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言警句 - 形容辛苦勞動後獲得收獲的詩句

形容辛苦勞動後獲得收獲的詩句

1. 關於辛苦勞動終有報的詩句

關於辛苦勞動終有報的詩句 1.描寫農民辛苦勞動的詩句有哪些

1,《觀刈麥》唐代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譯文:農民終年沒有閑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夜裏吹來暖暖南風,地裏小麥蓋壟熟黃。

2,《憫農二首》唐代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3,《農家》唐代 顏仁郁

半夜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

譯文:半夜裏就喊起孩子們,趁著天剛破曉,趕緊到田裏去犁土,瘦弱的老牛有氣無力,正拉著犁在田裏艱難地走著,越走越慢,累得幾乎拖不動犁具了。壹般人不知道種田人的辛苦,竟說田裏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長成的。

4,《觀田家》唐代 韋應物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譯文:從田中歸來常是太陽落山以後,還要牽上牛犢到西邊山澗去飲水。挨餓辛勞農夫們從不叫苦,壹場貴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們充滿了喜悅。

5,《田上》唐代 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盡,東方殊未明。

譯文: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連高處的田裏也存滿了壹片白茫茫的水,為了搶種,農民披著蓑衣冒著雨,半夜就來田裏耕作。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盡的時候,天還遠遠未亮呢。

2.有關勞動艱辛的古詩詞

觀刈麥 作者:(唐)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山中寡婦

杜荀鶴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發焦。

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後尚征苗。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

觀 祈 雨

李約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另外推薦“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這首詩見《水滸傳智取生辰綱》,是白勝挑酒上崗時順口唱出的。大概是宋、元時代壹支民歌。

憫農二首

憫農二首

李紳

春種壹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希望對妳有幫助O(∩_∩)O

3.表示勞動人民艱辛的詩句有哪些

1. 足蒸暑土氣, 背灼炎天光。《觀刈麥》唐 白居易

他們雙腳受地面的熱氣熏蒸,脊梁上烤曬著炎熱的陽光。

2.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農二首》 唐 李紳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3. 力盡不知熱, 但惜夏日長。《觀刈麥》 唐 白居易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氣炎熱,只是珍惜夏日天長。

4. 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憫農二首》唐 李紳

春天只要播下壹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

5.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憫農二首》 唐 李紳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6.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憫農二首》 唐 李紳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7.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農二首》 唐 李紳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4.描寫農民辛苦勞動的詩句

《歸園田居》

作者: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舊。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譯文:

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裏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晨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臨披著月光才回家。

山徑狹窄草木叢生,夜間露水沾濕了我的衣裳。

衣衫被沾濕並不可惜,只願我不違背歸隱心意。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公元405年(東晉安帝義熙元年),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願“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裏小兒”,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後,作《歸園田居》詩壹組,***五首。本詩就是其中的第三首。

這首“種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個字的小空間裏,表達出了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了詩人隱居之後躬耕勞動的情景。

5.有關勞動的詩句

1、《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觀刈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簟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3、《歸園田居》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4、《四時田園雜興》 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6.贊美辛苦的勞動豐收的果實的詩句

唐樂府·李坤

憫農 鋤禾

春種壹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紳,字公垂。他不僅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壹,而且是寫新樂府詩的最早實踐者。元稹曾說過:“予友李公垂,貺予樂府新題二十首。雅有所謂,不虛為文。予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列而和之,蓋十二而已。”元稹和了十二首,白居易又寫了五十首,並改名《新樂府》。可見李紳創作的《新題樂府》對他們的影響。所謂“不虛為文”,不也就含有“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意思嗎?可惜的是李紳寫的《新樂府》二十首今已不傳,不過,他早年所寫的《憫農二首》(壹稱《古風二首》),亦足以體現“不虛為文”的精神。

詩的第壹首壹開頭,就以“壹粒粟”化為 “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贊美了農民的勞動。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黃金”的生動景象。“引滿”是為了更有力的“發”,這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沈痛。“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羅隱《雪》)是的,豐收了又怎樣呢?“農夫猶餓死”,它不僅使前後的內容連貫起來了,也把問題突出出來了。勤勞的農民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呢,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詩迫使人們不得不帶著沈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誰制造了這人間的悲劇?答案是很清楚的。詩人把這壹切放在幕後,讓讀者去尋找,去思索。要把這兩方綜合起來,那就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勞動替富者生產了驚人作品(奇跡),然而,勞動替勞動者生產了赤貧。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替勞動者生產了洞窟。勞動生產了美,但是給勞動者生產了畸形。”

第二首詩,壹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裏勞作,那壹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這就補敘出由“壹粒粟”到“萬顆子”,到“四海無閑田”,乃是千千萬萬個農民用血汗澆灌起來的;這也為下面“粒粒皆辛苦”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可謂壹以當十。它概括地表現了農民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本來粒粒糧食滴滴汗,除了不懂事的孩子,誰都應該知道的。但是,現實又是怎樣呢?詩人沒有明說,然而,讀者只要稍加思索,就會發現現實的另壹面:那“水陸羅八珍”的 “人肉的筵宴”,那無數的糧食“輸入官倉化為土”的罪惡和那“船中養犬長食肉”的驕奢。可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無病的呻吟;它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但又不僅以它的說服力取勝,而且還由於在這壹深沈的慨嘆之中,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

李紳當然不懂得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的道理,但是,我們從幾十年之後唐末農民起義的“天補平均”的口號中,便不難看出這兩首詩在客觀上是觸及到了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的。

《憫農二首》不是通過對個別的人物、事件的描寫體現它的主題,而是把整個的農民生活、命運,以及那些不合理的現實作為抒寫的對象。這對於兩首小詩來說,是很容易走向概念化、壹般化的,然而詩篇卻沒有給人這種感覺,這是因為作者選擇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地刻畫了那個畸形社會的矛盾,說出了人們想要說的話。所以,它親切感人,概括而不抽象。

詩人還用虛實結合、相互對比、前後映襯的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因此它雖然是那麽通俗明白,卻無單調淺薄之弊,能使人常讀常新。在聲韻方面詩人也很講究,他采用不拘平仄的古絕形式,這壹方面便於自由地抒寫;另壹方面也使詩具有壹種和內容相稱的簡樸厚重的風格。兩首詩都選用短促的仄聲韻,讀來給人壹種急切悲憤而又郁結難伸的感覺,更增強了詩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