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馬援:老當益壯 平定叛亂
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今楊淩西北)人。馬援壹生,主要功績有三件:二定交趾、助破隗囂、撫平羌亂。如今2000年過去了,留在當世的,桂林有座伏波樓,湘西有座漢伏波將軍廟,扶風縣有伏波祠。而在馬援墓之東西,各有壹個伏波村。
2.蘇則:體恤百姓 鄙視佞臣
東漢名臣蘇則自幼品德端正、操行優良。當時正值東漢末年,朝廷動蕩,叛亂頻發,蘇則立誌報國濟民,無論鄉裏推舉他出仕,還是州郡征聘他做官,他都推辭不就。
壹日,董昭跟蘇則同席議事,董昭困倦,順勢枕在蘇則腿上休息。董昭先為袁紹效力,後來投奔曹操,蘇則看不慣他壹臣事二主的行為,便不願與他為友,直言:“蘇則之膝蓋非佞人之枕也!”
3.段秀實:正直不阿 精忠報國
唐玄宗後期,政治日益腐化。境外東突厥、大食國等時有侵擾。天寶九年(750年),高仙芝率唐軍遠征大食國,結果大敗。正當全軍要潰敗之際,段秀實向副將李嗣業大呼:“憚敵而奔,非勇也。免己而陷眾,非仁也。軍敗而求免,非丈夫也。” 李嗣業聽到後倍感慚愧,便和段秀實收拾殘兵,退還安西,減少了唐軍的損失。
4.吳玠 吳璘:守衛川陜 抗擊金兵
在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西北抗金戰場上活躍著壹對兄弟,他們驍勇善戰,打得金兵聞風喪膽,終不敢入侵四川。這兩兄弟就是吳玠和吳璘。在寶雞人心目中,吳玠吳璘有膽有謀,拼死保衛國家,是當之無愧的抗金英雄。
5.南宋愛國重臣王剛中
王剛中自幼酷愛讀書,以博覽強記聞名鄉裏,後跟隨兄長王必中進高陽書院攻讀,研究經史文學。青少年時代即與同鄉羅鞏(曾任南宋大理寺少卿)以藝文稱雄壹方,20歲時,他參加鄉校考試,名列第壹,與羅鞏同選為饒州貢士。
紹興十五年(1145),剛中又與羅鞏同登進士。據說,剛中在集英殿試對策時,“不識忌諱”,淋漓慷慨地抒發自己的政治主張,對略雲:“法祖宗厚風俗,願事事以太祖太宗真宗為鑒……”高宗趙構贊賞,稱他是“可謂練達故事者矣。”親擢為進士第二名,授秦國推官。
擴展資料:
馬援平定外亂鎮守邊關,蘇則諫言君主憐惜百姓,段秀實為國效命舍身取義,吳玠吳璘兄弟守土有責抗擊金兵……自古以來,西府大地上,從不缺少愛國愛民的忠臣良將,他們把個人前途與國家、人民的利益聯系在壹起,甘願為國家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赴湯蹈火,留下了壹個個正義的身影,也留下了壹串串動人的故事,值得後世去紀念、去弘揚、去學習。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愛國主義歷史人物故事1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