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對遼、金作戰,講究布陣,而陣圖往往是事先擬好的,有些還直接出自中樞,將
帥必須按陣布防,不得違背。至於陣圖是不是適合疆場的地理人文狀況,那就不知道了。
這樣壹種作戰方式,怎能不打敗仗?而嶽飛用兵,卻打破了宋朝的常規。他說:“陣而後
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壹心。”戰場情況千變萬化,地理人文因村因鄉因景而
異,不從實際出發,不采取靈活機動的作戰方式,必然處處被動,時時受制於敵。嶽飛正
由於突破了按陣圖布防和出擊的常規,才能屢建戰功。我想,這對於商場上的競爭,對於
公司的經營管理,同樣是適用的。不久前,仔細讀了著名企業家、ING安泰人壽總裁潘昌
先生口述的《聽老板的就錯了》,我加深了對“運用之妙,存乎壹心”這句至理名言的領
會。
潘昌先生提出了他自己的三C哲學。三C就是把Change(變動)視為challenge(挑
戰),反而有Chance(機會)開創出新的局面。這實際上就是化為主動的道理。古往今
來,無論是戰場上還是商場上,無論是政府的治理還是公司的經營,凡是能從容應對危
局,把劣勢變成優勢的,都離不開“變動——挑戰——機會”的轉化,這也是潘先生所說
的“危機就是轉機”。他在書裏列舉了不少例證,讀來引人入勝,對於EMBA、MBA、大學
和專科學生,以及壹切從事公司經營管理的人都很有啟示。早在1970年,美國壹位企業家
伊利·戈爾德斯頓在讀到著名經濟學家加爾布雷思(J.K.Galbraith)的新著後,就在《美國
經濟評論》(1970年5月)上撰文對加爾布雷思進行挖苦。他說,妳們這些經濟學家好比
是魚類學專家,總是粘在珊瑚礁上,從水面上往下看魚群的遊動,品評壹番,而我們這些
企業家好比是魚,我們在水裏看到周圍魚群的遊動,看他們是怎樣謀求生存的,從水裏看
魚群遊動和從水面上看魚群的遊動完全不壹樣。這段嘲諷很有意思。潘先生是企業家,他
對商場情況的了解,對公司經營管理的心得體會,正同魚在水裏觀察四周壹樣,有自己獨
到之處,的確要勝過經濟學家許多。何況,公司經營管理中的奧秘和制勝之道,更不是講
壇上的經濟學教授所能了解的。潘先生是全香港第壹位通過英國精算師資格考試的香港居
民,精算是他的本行。用他自己的話說:“要學會糊塗”,“成天與‘數字’交往,只要
算得精就可以了。但在與業務員的相處過程中,我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作為精算
師,要算得精確;作為企業家,又要學會糊塗。這難道不正是“運用之妙,存乎壹心”的
體現嗎?學識淵博的經濟學家中間,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這壹點?
使我最感興趣的是書中有關法家、儒家、道家的管理哲學的闡發。他的觀點和我不謀
而合。我在所著《超越市場與超越政府:論道德力量在經濟中的作用》(經濟科學出版
社,1999年版)中曾這樣寫道:“法治的出發點是‘人性惡’;由於法治從‘性惡’出
發,所以強調的是告誡,是處罰,非如此不足以使社會安定、有序,所以要貫徹有法可
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原則;由於德治從‘性善’出發,所以強調的是道
德感染與教化,是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從而不僅可以使社會安定、有序,而且可以使每
個社會成員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第251—252頁)儒家主張德治,法家主張法治,二
者盡管側重點不同,但不壹定是相互排斥的,大到社會的治理,小到公司的治理,對不同
層次、不同工作崗位的人有不同的對待方式。潘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對儒家的管理哲學和
法家的管理哲學在公司內部的運用,講得十分透徹:壹方面有賞有罰,嚴格執行規章制
度;另壹方面采用“人性化”的管理,以身作則,以德服人,發揮團隊精神。不能否認,
這些正表明在公司內部德治與法治兼用的必要性。
至於道家的管理哲學,我和潘先生各自從不同角度來領會和闡發。我在北京大學光華
管理學院開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哲學》課程中,是這樣講授的:“道家管理哲學的要
點,是尊重客觀規律,順應客觀規律的事情。凡事都要站得高些,看得遠些,待人要寬
厚,緩流總比急流寬,這樣,處理大事時就總會留有余地。”潘先生在書中則寫道:“世
事變化無常,很多事情成功與否要看時機,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缺壹不可’。決策
者只能盡力而為,制勝關鍵在於能否讓公司的優勢和環境的大趨勢巧妙配合。有時要比流
行領先壹步,有時要和市場逆勢而為,好像黑裏有白,白裏有黑,可能今年虧損,明年就
翻身。”他還說:“了解到公司賺錢時不必太快樂,反之也不用太悲傷,有時候反而能看
得更清楚。”從這裏可能清楚地看到,他把道家的管理哲學運用到公司的經營管理時,結
合自己的經營理念,談出了獨到的見解。這些都有助於使讀者通過本書而進壹步了解他和
他所領導的公司取得成就不是偶然的。
尤其需要介紹給讀者的,是潘先生的下面這兩段話。他說:“落到管理的現實面時,
法、儒、道三家精神強壹些。但總括來說,越是基層的管理,法家方法的比例越重;層級
越往上,道家的比例就越重;而我最向往的,則是道家的‘無為而治’。”這兩段話十分
精辟,無疑是潘先生長期在公司工作體會的總結,希望每壹位閱讀本書的人不要對這兩段
話壹瞥而過。當讀者讀到這兩段話的時候,不妨合上書本,先靜思壹番,再往下讀。道家
的“無為而治”,究竟意味著什麽?用潘先生的話說,就是寓“管理於無形之中”。這也
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