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龍之介以小說方式,深度書寫著人性中黑暗的壹面。
“人如果不自私,就無法活下去;哪裏有軟弱,哪裏就有謊言。”
讀小說,我想: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以及了解作者創作時的時代背景,這也許能夠幫助讀者更深切地與小說和作者相連結。
芥川龍之介,1892年出生於日本。他出生後9個月,因母親精神失常,芥川被送至舅舅芥川家當養子。芥川家在當時的日本,屬於舊式封建家族。
芥川的壹生很短暫,35歲時,服毒自殺。因此,芥川留給自己的創作時間也是短暫的。
然而,就在短暫的創作生涯裏,芥川以自身獨特的創作風格,在短篇小說的創作上,他被後人稱為日本文學的壹個標桿。
《羅生門》創作的背景包括兩方面:壹是創作《羅生門》的時代背景;二是芥川創作《羅生門》的個人背景。
小說從描寫羅生門的衰敗和荒涼之景,我們可以感受到這個故事發生在壹個社會動蕩、經濟蕭條、民不聊生的亂世裏。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中說到,當人得不到“生理的需要”即個體的生存維持,比如溫飽問題。另外,還有得不到“安全的需要”,即人感受到威脅和恐懼。這些都將直接影響人的心理狀態,比如人之間變得疏遠和冷漠。
《羅生門》另壹個創作背景,則是芥川個人經歷背景。
寫這篇小說時,芥川正在失戀。
1915年,芥川愛上青山女子學院英文科的才女吉田彌生。但他們的戀情遭到養父阻撓。最後,分手收場。
這場失戀,不僅使得相愛的兩人,從此各別天涯,而且失戀對芥川的心理產生巨大影響。他看到用“好意”偽裝起來的自私;他感受到自己的自私。
《羅生門》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
01、“被雨淋濕的家丁,正無路可走”
《羅生門》以由繁華轉而敗落的京都門城羅生門為故事的背景舞臺。
壹天傍晚,羅生門下來了壹個避雨的家丁。這個被雨淋濕的家丁,剛剛被多年的老主人,出於蕭條原因而辭退。
此時的家丁,正無路可走。
想要活下來,想要生存下來,這是人的本能。家丁就在想辦法如何讓自己不成為垃圾堆裏的餓殍,作著思想上的掙紮:為了生存,他要不要做強盜?!
家丁雖有“做強盜”的念頭,終究還是缺乏勇氣去行動。
這時,他在門樓上遇到壹個老婆子。當時老婆子蹲地拔壹個女屍的頭發。家丁見狀,甚是憤怒。他對這樣的罪惡行為產生反感和厭惡。
於是,他上前揪住老婆子,問她:為什麽要這麽做?
老婆子說:“……妳當我這是在幹壞事,可我不幹就得餓死,也是沒法子呀!我跟她壹樣都沒法子,大概她也會原諒我的。”
家丁聽老婆子這樣說,他內心裏已經打定做“強盜”的主意。
家丁走上前,揪住老婆子說:“那我剝妳的衣服,妳也不要怪我,我不這樣也得餓死嘛。”家丁搶去老婆子的衣服,隨後不知去向。
家丁從厭惡老婆子的行為,再到認同老婆子“為了生存,沒法子”,把自己同化為另壹個老婆子——不被良心、不被道德所接受的人。
人性的善與惡,互相並存。網上有個療愈短片《每個人的心裏都住著兩匹狼,妳選擇餵養哪壹匹》,如果用“善”餵養,那頭狼就會帶給妳善的力量;相反,如果用“惡”餵養,那頭狼也就強化了“惡”的力量。
善與惡是壹種選擇。妳選擇什麽,便呈現什麽結果。
選擇善或惡的同時,人也由原來的受害者,演化為加害者。就像小說中的家丁,他被老主人辭退,失去生計。而這個辭退的原因並非家丁個人的過錯,從某種意義上講,家丁也是社會和時代的受害者。
最終,他為了要讓自己生存下去,選擇成為壹個加害者——做了強盜。
02、“我跟她壹樣都沒法子,大概她也會原諒我的”
羅生門中老婆子的故事情節,比較簡單。
壹個拔女屍的老婆子,被家丁撞見後,責問她:為什麽要這麽做?
老婆子說:“拔死人頭發是不對。不過這些死人活著時也都是幹這類營生的。這位我拔了她頭發的女人,活著時就是把蛇肉切成壹段段,曬幹了當幹魚到兵營去賣的。要不是害瘟病死了,現在還在賣。她賣的幹魚味道很不錯,兵營的人買去做菜還缺少不得呢。她幹那營生也不壞,要不幹就得餓死,反正是沒法。妳當我這是在幹壞事,可我不幹就得餓死,也是沒法子呀!我跟她壹樣都沒法子,大概她也會原諒我的。”
老婆子說完這段話後,就被家丁搶走身上的衣服。
羅生門的故事,其實在講人性黑暗的壹面。
然而,人性黑暗的壹面,又經不起赤裸裸暴露,它需要被包裝,被粉飾。就像壹些人為了自身的利益,包括生存利益、欲望利益等,利用某些好意和謊言粉飾,讓自己能夠逃過良心和道德譴責這壹關。
老婆子也是如此。她認為女屍生前,並不是什麽好人,為了生存,把蛇肉充當幹魚,欺騙買家。而現在,老婆子自己為了生存,拔女屍的頭發去賣,她和女屍壹樣,為了生存,沒有法子,別無選擇。以此為自己所做的不道德的事情找到平衡點。
哲學上說,看事物,不要看表象,而是要看到本質。
讀《羅生門》,就是要在我們的內心放進壹面智慧的“明鏡”,學會和懂得分辨真與假、是與非之別。
03、為生存而行惡的利己主義
培根說:“為了要替自己煮蛋以致燒掉壹幢房子而毫不後悔的人,乃是極端的利己主義者。”
《羅生門》的背後,同樣也是利己主義。
所謂利己主義,從極端自私的個人目的出發,不擇手段地追逐各種名利、地位和享受等。
《羅生門》中有這段描述:“要從無辦法中找辦法,那就得不擇手段。妳要是在意了手段,那就只能成為街頭垃圾堆裏的餓殍,然後像死狗樣被人拖到這門前扔掉。”
利己主義的產生,有時是因為生存的威脅和恐懼帶來的,比如《羅生門》中的家丁和老婆子。
而有時,利己主義的產生,卻是因為人心欲望的極度膨脹導致。比如很多年前被揭發出來的“地溝油流向餐桌”事件:以牟取私利,置大眾的生命健康與安全於不顧。
妳醜陋的靈魂,擔得起妳生而為人的高貴嗎?
如今,不僅是“利己主義”,還出現“精致利己主義者”壹詞。
精致利己主義者是指經過精心打扮甚至偽裝的“利己主義者”,這壹群人對生活有著自己的追求,不是壹味地追求物質價值,還有自己的生活品味。
無論是利己主義,還是精致利己主義者,實際上都會存在著或無形或有形的暴力。而暴力背後,則體現出壹種不平等關系,壹種以強淩弱的關系。
如同《羅生門》裏,家丁被手中掌控著家丁命運的老主人辭退,這是權威上的強與弱;而家丁搶走老婆子的衣服,這是生理上的強與弱。
芥川龍之介,用他的才華,用他的筆—— 在黑暗人性的深度書寫裏,渴望喚醒良知,尋找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