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言警句 -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600字10篇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600字10篇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該書信集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後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那麽當妳讀了《曾國藩家書》之後妳有些什麽感想呢? 下面我給大家帶來 曾國藩家書 讀後感 600字10篇 ,供大家參考。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

相信我們都聽說過曾國藩這個人,因為他在政治、治學、處事方面都堪稱為壹代大家,因此受到了人們的敬仰,而他並沒有留下什麽著作,唯壹能夠讓我們學習的便是《曾國藩家書》,收錄了他435封書信,從書信中,我們看到了他學識和道德修養,讓讓我們收獲到很多知識,幫助我們更好的成長。

曾國藩家書大致講述了四個方面的內容:

在為人處世方面,曾國藩秉承著“拙誠”和“堅韌”兩個詞,俗話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我們為人要做到誠信踏實,而不是投機取巧,而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更是要擁有強大的意誌力,挑戰自我,磨練自己的意誌。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國藩用“勤儉謙”三字來教導子女,這三個字看起來簡短,但要落實和真正做好卻非常困難。勤奮是壹種優秀的品質,不論妳的天賦如何,都可以幫助妳提升自己的學識和能力;簡樸是壹種美德,很多人辛苦創業之後,子女們卻不懂得其中的艱辛,往往成為了敗家子;謙虛是壹種可以提升自己修養的品德,我們不管什麽時候都要保持謙虛的作風,這樣也會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

在治軍用人方面,曾國藩認為“在人不在器”,治軍的根本在於人,行軍打仗需要的是嚴格的紀律性,作戰需要的是英勇的精神,這些都以人為本,讓士兵在軍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培養出強大的意誌力,不會在戰鬥的過程中輕易被擊垮,從而成為壹支鐵軍。

在戰略戰術上,曾國藩用的是“先求穩當,次求變化”八個字,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因此曾國藩認為打仗不是兒戲,首先要求文檔,先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再尋求變化,從戰術上獲得更好的方略,這樣可以用更小的傷亡獲取更大的勝果。

以上四個方面,是曾國藩成功的思想,而我們從他的這些思想中解讀出了很多對我們有用的知識,以後我們在學習上要做到勤奮刻苦,讓自己更上壹層樓。在生活和為人處世方面,要做到誠信待人,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讓別人看待自己的可靠的壹面,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真正的尊敬,而也能獲得人脈。

讀了曾國藩家書,我受益良多,以後會更加努力!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2

曾國藩是晚清中興之名臣,近代聖學之儒宗,“ 文章 道德,冠冕壹代”,被後人稱“半個聖人”。讀《曾國藩家書》可以深刻體會到曾文正公在“修身齊家,治兵用人”等方面的成就,亦可以深刻感觸到曾文正公不懈奮鬥的壹生。十年的太平天國運動,他成就了自己,也扶晚清大廈之將傾,最終雖未能出將入相,但亦可稱得上壹代之名臣儒宗。

首先,在修身方面,講求“勤敬”,勿傲勿惰,黎明即起,灑掃庭除,且要做壹個“勞謙廉”的君子,後來又講“倔強明強,崇儉虛心,豁達沖融”等內聖之法。

其次,在治學方面講究“專恒”,曾文正公說:“用功譬如掘井,多掘數井而不及泉,不如老守壹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在讀經史方面,他 教育 子弟:“要計劃好,每天至少讀二十頁,不必窮盡經義,避免兩天打漁三天曬網的情況,有的人甚至壹生也未能讀完十三經。”教育子弟用功讀完經書。他還說:“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

第三,在治家方面。有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有持家八字決:早寶考掃書蔬魚豬。還講,人生並不是總以功名為第壹,孝勞亦可也。教育子弟間和睦時講,“未聞有兄弟不和而家業興旺者,未聞有兄弟和而家業不興者”總之,治家第壹要孝,第二要兄弟和睦。

第四,在用人方面。曾國藩在平定太平天國之時,凡是自己親自帶領打的仗,是“屢敗屢戰”,而凡是他手下大將打的仗多數都是勝利的。石達開曾經評判曾國藩:“雖不善戰,而能識拔賢將,規劃周密,起事以來未曾聞也。”曾所編《冰鑒》即是觀人識人之書。

曾國藩的經世致用之學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學問源泉。若能善學善用,則對我們來說將是受用無窮的。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3

本學期,有幸讀了《曾國藩家書》,讓我感受頗深,曾國藩的家書行文從容鎮定,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看似平淡的家常中蘊藏真知灼見,極具說服力和感召力。從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處世、理財、治學、治軍、為政等各個方面,真實而又細密,平常而又深入,可謂字字良言,句句妙語。

在家書中讓人感覺他是壹個 對子 女的學習教育非常嚴格的父親。他很多家書中都要求其子,把日常練習的字,詩詞等作品寄給他看,然後,他再根據他們的學習情況加以指導,他指出“讀書宜專,習字宜恒”。同時他也是壹個慈愛的父親。壹次其子久病不愈,他信中仔細詢問有沒有在吃藥,吃了什麽藥等等。還建議要想身體健康關鍵是平時要加強鍛煉,不能壹味的靠吃藥,“飯後千步走”是個不錯的健身 方法 。

曾國藩作為國之棟梁,人們眼中最好的兒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親,其後世子孫中大師級人才輩出,遍布海內外。曾國藩的家教或許給出了答案。在曾國藩的330多封家書中講求人生理想、道德修養。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的君子”。與曾氏家教比較,我們不難發現我們的教育目標發生了偏差,我們過分的重視了“才”的教育,忽視了“德”的教育。什麽是曾國藩所說的“君子”呢?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已有定論:“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皆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者謂之君子,才勝德者謂之小人”。愚人不足為社會患,小人卻是社會的大患,“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於顛覆者多矣!”。振聾發聵,值得我們深省呀。

我們的小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的“重負”主要來源於學數學、學寫作、學英語、學各式各樣的特長……與曾氏家教比,我們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談、 口號 的層面。小學教育應當是生活教育,教育孩子們明白人與人的關系,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兄與弟的關系,知道人與人的關系才能把人做好。讓孩子們明白自己的身份,應該盡什麽義務,應該行什麽禮節,這就是教育。《曾國藩家書》中對弟子的教育也是從生活行為入手,著眼道德培養。而我們今天的教育卻把這些忽略掉了。再窮也要富孩子,致使許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知道生活的艱辛,追求享樂,攀比虛榮。許多孩子也習慣了自己的中心地位,人人為我,我還為我,極度自私。這樣的孩子都不懂也不會去敬愛自己的父母,“孝”是“仁”的基礎,不懂得敬愛自己的父母,又怎麽會愛他人、愛祖國。對家庭失去責任感,又會去擔負什麽社會責任呢?不“修身”怎能“齊家”何談“平天下”。

我建議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朋友都來讀壹下《曾國藩家書》,這些書信中富含的教育思想,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4

壹直以來,想認認真真讀壹本書,可惜事務繁雜,定不下心來。壹日,偶然看到《曾國藩家書》,翻之,字行間話雖短,然語言精練,讀之令人深思。

曾國藩作為大儒,深受中國 傳統 文化 的洗禮,其學識之博、見識之遠,在中國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家書中體現的“仁”、“禮”、“慎”等傳統文化的精髓在現在來看也十分具有積極的意義。

曾國藩在家書中寫到:正人先正己,時刻不忘修身養德。曾國藩說修身養德的關鍵是:誠、靜、謹、恒。誠為誠實、誠樸,為人表裏壹致。靜,指的是心、氣、神、體都處於安靜放松的狀態。謹,主要指言語和行動上的謹慎,不打誑語,不講無根據之話,不做無勝算之事。恒,指的有恒心,生活有規律,做事有毅力。這些往往是我們現在社會所欠缺的,君不見,部分高官大吏因腐敗深陷囹圄,自身的原因就是不註意修身養德。“常存敬畏之心,則是載福之道”、“多見自己過,少見他人非,不思他人得,卻防自己貪”,敬畏規矩、修身養德才是我們處事應有的標準,有了這樣的標準,我們才能夠坦坦蕩蕩、堂堂正正地做人,而且能夠做到修而樂之,修而有為。

我們應該用“入世精神以辦實事,體老莊以寄閑情,由中國文化中培養見地,從傳統道德中汲取力量”。以普通出身,憑自我奮鬥,立大誌,修煉人格,以大氣度做事,以收斂態做人,認準目標,用“屢敗屢戰”的精神修煉心態,端正心態。

曾國藩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的君子。”從這句話我們不難看出曾國藩對讀書的態度。並且他還認為家塾可讀書,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而他自己更是每天必讀書十頁,寫百字,記 日記 ,而且逢三日寫回信,逢八日作詩。雷打不動。並且讀書時“壹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循外為人。”正是這種讀書持之以恒的精神讓他在文采方面的造詣連毛澤東同誌都說,“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克己復禮,修身養德,謹小慎微,非要做壹大儒,生活會收獲很多快樂。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5

終於讀完《曾國藩家書》頗有感觸。其實,很喜歡曾國藩這個人,以及他的好家風,甚至對湖湘人也格外敬佩。他們家的家風和我們李家的家風是很相像的,而且他的家訓,和爸爸對我的諄諄教誨如出壹轍。

關於讀書,關於做人,關於養病、養生,關於軍事,我從中學到了很多。

我們這些人讀書,只為了兩件事:壹是修進德行,講求誠意,正心、修身、齊家的辦法,以求不愧此生;壹是修行學業,練習記誦詞章的方法,以求能自強自立。

這幾天對《曾國藩家書》的閱讀,讓我有了謙卑之心。讀書寫字的意誌更加堅定,並且,並不是為了考取功名而讀書,讀書沒有那麽利益化,寫字也有恒了,但願我能堅持下來。

談書法:“真知大源,萬萬不可自暴自棄。”

“天下的萬事萬理都是出於乾、坤二卦。就拿書法來說:純以神行,大氣鼓蕩,脈絡周通,潛心內轉,此乾道也;結構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凡乾以神氣言,凡坤以形質言。禮樂本於乾,禮本於坤。作字而優遊自得真力彌滿者,即樂之意也;絲入扣轉折合法,即禮之意也。”

曾國藩說,不要過於相信醫藥是對的,怪不得河西很多善良的醫生不肯給我開藥了,我想,堅持吃藥,不如堅持養生;到處旅行,不如在家讀書寫字。守壹方寸土,守壹寸財情,何必花銷過大,每次花錢大手大腳,仗義疏財後,都會有負罪之感。寒士家風不可缺。

做人不求盡善盡美,不可求自己完美,守缺也是積福。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6

古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細讀《曾國藩家書》,讓我感受到這句話其中的深意,仿佛是在與壹位滿腹經綸的長者對話,書中壹行行細膩的文字,壹封封深情的信件,讓我感受到了曾國藩為人處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對於自身,他註重講德,講求誠心、正意、修身、齊家的道理,努力做到不負父母生養之德。他終其壹生都在嚴格要求自己,體察人才,壹直都心存善念。從他的家書中,不難看出他不斷完善自己的品德,每天都要用小冊子記錄自己的想法和失敗教訓,以便及時克服。他“吾日三省吾身”,在自省中謹言慎行、孝順父母、疼愛兄弟,成為後人學習的典範。我們時常懶散,在壹件事情上即使是有了去實現的想法,最終卻做不到知行合壹。因此,我們要用高標準要求自己,講德行、講孝心,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對於工作,他盡心盡力。欲成大事者,壹定要有大格局、大氣魄。做壹件事情,要心思縝密、註重細節、全神貫註,自始至終不松懈。人沒有恒心,做任何事都不會有成就。作為壹名法律工作者,我們的工作是神聖的,我們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在工作中遵規守紀、安分守己、踏實做人、幹凈幹事。對當事人負責到底,心中時刻記得群眾,耐心傾聽群眾的訴求和心聲,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好各種法律問題。時刻講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做有品位、有品質、有品德的人。

對於學習,曾國藩在《致諸弟》中提到讀書的重要性和讀書的方法。關於讀書與修身養性,他教育兒子和兄弟子侄讀書要勤勉,安於居家苦學,堅持早起,擁有恒心。他勉勵兄弟自立課程,還為他們設立了課程表,從早到晚,從讀書到寫字再到修身養性,詳細至極。作為青年幹警,我們始終要註重增強理論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強化系統性、條理性,不斷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質。在學習書本上知識的同時,更要運用到實踐中,和同事討論學習,互幫互助,努力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用。同時對照標準要求,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剖析,做到從心靈深處查找自己認識上的不足,從工作態度中查找工作落實上的不足,從生活態度中查找在自身要求上的不足。

《曾國藩家書》中處處洋溢著德行、慎獨、親情、友情,這就是我們所缺失的東西,學習這本書中的內容,我們也會少幾分浮躁和狂熱,多壹些寧靜與安逸。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7

我對於曾國藩這壹歷史人物的了解並不是很多,他在中國近代史上的給人的評論也是很有爭議的,通過閱讀了《曾國藩家書》,我意識到這本書不僅字裏行間表達了他的真知良言,另外更是可以作為研究曾國藩這個人物及這壹時期的重要歷史資料。

曾國藩創辦了中國最早的洋務軍工企業安慶內軍械所,是洋務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壹,但他也做了壹些引人謾罵他的事情。然而,在我看來,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背景等條件,特別是曾國藩這樣的學識很高的人物,決不能片面的下評價。

《曾國藩家書》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有修身、齊家、勸學、養生、教子等領域,是他在治政、治家、治學等的主要思想的反應。全書分為勵誌篇、勸學篇、修身篇、齊家篇、敦親篇、教子篇、做人篇、養生篇、師友篇、人才篇、居室篇、軍事片以及為政篇。通過閱讀曾國藩寫給其弟的書信中,我知道他對很多事情都有獨到的見解,另外他經常勉勵弟弟們要“用功譬如掘井,與其多掘數井皆不及泉,何若老守壹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蓋士人讀書第壹要有誌,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這對我們現在的學生來講仍是非常實用的。現如今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東西或者文化都變成了“快餐”式的了,即“快餐文化”,很多人沒能夠持之有恒,不然就是過眼就忘,只是稍稍看個大概,並無法深入了解其中的精髓。再者,讀了這本書不難聯想到,經濟的發展與物質文化的發展仍無法取得壹致的步伐,很多家庭的經濟水平上升了,也為孩子的教育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錢,但是卻只註重孩子的學習成績,並沒有投入及時的道德教育、 安全教育 、為人處世等方面的教育知識,造成了很多人格方面的缺失。這是我們現代人應該檢討的地方,試著努力了解曾國藩的其思想,學習其治國治家治政的精髓,改正現今不正確的教育孩子的出發點的方面。

《曾國藩家書》裏面讓我看到的是壹個好兒子,好哥哥,好父親,他講求人生理想、道德修養、為人處事態度。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的君子”。這也折射出我們教育的問題來,我們的教育似乎太過重視“才”,忽視了“德”的教育。我們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談、口號的層面,未能落實到實處。現在的青年應該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四有”青年,不僅要有才,更要有德。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8

讀《曾國藩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作為史上名臣曾國藩的另壹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麗最溫馨的善良之光的閃現。那壹封封家書,無論長短,字裏行間充滿的是對親朋好友的掛念、關心和關懷,字裏行間充滿的是中華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悌。壹代名人重臣透過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養。看曾公的家書,感受到的是他骨子裏那份對家人的濃濃親情。作為壹個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給祖父的壹封家書中寫到,“在京為官之人都是東拆西借的過日子……”曾公在家書多次提到生活的艱難,但是總是盡力的幫忙家人和親朋。看到這些,我感動了,而且感動的想流淚。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然物質生活十分富足,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許我們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們心裏少了像曾公壹樣的親情和友情。

也許是因為此刻的這個世界誘惑太多,也許是因為人人都忙於追名逐利,如今,人與人之間以前擁有的濃濃親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漸變得淡薄,維系人與人之間感情聯絡的紐帶越來越脆弱,感情的深淺和好壞全維系在利益的天平上。壹旦利益的天平嚴重失衡,以前濃厚的親情和友情就會變得寡淡如水。古人所雲的“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的人間百態,在當今物質極度禮貌的'社會上更加凸顯。我們將壹切都歸咎於窮和富這兩個字,似乎有點偏薄。《曾國藩家書》壹書中,從很多家書裏我們都能夠看出作為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艱難,有些時候冬天要靠外官進獻的炭資錢過活。這樣的生活境況也許此刻人覺得不可思議,更不敢相信,但是,當時曾公的生活境況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還時刻不忘盡最大努力接濟家人和親朋好友。看了曾公的家書,我有點頓悟了,維系親情和友情的金鑰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養和道德熏陶。

曾公在家書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們學習狀況,從中能夠看出曾氏家族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曾公家書中字裏行間流露出的那份濃濃的親情和友情,來源於曾公深厚的文化修養和積澱。所以說,改變人的素質,真正的根源還在於教育和文化。這天,現代人缺失的正是物質的超前發展和教育的相對滯後,物質和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如今壹系列的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

當下的中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迫切的問題是發展文化和教育。經濟能夠改變人的生活狀況,而文化和教育能夠改變壹個民族和國家的素質。民強方可國富,民強首先強的就應是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沒有文化和道德修養的人,即使披金戴銀,擁有萬貫家財,充其量也就是壹個動物而已。因為人畢竟是靠感情維系的動物,沒有感情與禽獸無異。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9

我信步於我的書架中,偶然,我發現了壹本有些陳舊的《曾國藩家書》,我隨手翻開,不禁投入到了這本書中……

我默默地合上了最後壹頁,心中卻不禁感慨萬千。

那不過是幾十封普普通通的家書,卻是當年曾國藩萬千智慧的結晶。修身、勸學、治家、理財、交友、為政、用人、養生、軍事……無所不有。

“古來大戰爭、大事業,人謀僅占十分之三。”這是曾國藩家書中的原文,曾國藩早已明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他因此勝不驕,敗不餒,心靜如止水。讀至此處,我不得不佩服曾國藩,他不愧為晚清重臣爾!

曾國藩,謙而不卑,忍而不懦,威而不猛,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但是曾國藩的信也是為我們而寫的,他也給了我們壹個有力的提醒。透過家信,看看曾國藩,再來看看我們自己,我們不禁會羞愧萬分,我亦然。

曾國藩,他受過無數委屈,但他毫不聲張,默默忍受。打落牙齒連血吞,好壹個硬漢!當今的我呢,卻是壹個彈簧,別人壹壓,就蹦得老高。那次,壹個同學和我發生了點矛盾,他便用手中副班長的權力把我惡告壹通,我聽見了,火冒三丈,沖上去和他爭辯了起來,甚至差點動手,乃至我又多了壹個仇人。如果那是曾國藩呢,他也許不會爭辯什麽,只是默默忍受罷了。我回想起來,不禁慚愧萬分,中華民族自古以“忍”為上德,我為什麽不能忍呢?

曾國藩有著壹套獨特的治家之法,勤儉持家,努力治學,睦鄰友好,讀書明理。這是曾國藩留下的十六字箴言,也是治家的核心理念,是家庭興旺的基本,但是這也留給了我們壹個思考,我們是這麽做的嗎?縱觀社會,連壁紙都是“豪華、奢侈”的設計理念,“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哪裏有節儉在?富二代,官二代,努力治學何處尋?……也許,我們應該汲取壹下曾國藩的智慧了。

跟我們壹樣,曾國藩身上原來也有許多惡習:居功自傲、出言不遜、待人無禮……甚至比我們更加嚴重。但是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努力克服,戰勝缺點,成為了壹個謙虛有禮的正人君子。偉人總是有相通之處,富蘭克林生前也是這樣壹個能夠克制自己,去除惡習的人。由此,曾國藩也告訴了百年之後的我們壹個道理: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只是因為他們比常人更會克服惡習。至此,我不禁感嘆:曾國藩成功之道,無過於此!

這本書封面上有二十八個字,其曰:做人處事之典範,修身養性之圭臯,為官從政之精髓,治國安邦之箴言。我讀完了,不禁感嘆道:“這本書無愧於如此評價了!”

曾國藩,晚清重臣,幾百年前,他留下了這些珍貴的信,今天,當我再次打開那些塵封的家信,我卻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曾國藩的良言,不正是我們遺失的寶藏嗎?不正是我們要學習的東西嗎?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0

我很早以前就想讀讀《曾國藩家書》,但總是因為壹些事而擱淺,這次的黨員讀書活動,我終於得以靜下心來閱讀。

曾國藩生前毀譽參半,他是“中興第壹名臣”,但也頂著“賣國賊”的惡名。他創辦了中國最早的洋務軍工企業安慶內軍械所,是洋務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也在“天津教案”中殺人割地,開了“就地正法”的先河,背負罵名。但他也成就了“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的美名……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我們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條件,特別是對曾國藩這樣的學識很高的人物,是絕不能妄下評語的。

《曾國藩家書》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諸如:修身、齊家、為學、治軍、政事、處世、用人、交友、理財、養生等各個領域,是其壹生治政、治家、治學、治軍的主要思想的反應。本書分為修身篇、勸學篇、治家篇、 理財篇 、交友篇、為政篇及用人篇。透過曾國藩寫給家人的書信,我們可以得知其對事物的獨到見解,及其面臨家事、人事、軍事、國事等大小問題時所采取的處理方法。在很多的書信中都,曾國藩更是 總結 了自己的得意與失落,用自己的 經驗 教育諸兄弟,特別是曾國藩對於子女的品格教育,直至今日,仍足以作為現代父母教導子女、樹立良好家,教的絕佳典範。

讀《曾國藩的家書》,不難聯想到現在的教育。改革開放這麽多年來,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些問題也不容我們回避和粉飾。我們有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現在的社會、家庭也為孩子的教育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與金錢,孩子們不堪學習重負也成為普遍社會現象。但教育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信仰缺失、極度自我、道德淪喪、浮躁空虛等,教育問題不榮樂觀。

曾國藩作為國之棟梁,是人們眼中最好的兒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親。在曾國藩的330多封家書中,他講求人生理想、道德修養。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的君子”。這也折射出我們教育的問題來,我們的教育似乎太過重視“才”,忽視了“德”的教育。我們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談、口號的層面。

《曾國藩家書》中對弟子的教育是從生活行為入手,著眼道德培養。而我們今天的教育卻是壹味地讓孩子學技能,導致了很多孩子不懂得“孝”是“仁”的基礎,不懂得要去敬愛自己的父母。這樣又怎麽去愛他人、愛祖國。

對家庭失去責任感,又會去擔負什麽社會責任呢?不“修身”怎能“齊家”何談“平天下”?這些都值得我們的深思。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600字10篇相關文章:

★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5篇600字

★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作文範文10篇

★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5篇

★ 曾國藩書籍讀後感5篇600字

★ 曾國藩家訓讀後感5篇600字

★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精選5篇

★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優秀作文5篇

★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作文範文10篇(2)

★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400字5篇

★ 曾國藩傳讀後感5篇600字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js?1fc3c5445c1ba79cfc8b2d8178c3c5dd";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