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奧運會,它包括夏奧會,冬奧會,殘奧會,青奧會和特奧會。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包含多種體育運動項目的國際性運動會,每四年舉行壹次。奧林匹克運動會最早起源於古希臘(公元前776年),因舉辦地在奧林匹亞而得名。19世紀末由法國的顧拜旦男爵創立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從1896年開始奧林匹克運動會每四年舉辦壹次(曾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中斷過三次,分別是在公元1916、1940和1944年),會期不超過16天。由於1924年開始設立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因此奧林匹克運動會習慣上又稱為“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現在已經成為了和平與友誼的象征。奧運的精神是世代相傳的,永不停息的。
奧林匹克運動會標誌
概述
奧林匹克運動有壹系列獨特而鮮明的象征性標誌,如奧林匹克標誌、格言、奧運會會旗、會歌、會徽、獎牌、吉祥物等。這些標誌有著豐富的文化含義,形象地體現了奧林匹克理想的價值取向和文化內涵。
《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奧林匹克標誌、奧林匹克旗、奧林匹克格言和奧林匹克會歌的產權屬於國際奧委會專有。國際奧委會可采取壹切適當措施使奧林匹克標誌、旗、格言和會歌在各國和國際上獲得法律保護。
奧林匹克運動會五環標誌
當今流傳最廣的標誌要數奧林匹克五環了,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它已成為奧林匹克精神與文化的形象代表,五環“轉”到哪裏,奧林匹克運動就在哪裏生根開花。
說起五環的來歷,曾經有壹個有趣故事。 1936年第11屆柏林奧運會第壹次舉行火炬傳遞活動,火炬的傳遞路線自奧林匹亞開始,從希臘北部出境,沿多瑙河穿過奧地利,最後進入德國。為了烘托這壹具有象征意義的活動,奧運會組委會主席卡爾·迪姆及其同事幾乎完全按照古奧運會情景來布置沿途經過的古希臘遺址。
火炬到達德爾菲帕那薩斯山的古代運動場時要舉行壹個特別儀式,這時,迪姆突發奇想,在壹個高約3英尺的長方形石頭的四面設計並刻上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五環標誌,放在了古運動場起跑線壹端。儀式結束後,火炬繼續北上,而這塊作為道具的石頭卻被留在了古運動場。
由於極少有人知道這塊刻有五環標誌石頭(後被稱做“迪姆之石”)的真實身份,此後的很長壹段時間,它被當做了“有3000年歷史的古代奧運會遺跡”。這個以訛傳訛的錯誤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被德爾菲的希臘官員指出。1972年5 月,這個假文物被送到德爾菲的另壹個地方——古羅馬廣場入口處。
事實上,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五環標誌出自現代奧運會創始人顧拜旦之手。顧拜旦認為奧林匹克運動應該有自己的標誌,這個念頭在他的腦海裏盤桓已久。1913 年,他終於構思設計了五環標誌和以白色為底印有五環的奧林匹克旗,打算在國際奧委會成立20周年之際推出這個標誌。
1914年6月15日~23日,國際奧委會在法國巴黎索邦學院舉行代表大會,同時慶祝國際奧委會成立20周年。在紀念大會上,顧拜旦興致勃勃地拿出自己設計的五環標誌和壹面印著五環的旗幟向大家展示,並建議將它們作為奧林匹克運動的標誌。聽了顧拜旦的說明後,會議確定將奧林匹克五環和奧林匹克旗作為奧林匹克標誌。
奧林匹克五環標誌由5個奧林匹克環從左至右套接而成,可以是單色,也可以是藍、黃、黑、綠、紅5種顏色。最初的解釋是五種顏色代表各國國旗的顏色,後來又將5個不同顏色的圓環解釋為五大洲的象征。奧林匹克官方網站提示,“每個環代表相應的壹個大洲”的說法是錯誤的。(參見“奧運五環”詞條)
會旗長3米,寬2米,以白色為底,象征純潔。藍、黃、黑、綠、紅五環,環環相扣。1914年,在巴黎舉行的奧林匹克大會首次懸掛了奧林匹克旗。1920 年,奧林匹克旗第壹次飄揚在安特衛普夏季奧運會體育場。這屆奧運會後,比利時奧委會贈送了國際奧委會壹面同樣的旗,在奧運會期間懸掛,後成定制,歷屆奧運會開幕式上由上屆舉辦城市轉交此旗,由舉辦城市保存,比賽期間主運動場僅懸掛代用品。1952年,奧斯陸市贈送國際奧委會冬季奧運會會旗,交接、保存和使用方法與夏季奧運會相同。
1979年6月,國際奧委會正式宣布了會旗和五環的含義:根據《奧林匹克憲章》,奧林匹克旗幟和5個圓環的含義是:象征五大洲的團結以及全世界運動員以公正、坦率的比賽和友好的精神在奧運會上相見。猶如以色彩斑斕的巖石建成的神殿。這巨大的神殿,
奧林匹克運動會會歌
世界各地的人們都來膜拜,國際奧委會在1958年於東京舉行的第55次全會上最後確定還是用《奧林匹克聖歌》作為奧林匹克會歌。其樂譜存放於國際奧委會總部。從此以後,在每屆奧運會的開、閉幕式上都能聽到這首悠揚的古希臘樂曲。這首歌歌詞內容如下:
古代不朽之神,
美麗、偉大而正直的聖潔之父。
祈求降臨塵世以彰顯自己,
讓受人矚目的英雄在這大地蒼穹之中,
作為妳榮耀的見證。
請照亮跑步、角力與投擲項目,
這些全力以赴的崇高競賽。
把用橄欖枝編成的花冠頒贈給優勝者,
塑造出鋼鐵般的軀幹。
溪谷、山嶽、海洋與妳相映生輝
啊!永遠不朽的古代之神。
奧林匹克運動會吉祥物
在奧運史上,吉祥物第壹次出現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此後吉祥物就成為構成—屆奧運會形象特征的主要成份。吉祥物以其富有活力的為人們所喜愛的獨特形象,體現奧林匹克精神、傳達當屆奧運會的舉辦理念,傳達主辦城市的歷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營造奧運會的節日氛圍,是在廣大群眾、特別是在兒童和青少年中推廣奧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載體,是所有奧運會識別項目中的其他形象無法比擬的。
在吉祥物的藝術形式上,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以前,奧運會吉祥物大多以舉辦國有特色的動物形象為創作原型,壹般是壹個物種。1992年後,奧運會的吉祥物出現了人物,或者是完全虛擬的形體,數量也有變化。1998年長野冬奧會吉祥物有4種,2000年悉尼奧運會吉祥物有3種,雅典奧運會是2種。不管是什麽樣的形式,其基本的創作核心是有利於表達當屆奧運會的主題,有利於表現主辦城市獨特的地域特征、歷史文化和人文特色,同時有利於市場開發和保護。
1972年德國慕尼黑奧運會吉祥物瓦爾第(Waldi)
盡管第壹個奧運會吉祥物出現在1968年法國格海納布第10屆冬奧會上,但人民習慣上還是將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的五彩狗“瓦爾第”稱為歷史上第壹個奧運會吉祥物。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奧會吉祥物阿米克(Amik)
阿米克Amik是加拿大印地安語海貍的意思。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吉祥物米沙(Misha)
1980年莫斯科夏季奧運會吉祥物米沙Misha。由著名的蘇聯兒童書籍插圖畫家維克多切茲可夫設計。
1984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吉祥物山姆(Sam)
由迪斯尼公司設計。以美國星條旗為背景,卡通造形的鷹穿著代表美國傳奇人物“山姆大叔“的服裝,十足的美國風味,吉祥物被商業化利用也從此次開始。
1988年韓國漢城奧運會吉祥物虎多利(Hodori)
1988年漢城吉祥物 Hodori。"Hodori"被設計成壹只友善的動物,代表了韓國人熱情好客的傳統。吉祥物的名字采取了社會征集的辦法, Hodori是從2295個建議來稿中挑選出來的。"Ho"是韓語的虎,"Dori"是韓國人對小男孩的稱呼。
1992年西班牙巴塞羅那奧運會吉祥物科比(Cobi)
由西班牙漫畫家紮維爾·瑪瑞斯克設計。壹開始並未被普遍接受,但隨著奧運會的進程Cobi開始流行起來,受到了西班牙人和全世界的喜愛。這是奧運會第壹次使用抽象的卡通造型,它從壹個方向看好像在微笑,換壹個角度看又似乎在用鼻子嗅什麽,深受孩子們的歡迎。Cobi曾經是奧運會歷史上銷售額最大、最成功的吉祥物。直到今天,西班牙的電視臺還在播放以它為主角的兒童電視連續劇。
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吉祥物依奇(Izzy)
Izzy是奧運史上第壹個電腦設計的吉祥物。這個小怪物最初的名字叫"它是什麽"(What is it?),組委會公開為他征集名字,收到世界各地數千名兒童的回復,最後采用了亞特蘭大32名兒童的建議。
2000年澳大利亞悉尼奧運會吉祥物澳利、悉德、米利(Syd、Olly Millie)
Syd、Olly和Millie是三個澳洲本土動物,分別代表土地、空氣和水。 Olly代表了奧林匹克的博大精深,來自於奧林匹克;Syd表現了澳洲和澳洲人民的精神與活力,來自於悉尼;Millie代表千禧年 。
2004年希臘雅典奧運會吉祥物Athena(雅典娜)和Phevos(費沃斯)
根據古希臘陶土雕塑玩偶“達伊達拉”為原型設計。他們長著大腳丫,長脖子,小腦袋,壹個穿橙色衣服,壹個穿藍色衣服,與雅典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會徽及奧運會主色調相同。根據希臘神話故事記載,雅典娜是智慧女神,費沃斯是光明與音樂之神,他們代表了希臘,代表了合作、公平競爭、友誼和平等的奧運精神,同時體現了雅典奧運會的4個核心價值:遺產、參與、慶典和人性化。
2008年第29屆奧運會的吉祥物是福娃,其色彩與靈感來源於奧林匹克五環、來源於中國遼闊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們喜愛的動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們傳遞友誼、和平、積極進取的精神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
福娃是五個可愛的親密小夥伴,他們的造型融入了魚、大熊貓、藏羚羊、燕子以及奧林匹克聖火的形象。
每個娃娃都有壹個瑯瑯上口的名字:“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和“妮妮”,在中國,疊音名字是對孩子表達喜愛的壹種傳統方式。當把五個娃娃的名字連在壹起,妳會讀出北京對世界的盛情邀請“北京歡迎您”。
福娃代表了夢想以及中國人民的渴望。他們的原型和頭飾蘊含著其與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聯系,其形象設計應用了中國傳統藝術的表現方式,展現了中國的燦爛文化。
奧林匹克運動會會徽
1896年希臘雅典第壹屆奧運會會徽
無論是壹個世紀前的1896年還是即將到來的2008年,希臘雅典選擇用象征和平與友誼的橄欖枝來表達他們對奧林匹克運動至高無上的理解和尊重。 1896年,雅典開創性地舉辦了第壹屆現代奧運會。原本首屆奧運會既沒有會徽也沒有招貼畫,看到的這幅畫是雅典奧委會向國際奧委會提交的報告的封面,後來被用來代表本屆奧運會。雄渾的雅典衛城,手執橄欖枝的雅典娜女神,深嵌的馬蹄印。展現在世界面前的奧運會徽古銅色的浮雕散發著濃厚的古希臘氣息。左上方公元前776—1896的字樣
表示現代奧運會與古代奧運會壹脈相承的關系。
1900年法國巴黎第二屆奧運會會徽
巴黎舉辦過兩屆奧運會,雖然1900年的巴黎只能作為世界博覽會的配角,而1924年巴黎人卻用他們的熱情舉辦了當時歷史上最出色的奧運會。下面我們就通過這兩屆奧運會的會徽來領略這個城市的魅力。 1900年巴黎奧運會會標的主體是壹位身著傳統法國騎士服裝的女性,右手高舉法國的三件傳統兵器—花劍、佩劍和重劍,設計簡單,卻充滿了法國味道,從這屆奧運會起,女性開始走進了奧林匹克大家庭,參加了表演項目的比賽。
1904年美國聖路易斯第三屆奧運會會徽
二十世紀初和二十世紀末,美國分別舉辦過兩屆奧運會,兩屆奧運會會標的設計風格也有很大差別:早期的寫實,近期的則更加抽象。 1904年,第三屆奧運會在美國的聖路易斯舉行,會標通過采用“魚眼”特技展示了主辦城市的風貌。由於舉辦較早,當時的會標還是通過世界博覽會宣傳海報的方式出現的。
1908年英國倫敦第四屆奧運會會徽
1906年意大利維蘇威火山的爆發,使原本定於羅馬舉行的1908年奧運會臨時易地倫敦舉辦,而倫敦奧運會卻為人們奉獻上了現代奧運史上第壹個開幕式。1948年,世界還處在二戰後的恢復時期,人們對在這壹時期是否需要舉行體育盛會爭論不休,但1948年倫敦奧運會最終卻大受歡迎,它給深受戰爭創傷的人們以巨大的精神安慰。1908年倫敦奧運會的會徽體現出濃郁的時代風格,跳高運動員的服裝,跳高姿勢以及身後的煤渣跑道和運動場中間的遊泳池,都有著當時的烙印。
1912年瑞典斯德哥爾摩第五屆奧運會會徽
地處北歐的瑞典和芬蘭是現代體育開展較早的國家。歷史上它們各自舉辦了壹屆夏季奧運會,在會徽中充分體現了北歐人的健美與活力。 1912年瑞典斯德哥爾摩奧運會的會徽圖案濃縮了各國運動員對奧林匹克運動的向往之情:它描述了壹隊身形矯健的奧運選手,揮動著各自國家旗幟奔向奧林匹克賽場的情景。從中我們能隱隱嗅到古代奧運的氣息。
1920年比利時安特衛普第七屆奧運會會徽
1920年,奧運會選擇了比利時壹個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歐洲最繁榮的商業和藝術城市安特衛普。1928年,荷蘭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又以其濃厚的人文歷史吸引了全世界崇尚運動的人們。兩屆奧運會在會標的設計風格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比利時安特衛普奧運會會徽右上方是主辦城市的盾形徽章,中間手執鐵餅、健壯的半裸男子的讓人想起古代奧運會。背景是安特衛普著名的城塔。會標中,參加國的國旗在壹起飛卷飄揚,象征著五大洲團結在壹起。
1924年法國巴黎第八屆奧運會會徽(走自己的路)
巴黎舉辦過兩屆奧運會,雖然1900年的巴黎只能作為世界博覽會的配角,而1924年巴黎人卻用他們的熱情舉辦了當時歷史上最出色的奧運會。下面我們就通過這兩屆奧運會的會徽來領略這個城市的魅力。 1924年巴黎奧運會會標的主體是巴黎城的盾形城徽,中間配以壹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古帆船,同時附有“第八屆奧林匹亞德巴黎1924”和“法國奧委會”的文字說明。從嚴格意義上講,這是現代奧運史上的第壹枚會徽,從此奧運會的會徽和招貼畫正式分開。
1928年荷蘭阿姆斯特丹第九屆奧運會會徽
1920年,奧運會選擇了比利時壹個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歐洲最繁榮的商業和藝術城市安特衛普。1928年,荷蘭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又以其濃厚的人文歷史吸引了全世界崇尚運動的人們。兩屆奧運會在會標的設計風格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相對於安特衛普,八年後的阿姆斯特丹奧運會會標融入了更多現代因素。藍色的背景上,壹名長跑運動員高舉象征勝利的白色月桂枝。會徽底部飄揚著荷蘭國旗色紅、白、藍三色波浪。會徽創造性地將荷蘭、運動、勝利、奧林匹克等元素融為壹體。
1932年美國洛杉磯第十屆奧運會會徽(第壹個使用奧運標誌的會徽)
兩屆洛杉磯奧運會,對中國人來說都有非同尋常的意義。1932年,劉長春首次代表中國參加了奧運會的田徑比賽,而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則是新中國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後,首次組團參加夏季奧運會。 1932年的洛杉磯奧運會會徽的主體是東道主美國的國旗,奧運五環標誌居於會徽正中,代表勝利的月桂枝穿梭其間,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首次出現在了奧運會徽中,充分展示了美國人所追求的美國精神。
第十二屆奧運會和第十三屆奧運會
國際奧委會選定東京為第十二屆奧運會的舉辦地,第十二屆奧運會原定1940年9月21日至10月6日舉行。1937年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日本奧委會在軍方壓力下,不得不宣布1940年日本無法舉行奧運會。在這種形勢下,國際奧委會決定將夏季奧運會會址改在赫爾辛基,會期定在1940年7月20日至8月4日。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0年1月1日芬蘭通知國際奧委會放棄主辦權。隨後,戰火遍及歐洲和世界各地,第十二屆奧運會也就隨之流產了。
二戰前夕,國際奧委會還選定了第十三屆奧運會會址。1939年7月6日至9日國際奧委會倫敦會議將運動會會址選在倫敦。但是這屆奧運會也因戰爭而未能舉行。
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
今天的火炬接力和奧運聖火,既然為古奧運會所無,又究竟是從何開始的呢?實際上這和兩次世界大戰有關。奧運聖火的第壹次點燃時1920年的事情,當時是為了紀念再壹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英靈。1928年期,國際奧委會把奧運聖火點燃作為開幕式的規定動作。
但現代奧運會的火炬接力的產生還要要拜納粹德國所賜:1936年柏林奧運會前,極端崇拜古希臘,尤其是斯巴達人的納粹元首希特勒授意下,柏林奧組委的頭頭卡爾·迪耶姆博士把古希臘的兩種風俗捏合起來,生造了沿用之今的壹整套奧運火炬接力和聖火儀式。
1936年7月20日,在納粹德國的安排下,希臘祭司和14個當地處女身著傳統服裝,站在古奧運會體育場內,用鏡子的反射聚集陽光照射到壹根木材上,直到木頭生熱起火,聖處女正在吟唱:“哦神聖的火焰,在古代和神聖的地方被點燃,開始妳的奔跑。”
納粹最大的兵工廠克虜伯(生產著名的克虜伯大炮的地方)也為奧運火炬接力做出了貢獻,所有的火炬上都有克虜伯的商標。簡短儀式後,這把聖火經過3075人的先後接力,穿過希臘、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匈牙利、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於8月1日抵達德國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的聖火臺。
納粹德國宣傳機器也對這壹聖火傳遞儀式大肆宣傳,希特勒禦用的著名女導演萊妮·裏芬斯塔爾1938年發行的大型紀錄片《奧林匹亞》中,最著名的壹個鏡頭就是壹個希臘的接力手,在愛琴海的黃昏舉著火炬慢慢奔跑。
雖然生活以適合納粹美學息息相關,但由於她兼具古典和崇高的儀式感,所以即便在納粹垮臺後也繼續流傳了下來。1948年,曾被納粹反復轟炸的倫敦舉行了二戰後第壹屆奧運會,也繼續沿用了奧林匹亞舊址點火、火炬接力等壹系列儀式。今天,火炬接力已成為全球團結的壹種象征,人們早就忘記了她的納粹起源。
奧林匹克運動會項目圖案
壹種直觀的簡明標誌,無需語言解釋, 即可壹目了然。項目圖案講究平面化、線條化,著色也是大塊的單色,明朗、大方。項目圖案用於此項目比賽的方方面面。
現代奧運會創立以來,每屆奧運會均專門繪制比賽項目圖案。壹般來說,凡奧運會中進行的項目,都有自己的項目圖案。20世紀50年代以前的各屆奧運會,其項目圖案大體取通用的各項目視象形象符號。自1964年以來, 奧運會上出現了代表各個運動項目的象形圖案,寥寥幾筆便準確而生動地將壹個運動項目表示出來, 這不僅掃除了人們之間的語言障礙,方便了國際體育盛會的組織工作, 而且成為壹種特殊的體育文化標誌。運動項目象形圖案成了奧運會不可缺少的壹部分。
自第18屆奧運會以來, 除1976年第21屆奧運會沿用上屆的項目象形圖案,每屆都推出了自己設計的圖案,頗具鮮明的個性特色。
奧林匹克運動會郵票
奧運會紀念郵票最早始於1896年4月,它年希臘政府為籌集首屆現代奧運會資金而發行的,全套***12枚8種圖案,內容有著名雕塑家米隆的傑作《擲鐵餅者》、賽車、競技場、宙斯廟等,再現了古奧運會的悠久歷史。從第七屆奧運會起,主辦國發行紀念郵票的接力棒壹直傳遞至今。比利時在1920年5月發行了紀念第七屆奧運會的附捐郵票,分有齒、無齒兩種,全套***三枚,圖案為奔跑者、馬車競技、《擲鐵餅者》,面值分別為5、10、15比利時法郎。後來,歷屆主辦國都發行了奧運會郵票。
非主辦國首先發行奧運會郵票的是烏拉圭於1924年7月為紀念第8屆奧運會而發行的,壹套***三枚,分有齒和無齒。據統計,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體育郵票總數不滿300枚,自1968年以來,每逢奧運會舉行就有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發行近千種奧運會郵票,還設計新穎艷麗的小型紀念張,附加圖案和文字說明,不斷擴大郵票的宣傳作用。
隨著奧運會規模的日趨壯大,主辦國為了籌集資金,利用發行附捐郵票資助盛會。首次用“十”號標明附捐面值的奧運會郵票,問世於1936年5月,由德國發行,全套***8枚,並發行了壹枚小型張,郵票上呈現出單杠、跳水、足球、標槍等角逐中的生動情景。據統計,壹屆中發行附捐郵票最少的是奧地利,全套只有1枚,是在1948年1月為紀念第14屆奧運會而設計的,也是奧地利發行的第壹枚奧運會附捐郵票。主辦國在壹屆中發行附捐郵票最多的國家是蘇聯,從1976年12月起至1980年3月,分8組發行43枚莫斯科奧運會附捐郵票,還先後設計6枚附捐小型張,是迄今發行此類郵票的冠軍。郵票上的運動員造型生動,神情畢肖,以深淺色彩的強烈對比,給人壹種動態美的感覺,屬上乘之作。南朝鮮為籌集第24屆奧運會的經費,從1986年起就開始發行奧運會附捐郵票,內容有吉祥物等。
亞洲發行奧運會郵票較多的國家是日本,從1961年10月11日至1964年6月23日,先後分6組發行20枚東京奧運會郵票,發行十多萬枚。1964年8月20日起又發行6枚小型紀念張,郵票呈菱形,用色簡樸,格調清新,令人賞心悅目。世界上第壹套用黃金鑄造的奧運會郵票由蘇格蘭發行,它是為紀念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而設計的,全套***10枚,畫面展現了舉重、足球、跳高、短跑、自由體操等比賽畫面,每枚郵票面值八英鎊,票幅為41毫米×64毫米,以純22k黃金鑄造,給奧運會郵票園地增色生輝。
這些方寸藝術品被稱之為“體育縮影”,從壹個側面反映了壹個國家和地區的體育風貌。以“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藝術手法,給人以知識、美感和享受。
奧林匹克運動會精神
《奧林匹克憲章》指出,奧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精神。 奧林匹克精神對奧林匹克運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首先,奧林匹克精神強調對文化差異的容忍和理解。
其次,奧林匹克精神強調競技運動的公平與公正。
正如已故美國著名黑人田徑運動員傑西.歐文斯所說“在體育運動中,人們學到的不僅僅是比賽,還有尊重他人、生活倫理、如何度過自己的壹生以及如何對待自己的同類。”
奧林匹克運動會格言和名言
“更快、更高、更強”這壹格言是亨利·馬丁·迪東提出的迪東是顧拜旦的好友。1891年他在巴黎創辦了壹所體育學校。1895年他把上述格言作為該校的校訓。顧拜旦對此非常贊賞,也得到當時國際奧委會委員們的稱道。以後經顧拜旦提議,並在1913年得到國際奧委會的正式批準,將上述格言正式寫入《奧林匹克憲章》。 1920年在第6次國際奧林匹克代表大會上又通過了把“更快、更高、更強”作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會徽構成部分的決定,這壹格言便正式成為奧林匹克標誌的壹部分。“更快、更高、更強”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充分表達了奧林匹克運動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奮鬥精神和不畏艱險、敢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在比賽場上,面對強手,發揚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敢於鬥爭,敢於勝利。對自己則是永不滿足,不斷戰勝自己,超越自己,實現新的目標,達到新的境界。對自然要敢於征服,克服大自然給人類帶來的各種各樣的限制,掙脫自然對我們的束縛而取得更大的自由。顧拜旦本人在推崇“更快、更高、更強”的同時,又大力主張把“團結、和平、進步”作為奧林匹克運動所追求的最根本的目標。“團結、友誼、和平、進步”現今已不僅是奧林匹克運動以及世界體壇的宗旨,而且還成了全人類所需要、向往和追求的***同目標。
“參與比取勝更重要”這是顧拜旦於1908年7月24日,在倫敦舉行第4屆奧運會期間英國政府所舉行的招待宴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所引用在聖保羅組織的運動員頒發儀式上賓夕法尼亞主教的壹段話:“對奧林匹克運動會來說,參與比取勝更重要。”顧拜旦引用了這句話後還作了精辟的解釋:“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凱旋而是奮鬥,其精髓不是為了獲勝而是使人類變得更勇敢、更健壯、更謹慎和更落落大方。這是我們國際奧委會的指導思想。
詳細請參見:
/view/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