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裏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壹作:斯人)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
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築墻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是從獄官手裏被釋放並加以任用的,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裏奚被從奴隸集市裏贖買回來並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之苦,以致肌膚消瘦,使他身處貧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順,通過那樣的途徑來使他的心靈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人常常犯錯,然後才能改正;內心憂困,思想阻塞,然後才能奮起;表現在臉色上,流露在言談中,才能被人們了解。壹個國家,在內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就常常會有覆滅的危險。
這樣,就知道常處憂愁禍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處安逸快樂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註釋』
舜:姚姓,名重華。唐堯時耕於歷山(在今山東濟南東南,壹說在今山西永濟東南),“父頑,母囂,弟傲,能和以孝”,堯帝使其人山林川澤,遇暴風雷雨,舜行不迷,於是傳以天子之位。國名虞,史稱虞舜。事跡見於《尚書·堯典》及《史記·五帝本紀》等。
發:興起,這裏指被任用。
畎(quǎn)畝:田畝,此處意為耕田。畎,田間水渠。
傅說(fù
yuè):殷商時為胥靡(壹種刑徒),築於傅險(又作傅巖,在今山西平陸東)。商王武丁欲興殷,夢得聖人,名曰說,視群臣皆非,使人求於野,得傅說。見武丁,武丁曰:“是也。”與之語,果聖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遂以傅險為姓,名為傅說。事跡見於《史記·殷本紀》等。
舉:被選拔。
版築:築墻的時候在兩塊夾板中間放土,用杵搗土,使它堅實。築,搗土用的杵。
膠鬲(gé):商紂王大臣,與微子、箕子、王子比幹同稱賢人。
魚鹽:此處意為在海邊捕魚曬鹽。《史記》稱燕在渤碣之間,有魚鹽之饒;齊帶山海,多魚鹽。
管夷吾:管仲,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家貧困。輔佐齊國公子糾,公子糾未能即位,公子小白即位,是為齊桓公。齊桓公知其賢,釋其囚,用以為相,尊稱之為仲父。《史記·管晏列傳》:“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壹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士:獄官。
孫叔敖(áo):蒍姓,名敖,字孫叔,壹字艾獵。春秋時為楚國令尹(宰相)。本為“期思之鄙人”,期思在今河南固始,偏僻之地稱為鄙。
海:海濱。
『創作背景』
此文選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戰國時期,戰亂紛爭,壹個國家要想立於不敗之地,要奮發圖強,不能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這篇文章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的。
『全詩賞析』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是壹篇論證嚴密、雄辯有力的說理散文。作者先列舉六位經過貧困、挫折的磨煉而終於擔當大任的人的事例,證明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有為,磨難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接著,作者從壹個人的發展和壹個國家的興亡兩個不同的角度進壹步論證憂患則生、安樂則亡的道理。最後水到渠成,得出“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的結論。全文采用列舉歷史事例和講道理相結合的寫法,逐層推論,使文章緊湊,論證縝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對仗句,即使語氣錯落有致,又造成壹種勢不可擋的氣勢,有力地增強了論辯的說服力。
『名家點評』
唐·柳宗元《敵戒》:敵存滅禍,敵去召過。
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清·吳闿生《重訂孟子文法讀本》:通體盤旋,為末二句蓄勢,章法極奇,賈生《過秦》.所自出。千盤百折,厚集其陣,純用勁折,無波磔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