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的綽號是其歷史遺跡之壹,壹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性格和風格的某壹方面。有些歷史人物有很多綽號,或者愛給別人起綽號,就形成了壹些人物和綽號的關系。魯迅是壹個綽號很多,而且愛給別人起綽號的人物。從這些綽號中,我們頗能看出魯迅的壹些性格、風格以及他與某些人的關系。魯迅是壹個非常重視綽號文學價值的作家。他在小說中創造了許多生動有趣、富有文化內涵的綽號。
魯迅壹生有多個名字,原名周章壽,後改為周樹人,字玉山,後改為育才,筆名眾多。“魯迅”是最有影響的筆名;另外魯迅還有壹些綽號,是別名。
魯迅最早的綽號是“胡楊威”。這是他小時候鄰居給的,意思是矮小,靈活,聰明,調皮。“胡楊”是壹只羊,尾巴又短又圓,搖起來很有意思。“湖羊尾”是紹興方言,意思是孩子聰明、調皮、活潑。有壹篇回憶文章說,有壹次壹個大人打牌,戲弄張壽(小魯迅),問他:“妳願意誰輸誰贏?”張壽回答:“希望大家壹起贏!”引來了大家的稱贊:“這孩子真是個‘胡楊偉’,聰明又善良。”俗話說,從魯迅小時候的外號“胡楊威”就可以看出,他很早就具有善良、智慧、機警的特質。
魯迅曾被朋友們戲稱為“傘”。魯迅原來的字“玉山”,後來改成了“蔡羽”。他為什麽要改?只是因為“玉山”被朋友稱為“傘”。小魯迅自尊心很強,不喜歡別人叫他“傘”,就向父親提議把“玉山”改為“育才”。父親覺得不錯,就把名字改成了“育才”。從這件事可以看出,魯迅很早就養成了凜然的氣質。為了不被人取笑,他寧願改名字。
魯迅有個筆名叫何家幹,他的雜文《合理化的逃避》和《看打架》第壹次發表在《申報》的副刊《自由談話》上,用的就是何家幹。這個筆名大概來源於他小時候的壹個外號。魯迅在十二三歲時,就跟隨壽先生在三潭印月中學習,同時幫助他做家務。他不僅幹農活,還在當鋪典當東西,幫重病的父親買藥。他的同學見他很顧家,很能幹,就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家事”。這個昵稱看起來有點可笑,但大多是褒義。後來魯迅當了作家,就取了“何家幹”這個筆名。這是壹個由昵稱演變而來的筆名,大概是為了紀念童年的經歷。
魯迅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同學錢給他起了個綽號叫“貓頭鷹”。錢以為魯迅平時不修邊幅,不愛開玩笑,常常壹聲不響地坐著,像貓頭鷹壹樣直立著,就給他起了這個外號。前北平大學校長沈在《緬懷魯迅》壹文中對這個綽號作了解釋:“蔡羽的話不多,但每句話都有力量。有時候他要笑壹兩次,笑聲很引人註意。宣彤形容他是壹只‘貓頭鷹’,這正是他不說話不笑時沈默的照片。”看來,沈駿的綽號“貓頭鷹”默認是相當恰當的描述魯迅的方式。在西方文化中,貓頭鷹象征著智慧。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愛鳥是壹只小貓頭鷹。然而,中國人認為它是壹種不祥的鳥,因為它的叫聲不好,而且喜歡夜間活動。但錢的綽號,絕不是將魯迅視為不祥之人,而主要是嘲諷魯迅的長相不合群,有點怪異,或許還夾雜著壹點對魯迅熱愛思考和智慧的欣賞。總之,這個外號不是對魯迅的嘲諷。
魯迅在日本留學期間,得到了壹個綽號“富士山”。緣起是魯迅把壹群群留著辮子、戴著學生帽的清朝留學生比作行走的富士山(魯迅在他那篇令人難忘的散文《藤野先生》中寫的)。同學王,覺得這個比喻很形象,很有意思,就給魯迅起了個外號。這個綽號沒有貶義,但也包含了贊美魯迅創造力的意思。魯迅的民族意識很強,壹直很反感清朝的“錢鼠尾”辮子。他說清朝的留學生頭像富士山,其實他是在嘲諷清朝的腐敗和清朝人民的愚昧。魯迅在日本期間,毅然剪掉了辮子,以示與清王朝的決裂。
在剪辮子回國後,魯迅又得到了壹個與剪辮子有關的綽號:“假辮子”。魯迅回國後,任紹興中學教師、監事。當時清政府在殺“亂黨”,剪辮子的人會被當成“亂黨”,於是魯迅弄了個假辮子,戴上瓜帽遮起來。壹些剪辮子的同學也紛紛效仿,於是魯迅得到了“假辮子”的綽號。戴假辮子是自我保護,也是對抗清廷的壹種方式。“假辮子”這個綽號,既是對魯迅的褒獎,也是對清廷的嘲諷。後來魯迅在小說和雜文中多次提到剪辮子,這顯然與他自己的剪辮子經歷有關。“假辮子”這個外號,其實是閃爍著壹抹清末國民革命的亮色。
五四運動前,魯迅的壹些文學界朋友,如錢、馬友友等,都戲稱魯迅為“方老五”。原因是劉半農喜歡在這種時候說“我遇見了魯迅”,所以他的朋友們嘲笑他有點像那個勢利的父親程,他總是在這種時候說“我遇見了安徽鹽商方老五”,所以“方老五”成了魯迅的綽號,周作人和周甚至被稱為“方老六”、“方老七”。劉半農敬重魯迅在文學上的卓越成就,所以當他在朋友面前談起魯迅時,難免流露出壹種與他相交的榮耀感,頗像後世學者炫耀“我的朋友胡適之”。從“方老五”這個外號,就可以想象魯迅在當時文壇的名聲。魯迅寫過壹個短篇小說《端午》,裏面的主人公叫“方玄焯”,是壹個“穿新衣的老書生”。有研究者認為,“方玄焯”這個名字來源於魯迅的綽號“方老五”。這種說法看起來多半是推測,但可以討論。
“白象”是作家林語堂給魯迅起的綽號。許廣平說魯迅的老朋友林語堂說魯迅是“令人擔憂的白象”;他還解釋說,大象壹般都是灰色的,而白象是稀有而特殊的,所以它們是有價值的,也是令人擔憂的。這個解釋有壹定道理。但是,林語堂本人並沒有解釋這個綽號。林語堂精通英語。在英語中,“白象”壹詞用來形容壹件昂貴卻無用的物品,不能丟棄,難以維護。當然,這種文章令人擔憂。林語堂的綽號“白象”在英文裏似乎有點意思,但林的本意絕對不是譏諷,而是隱含著對魯迅有點擔心的友好之意。這是壹個優雅而有趣的昵稱。
魯迅也有個外號叫“魯瘋子”。這是魯迅在中山大學任文學教務長時許廣平給的。這在許祿的通訊集《兩地之書》中有所記載。表面上看,這是壹個不雅的綽號,實際上卻是許廣平對魯迅的綽號。“瘋狂”這個詞,可能是對魯迅把所有時間都用來喝咖啡的勤奮的壹種責備,也可能是對魯迅以筆為槍與惡勢力鬥爭的勇氣的壹種敬佩。魯迅的家人最了解魯迅的瘋狂。魯迅的孫子孔曾講過壹個關於魯迅“瘋癲”的故事,說魯迅在槐樹下思念許廣平,突然來了壹頭豬吃樹葉,擾亂了他的思緒,於是魯迅和那頭豬“打了起來”。魯迅所謂的“瘋狂”,其實是壹種堅持,壹種韌性,壹種剛性,壹種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氣。
魯迅的老師章太炎也有“狂人”的綽號,人稱“張瘋子”。魯迅在《關於章太炎先生的二三事》壹文中,稱贊章太炎與保皇派的鬥爭“不可戰勝,引人入勝”,正是在贊美章太炎勇敢而執著的“瘋狂”。在“張瘋子”之前,在“魯瘋子”之後,師生都是執著而勇敢的革命者。
——選自中國讀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