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約767年約830年),唐朝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並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張籍名人名言: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人人齊醉起舞時,誰覺翻衣與倒幘。明朝花盡人已去,此地獨來空繞樹。
山頭樹影不見石,溪水無風應更碧。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我今與子非壹身,安得死生不相棄。
美人來去春江暖,江頭無人湘水滿。浣沙石上水禽棲,江南路長春日短。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苗疏稅多不得食,輸人官倉化為土。
夫死戰場子在腹,妾身雖存如晝燭。
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
唯愛門前雙柳樹,枝枝葉葉不相離。
男兒生身自有役,那得誤我少年時。不如逐君征戰死,誰能獨老空閨裏。
竹香新雨後,鶯語落花中。
眼昏書字大,耳重覺聲高。
良馬不念秣,烈士不茍營。
君如天上雨,我如屋下井。無因同波流,願作形與影。
男兒生身自有役,那得誤我少年時。
唐朝詩人張九齡名人名言大全張九齡(678-740)字子壽,壹名博物,謚文獻。漢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世稱張曲江或文獻公。唐玄宗開元年間尚書丞相,詩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後,西晉開國功勛壯武郡公張華十四世孫。七歲知屬文,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始調校書郎。玄宗即位,遷右補闕。唐玄宗開元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母喪奪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賢相;舉止優雅,風度不凡。自張九齡去世後,唐玄宗對宰相推薦之士,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因此,張九齡壹直為後世人所崇敬、仰慕。
張九齡名人名言:
人之所以為貴,以其有信有禮;國之所以能強,亦雲惟佳信與義。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決事如流,應物如響。
忠言逆耳,甘詞易人。
困獸猶鬥,窮寇勿遏。
欲治兵者,必先選將。
吹毛洗垢,求其痕疵。
前事昭昭,足為明戒。
推心置腹,開誠布公。
鑒往可以昭來。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修之至極,何謗不息。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相知無遠近,萬裏尚為鄰。
有備無患,亡戰必危。
唐朝著名詩人元稹名人名言大全摘抄元稹(779年-831年),唐朝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25歲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為終生詩友。28歲列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第壹名,授左拾遺。舉明經書判入等,補校書郎。元和初,應制策第壹。元和四年(809年)為監察禦史。長慶元年(821年)遷中書舍人,充翰林院承旨。出任禦史大夫、越州刺史兼浙東觀察使。大和三年(829年)為尚書左丞。
元稹名人名言: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修身不言命,謀道不擇時。
春來愛有歸鄉夢,壹半猶疑夢裏行。
年年漸覺老人稀,欲別孫翁淚滿衣。未死不知何處去,此身終向此原歸。
不是眼前無外物,不關心事不經心。
蓮池舊是無波水,莫逐狂風起浪心。
門前本是虛空界,何事栽花誤世人。
美人醉燈下,左右流橫波。王孫醉床上,顛倒眠綺羅。
壹杯顏色好,十盞膽氣加。半酣得自恣,酩酊歸太和。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聞花氣睡聞鶯。
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去年江上識君面,愛君風貌情已敦。
天下風光數會稽,靈汜橋前百裏鏡。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唐朝“詩豪”劉禹錫名人名言大全摘抄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洛陽(今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劉勝,晚年自號廬山人。劉禹錫為貞元九年(793)進士。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禦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於王叔文,形成了壹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後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劉禹錫的最後壹任是太子賓客,故後世題他的詩文集為《劉賓客集》。白居易贊其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故劉禹錫又譽為中唐詩豪之稱,是中唐傑出的政治家、哲學家、詩人和散文家。
劉禹錫名人名言:
蘭在幽林亦自芳。
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茍有所見,雖布衣之賤,遠守之微,亦可施用。
教化之移人也如置郵焉。
空氣惡濁的酒館是罪惡的淵藪,能把賢人變成笨蛋!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秋風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人誠務勝乎天。
人生不失意,焉能暴己知?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石以砥焉,化鈍為利。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說之,推誠人自服。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窮巷秋風起,洗摧蘭蕙芳。
天與人交相勝。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動京城。
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有事之世易為功,無為之時難為名。
雷雨江山起臥龍。
偏傷朋友盡,移興子孫間。
在此為美兮,在彼為蚩。
野草芳菲紅錦地,遊絲撩亂碧羅天。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熔金。
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後波生。
煙開鰲背千尋碧,日落鯨波萬頃金。
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城中桃李須臾盡,爭似垂楊無限時。
綠玉觜雞腦破,玄金爪擘兔心開。
愛池能久立,看月未成棲。
清吟曉露葉,愁噪夕陽枝。
千尋鐵鎖沈江底.壹片降幡出石頭。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進退維谷,冰炭在懷。
守法持正,嶷如秋山。
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花紅昌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東邊日出西邊南,道是無晴卻有晴。
朝來入忘樹,孤客最先聞。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兵符相印無心戀,洛水嵩雲姿意看。
近來時世輕先輩,好染髭須事後生。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世路山河險,君門煙霧深。
發少嫌梳利,顏衰恨鏡明。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
美人首飾儐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弘愛人屈己之道,酌因時適變之宜。
求碩畫於庶位,慮遺材於放臣。
網開三面,危疑者許以自新;耳達四聰,瑕累者期於錄用。
百勝難慮敵,三折乃良醫。
計熟事定.舉必有功。
厚發奸之賞,峻欺下之誅。
童心便有愛書癖,手指今余把筆痕。
時乎時乎,去不可邀,來不可逃。
八音與政通,而文章與時高下。
天之所能者,生萬物也;人之所能者,治萬物也。
千裏之繆,不容秋毫。
山積而高,澤積而長。
浮言可以事久而明,眾嗤可以時久而息。
盡誠可以絕嫌猜,徇公可以弭讒訴。
福兮可以善取,禍兮可以惡召。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
以目而視,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視,得形之微者也。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壹青螺。
五刃之傷,藥之可平,壹言成屙,智不能明。
俟自直之箭,則百代無壹矢;俟自圓之木,則千歲無壹輪。
清越而瑕不自掩,潔白而物莫能汙。
嘈然欻起初駭聽,殷殷若自南山來。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吠聲者多,辨實者寡。
巧言易信,孤憤難申。
兩岸山花似雪開,家家春酒滿銀杯。
無意似多情,千家萬千去。
撩亂舞晴空,發人無限思。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浥露似沾巾。
峻節可臨戎,虛心宜待士。
只緣裊娜多情思,更被春風常情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