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類簡史讀後感5篇
看完人類簡史後,想必妳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人類簡史讀後感了。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3人類簡史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3人類簡史讀後感(精選篇1)
聽名字《人類簡史》是壹部敘述人類歷史的書籍,然而,它又卻與我讀過的歷史敘述截然不同,大多數歷史書,喜歡把目光集中在某朝某代,或某壹重大的歷史事件,他們寫作的重點在於主線鮮明。還有壹些則是以文明更替為單位講述過去,宏觀概括,重點在於文明的發展與更替。但《人類簡史》的作者,所描述的則不同以往,他的腦洞很大,他的關註點不是國家,也不是文明,而是人類,人類如何從弱小變成能站在食物鏈頂端物種,人類又將走向何處?作者將為妳壹壹闡述。
圍繞整部書,都繞不開壹個詞“認知”,在傳統的認識中因為自然選擇,人類學會了進化,但作者卻認為是因為有了“認知”,智人淘汰了所有的競爭者,同時“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讓智人從食物鏈底端壹步步到頂端。但更令我震撼的是作者的觀點,例如在作者看來,“農業革命”是史上最大騙局,“農業革命真正的本質:讓更多的人卻以更糟的狀況活下去。”農業革命所帶來的並非是充滿希望的新時代,反而讓勞動人民承受著不該有的辛苦與過著比原始的采集者更辛苦、更不滿足的新生活,它促使人類從原本悠閑且豐富多樣的日子變得單調沈悶又辛苦。
換個角度設想壹下如果農業出現在現代社會,現代人會選擇現在的舒服安逸還是辛苦沈悶,它還會像回顧歷史壹樣得到認可嗎?我無法想象。但,盡管有太多缺失,農業已經是我們現代文明的根基。正如歷史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結合。作者的觀點獨到之處在於他強調了“智人”的幸福感,他痛心作為社會細胞的個體,“人”在歷史長河中的失語,壹如他在書中,常常切換視角,從被人類圈養牲畜的眼光,被人類培育農作物的眼光,向占據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發出聲音。
當我們以“智人”的身份存活於世時,我們應以感恩與卑微的心情再次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的奧秘才會像壹朵美麗的花,靜靜綻放於希望的陽光之下。
2023人類簡史讀後感(精選篇2)讀《人類簡史》已經有近壹個月之久了。本是壹本通俗易懂的書,但由於作者紮實的歷史學知識,加上獨特的視角切入,導致我讀起來並沒有壹覽而過的囫圇,而是“細嚼慢咽”的邊讀邊消化,這樣的壹個月下來才讀了壹半。
對於此書的點評,我想引用封底的話:
這是此類大歷史中最好的壹本;規模宏大但絕非泛泛而談;具有時代性又不花哨,觀念驚世駭俗但絕不是個簡單的反對者。每個人都能在書裏找到壹部分和另外的人開始討論,但是弄清楚是哪部分、為什麽,對我們都有好處。 ——斯蒂文·剛尼 牛津大學歷史學院院長
下面是壹些閱讀感受和摘記:
第壹部分:認知革命
45億年前地球形成,250萬年前開始出現了非常類似現代人的人類。250萬年啊,這是對於每個人類個體來說不敢想像的數字,但在人類誕生後的200萬年間人類並未有大的飛躍,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演化所需要的時間線過於漫長,也可能是需要某個契機。因此在最初的200萬年之內,人類進化的進度與工業革命以來相比簡直像是在原地踏步,甚至那時的人類竟需要以食肉動物進食完的殘羹剩飯果腹。推測出這壹點的證據是早期石器最常見的壹種用途就是把骨頭敲開,人類才能吃到裏面的骨髓。而後在40萬年前才有幾種人種開始固定追捕大型獵物。這壹切在10萬年前智人壹躍成為食物鏈頂端時才打破了平衡。這壹轉變不僅讓生態系統猝不及防,更讓人類本身也不知所措。以後人類史上的眾多災難,不論是生靈塗炭的戰亂還是生態遭逢的浩劫,其實都是源於這場過於倉促的地位跳躍。
我們現在全球的人類皆是“智人”的後代,而在250萬年前到3萬年前之間地球上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人類,已知的比如:
分布在歐洲和西亞的尼安德特人 距今40萬~3萬年之間
分布在亞洲的直立人,也是存續最久的人類 200萬年~5萬年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的梭羅人
印度尼西亞佛羅裏斯島的佛羅裏斯人,他們是身高不超過1米的侏儒
西伯利亞的丹尼索瓦人
東非的魯道夫人 距今200萬年
學會使用火,無疑是人類進化中的壹大飛躍。火不止會讓食物起化學反應,還會起生物上的變化:經過烹調,食物中的病菌和寄生蟲就會被殺死而且吃熟食也大大減少了人類對食物的咀嚼時間。從壹開始的無意中認識火,到熟練掌握用火技能,這段時間大約經過了60萬年左右。直到30萬年前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及智人的祖先才能熟練用火。
認知革命起源於大約7萬年前,是歷史從生物學中脫離而獨立存在的起點。智人在認知革命期間爭霸了全球,消滅或者說取代了其他所有的人類。智人之所以能夠統治地球,我們認為和智人擁有比較大的大腦、會使用工具、有超凡的學習能力還有復雜的社會結構這些巨大優勢有關。發生認知革命的原因我們無從得知,但普遍認可的理認為,某次偶然的基因突變,改變了智人的大腦內部連接方式,讓他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來思考,在發展出了語言後又賦予了這個語言最獨特的功能--“討論虛構的事物”。這種種集於壹身的演化使7萬年前智人從東非擴張到阿拉伯半島,並且很快席卷整個歐亞大陸。
討論和編制虛構的事物,使人類越來越適應於團結合作。最開始的“八卦”讓人類產生凝聚力,逐漸人們編制出更多故事、規則使得人類群體、村落、甚至國家運行起來井然有序。
農業革命前大部分人生活在小部落裏,每個部落少則數十人,最多不過數百人,人們以采集為生。智人在采集食物和原料的同事也在不斷的增長知識,比如對生存範圍內環境的了解、食物營養與否、有毒和無毒植物的區分、動物生活習性、簡單工作的制作等等。遠古采集者由於食物的多樣式,使得他們較少有饑餓或營養不良的問題。
32000年前的“德國施泰德”象牙制獅人雕像;12000年前以色列北部50歲女人和壹副小狗的骸骨;15000~20000年前拉斯科洞穴的壹幅鳥頭人身男子壁畫;9000年前阿根廷“手洞”壁畫,從這些考古發現中我們推測遠古采集者的生活和想法,可能他們那時已有了模糊的宗教、政治、戰爭概念,可惜這幅沈默的帷幕就這樣罩住了幾萬年的歷史。在這些年間,可能有戰爭和革命,有靈性激昂的宗教運動,有深刻的哲學理念,有無與倫比的藝術傑作。但即便我們猜測的再接近事實,也無從得知。
智人稱霸全球的過程中,必然會闖入壹些以前無人涉足的處女地。大約45000年前住在印度尼西亞群島的智人發展處第壹個能夠航海的人類社會。在此基礎上,就有了第壹批移居澳大利亞的人,正是這些人為當地的大型動物帶來了滅頂之災。大型動物本身繁殖就十分緩慢,加上他們對人類的襲擊根本來不及防衛,更何況智人抵達澳大利亞時已經掌握了火耕技術,在他們大肆破壞生態環境的情況下,造就了我們現在的澳大利亞。案樹植物因為耐火,在災難中幸免於難,而以案樹植物為生的無尾熊理所當然的成了幸運兒。
很多人認為工業革命之後加速了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力度,從而導致生物大量滅絕。但事實是智人征服地球開始,各種動植物就已經脫離了自然的選擇或淘汰,從古到今生物滅絕就沒有停止過,人類是地球最智慧的生物,卻肆無忌憚的破壞自己賴以生存的空間,從這壹點來看,人類真的聰明嗎?
地球每十萬年就有壹次冰河世紀,我們是否可以這麽設想,會不會哪次冰河世紀會將人類推向滅亡之路。幾萬年過去後,人類存在於地球上的痕跡將消失的無影無蹤,再過幾百萬或幾千萬年,如果地球上又出現了新的智慧生物,他們會不會對我們存在過地球上壹無所知?
2023人類簡史讀後感(精選篇3)對於快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釋:或許,快樂在於追求幸福;或許,快樂在於有目標,有理想,並為***奮鬥……但在《人類簡史》這本書中,我找到了它的真諦!
現在許多人只看了我們表面的發展,卻沒有深究:我們是否真的比祖先過得快樂了呢?《人類簡史》講的是智人7萬年的進化史。其實,我們自認知革命以來,壹直生活在壹個虛幻而縹緲的世界中,所謂的金錢、帝國、宗教都是源自人類的想象。這些想象使我們得到了發展,卻也讓人類的野心愈發膨脹,進而躍入欲望的深淵,無法自拔。欲望不僅會給人帶來壓力和痛苦,更有可能會使人類因此而滅絕!
子曰:富貴於我如浮雲。在我看來,我們何必要因那些功名利祿而約束自己,迫使我們勞累終生呢?我們缺乏的只不過是壹個知足常樂的心態罷了。書中寫道:“現在埃及人民比他們的祖先有更完備的醫療系統,更舒適的房屋,但卻仍有許多人在抱怨生活的貧苦,命運的不公”,原因正是在於他們有壹顆永遠也無法滿足的心,不斷給自己施加不必要的壓力。
事實上,我們不僅要學會滿足,更要尋求本真,做壹個真正的自己!我們無需因成功而欣喜,更無需因挫折而悲傷,這樣只會耗費心神。我們根本就不必要去追求那些主觀上的感受。長此以往,自己的心靈就會變得澄凈明潔,即不受外界喧囂的汙染,也不受所謂“快感”的影響,自然也不再有什麽痛苦可言。
快樂就是知足常樂;快樂就是靜觀花開花落,笑看雲卷雲舒;快樂就是尋求本真,做壹個真正的自己!
2023人類簡史讀後感(精選篇4)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簡史三部曲”《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我都非常喜歡。古羅馬有壹句名言:“壹個不懂的自己出生前的歷史的人,永遠都是孩子。”歷史上的每壹個時間點,都像是壹個十字路口。雖然從過去到現在已經只剩單行道,但到未來卻有無數岔路可走。所以在疫情居家時,我就想到了重讀《人類簡史》。
《人類簡史》是壹部不長的書,卻按時間順序梳理了從智人出現到當今又到未來的人類發展全過程。書中確定了人類歷史的三個關鍵節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和科學革命。
認知革命是指在距今7萬到3萬年間,人類出現新的思維和溝通方式,能夠通過語言傳遞事實和信息。認知革命以前,人類是靈長類動物的壹種,與其它動物並無太大區別,風餐露宿,捕獵、采集為生,要躲避其它猛獸的襲擊。認知革命以後,傳說、神話、神及宗教出現,人與人之間通過這些虛擬的想象形成了***同的文化紐帶,協作和活動的範圍大幅擴張,部落的規模擴大、能力提升,開始成為自然界的主導力量,甚至具有滅絕其它物種的能力。認知革命以前人類只有生物學上的特征,之後便產生了歷史學,有了文化意義上的人類歷史。
關於農業社會,書中提出了兩個有趣的悖論。
第壹個是到底是小麥利用了人類,還是人類利用了小麥?人類大規模的小麥種植活動對人類的繁衍和發展的確有很大作用,但同時小麥自身也因此獲得了物種的大發展。我們可以說是人類利用小麥加快繁衍生息,但從小麥的角度來看,卻是小麥利用人類擴張到全球。這是個很新穎而有趣的角度。
第二個是人類大規模耕種到底增加了幸福,還是減少了幸福?壹方面,大規模農業耕種使得人類擁有更多的糧食,免於饑餓的痛苦,也使人類得以定居並發展出商業和文化,無疑是壹件好事。另壹方面,大規模的農業耕種使得人類牢牢地被土地和作物束縛了,不得不日復壹日地面朝黃土背朝天進行農業生產,比遊牧采集為生的辛勞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樣看來,人類原本為了增加幸福而進行的農業活動,反而使得農民勞累不堪,難言幸福。壹連串為了讓生活更輕松的“進步”,最後卻成為人類身上壹道又壹道的沈重的枷鎖。這確是件吊詭的事情。
科學革命是近代以來,尤其是17、18世紀以來,伴隨著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這兩大引擎,科學技術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進步,使得人類逐漸發現世界、認識世界並征服世界。科技如今不僅是價值創造的源泉,也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人類甚至可以通過生物工程等手段扭轉自然的力量。未來世界的模樣必然是由科技所塑造的,也必然是值得期待的。
讀完書妳仿佛縱橫穿梭在時空隧道中之間,清晰地看見我們人類如何從動物成為主宰世界的上帝。在7萬年前人類還不過是壹種微不足道的動物,在非洲的角落自顧自的生活,但是在接下來的幾千年間,智人就變成了整個地球的主人、生態系統的夢魘,時至今日,智人似乎只要再跨壹步就能夠進入神的境界,不僅有望獲得永恒的青春,更擁有創造和毀滅壹切的神力。但遺憾的是智人在地球上的所作所為實在沒有太多令人自豪,雖然我們主宰了環境,但卻並沒有減少地球的痛苦,雖然饑荒和戰爭都在逐漸減少,然而其他動物的生存條件,卻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劇惡化。我們這次的冠狀病毒的疫情,不就是從人類口中的壹只小小的蝙蝠所開始的嗎?
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近期我也在讀《中國哲學簡史》,孟子言萬物皆備於我,須反身而誠。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程顥也認為“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生”的真正意義是“生命”,他們認為萬物都有對“生命”的傾向,就是這種傾向構成了天地的“仁”。面對這次疫情,作為人類,我覺得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深思,我們現在擁有的力量比任何壹個時代都要強大,但我們似乎仍然感到不滿,為了尋求自己的舒適和娛樂,對周遭的動物和生態系統掀起了壹場又壹場災難,壹個人可能在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個更大的整體,即宇宙。我們有很多中國古代哲學家都在討論“宇宙發生論”,其中孟子提出“天民”這種說法,就是說我們人類不僅是社會的壹員,同時還是宇宙的壹員,我們要有這種覺解,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
其實,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來自於我們每壹個人,我們自然界的每壹個生物,包括我們賴以生存浩瀚而無私的宇宙。天人合壹,讓我們放下貪婪,盡自己所能,去書寫人類更輝煌的歷史,去創造屬於我們人類的更美好的未來。
2023人類簡史讀後感(精選篇5)書籍介紹從人類誕生到如今的發展史,其中包括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融合、科學革命等幾個階段,以及每次重大變革對人類的影響。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壹讀,會對世界有另壹種認知。
下面內容想什麽就寫什麽吧!
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人類對自然的影響逐漸加大,自然法則或許會因為人類而改變。同時人類自身的發展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是被其他生物取代?還是被戰爭毀滅?或是被人類親手創造的某種東西奴役?
科技的種類越來越多,而哪些才是人類進化真正需要的。科技的發展為了金錢?還是為改善人類生活?
人類的生活空間從小族群到“地球村”,在活動範圍擴大、視野變廣的條件下,可以尋找全世界同樣愛好的人,可我們在擁抱精神的想象的“社群”時,同時也疏遠了身邊的實際的“社群”。想象的“社群”難道會比實際的“社群”讓我們更加不寂寞嗎?
現在比以往更加“安全”,不用擔心被野獸吃掉,戰火也只在少部分地區燃起。特別是在中國歷史上可能沒有壹個朝代有現在這樣安全和“自由”。
說到自由,自由與平等生來就是在矛盾的對立面。個人的自由與人類的平等似乎從進入農業革命開始就無法解決。並且從來沒有像現在壹樣我們可以自由的選擇信仰,壹個資本家、壹個佛教徒、壹個回族穆斯林、壹個***產主義者、壹個犬儒主義者……現在看來,這些人坐在壹起吃飯並不會讓人覺得有什麽不妥,但回望過去,不用說中古歐洲十字東征,即使是上個世紀,這個場景都可能讓人無法想象。現在面臨的或許不是信仰之間的沖突,更多的是不知道自己相信什麽。
歷史已逝,未來可期,珍惜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