戰爭……這是遠古時代的壹次偉大變革,也是中華文明的奠基禮。

黃帝是五帝之首、三皇之後,先秦黃老道的思想文化傳承了“三皇五帝”以來自舊石器時代的“三皇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五帝時代”遠古的文化傳統,是中國文化的源泉和根本。

先秦的中國發展很不平衡,北方的秦晉齊魯發展很快(以先進的周孔儒家文化為代表),南方的楚國則保留了更多的古老文化和古代傳統(以保守的黃老道家文化為代表)。

春秋時代的孔子和老子分別代表了中國上古時代的兩大文化傳統。儒家面向未來,以革故鼎新、繼往開來為歷史使命;道家以追根溯源,以反樸歸真、返本還元為文化宗旨。儒家向前看,道家往後看。儒家重開新,道家重固本。同樣是繼承傳統文化,儒家繼承的是堯舜以來的“新傳統”,集大成者是周公;道家繼承的是黃帝以前的“老傳統”,集大成者是黃帝。在遠古的“三皇時代”(石器時代)註重積累經驗,無為而治、順其自然,具有保守性。到了“五帝時代”(銅器時代)追求創新發明,奮發圖強,敢於冒險,富於創造性。道家繼承了更多母系社會的文化傳統和思想觀念,儒家繼承了更多父系社會的文化傳統和思想觀念。

二、道家、儒家和墨家的歷史文化淵源以及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貢獻

在中國歷史的夏商周“三代以前”有壹個“堯”、“舜”、“禹”所開創的三大文化源泉。堯帝以前“無為而治”的思想被道家所繼承,舜帝所推崇的仁孝文化被儒家所繼承和發揚,大禹治水吃苦耐勞的精神被墨家所傳承。這三大文化傳統都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構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基本框架和主要思想。道家和儒家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主流和上層精英統治階級的思潮。墨家成為下層工匠(百工)和勞苦大眾的思想信仰和精神支柱。

三、道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於中國文化的深遠影響

道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中國哲學思想的基礎和源泉,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元素。由於道家註重經驗積累和保守的傳統,道家繼承和保留了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和原始的經驗,成為後世諸子百家***同的思想源泉和文化根源。壹分為二、合二為壹的思想方法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方法。整體統壹、和平自由的觀念,道法自然、本性天真的觀念,貫穿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

大道坤德:道家的核心觀點

《道德經》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道德經》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王)居其壹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經》五十四章: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過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道德經》六十三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六十四章)

《道德經》第十四章: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王弼本第十六章:靜曰復命)

在以上論述中,“守其母”與“得其道”都是“沒身不殆”的根本所在。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這是“沒身不殆”的永恒存在,猶如後世佛教所言寂滅涅磐之法界。所謂“知常曰明”,常者,道之用也,明者,道之體也。

四、陰陽五行與太極八卦:中國古代學術的核心公式和基本方法

“陰陽五行”和“太極八卦”反映了中國最古老的精神智慧和思想方法。

陰陽五行、太極八卦是中國最古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是中國古代科學的核心公式和認識模式(模型),體現了中國古代的整體論的哲學思想和分類學的科學思想,其中包含了生態學思想、心理學思想和天文地理學思想等。

“太極生兩儀(陰陽),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這是中國古代的宇宙觀。

老子《道德經》雲:道生壹,壹生二(陰陽),二生三(三才),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這是中國古代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也是中國人的認識論、人生觀和世界觀。

整體論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核心靈魂與根本信仰。道貫古今、道統萬物,分陰陽,有陰陽之氣,得陰陽之理,備陰陽之道,成天地之德。核心思想是整體論。

整體論的結構原理是陰陽互補和陰陽相守;功能原理是陰陽相克與陰陽互生。道與氣的概念是中國古代整體論的基本概念。

《易》曰:壹陰壹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中庸》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儒家的心性之學和道家的性命之學同源異流並且殊途同歸。中國文化講“性情”,情理並重、心身相合、性命雙修。《易》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人情與天理相合,人生對於天性、天道與天命的感悟,個人有限的生命與宇宙無限的生命相統壹,把個體生命提升到宇宙生命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