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會把手機開靜音嗎?
我試過,感覺很爽。
響個不停的提示音沒了,
整個世界都清靜不少。
手機靜音,得片刻安靜,
若不想總被外界嘈雜的聲音支配,
還得學會把生活調成“靜音”模式。
這是個信息 社會 ,
各種資訊常把人轟炸得頭暈腦脹,
想起美國埃默裏大學教授馬可的壹句話:
“ 壹個人成熟的標誌之壹,
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99%的事情,
對於我們和別人而言,都是毫無意義的。 ”
這話說的太對了,
回頭看看身邊厲害的人,
他們早已把人生調成了靜音模式,
並深諳“靜”字的真諦。
選擇性聽,適時閉嘴,
不懂時,少說話,懂得時,說少話。
自始至終,都按著自己的步伐走,
只過那1%的生活。
01
靜聽:內心篤定,不理雜音
楊絳先生說:
“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
到最後才知道: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
想明白了這點,煩惱少了壹大半。
以前,渴望得到認可,
可無論怎麽做,
總有人不喜歡,不滿意。
有了點小成就,被質疑嫉妒,
落魄時,被嘲諷看低。
多少次,因為這些話語難過無措,
甚至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差勁。
很久之後,才明白,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人性復雜,
沒有誰能做到讓所有人都滿意。
與其在意他人言論,不如勇敢做自己。
就像電影《阿甘正傳》裏的阿甘,
智商只有75,沈默寡言,
但他從未把外界的嘲笑當壹回事,
壹直跟著心裏的聲音跑,
就這麽壹路跑成了橄欖球巨星、越戰英雄、
乒乓球外交使者、億萬富翁……
有人說,阿甘只是運氣太好,
其實不然,運氣只是壹部分,
更重要的是他永遠只專註自我,
那些建議,嘲笑,早已被他關閉。
如果覺得太累,不如按下靜音鍵,
把指手畫腳的喧擾和好心的建議,統統隔絕,
在靜音的世界裏,傾聽內心真實的聲音,
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恰如史鐵生在《病隙碎筆》所說:
“ 生命的意義本不在向外的尋取,
而在向內的建立。 ”
02
閉嘴:沈默是金,多做少說
聞壹多先生說:
壹群人中最安靜的人,往往最有實力。
壹日,孔子與幾個弟子閑談,
讓大家說說各自的誌向,
話音剛落,子路脫口而出,
洋洋灑灑講了許多治國之道,
孔子聽後微微壹笑,未發壹言,
事後,方說道:
“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講的好,只是沈不住氣,不像樣。
孔子在為人處事上,
壹直強調“敏於行而慎於言”,
慎言,意在三思而後言。
賈平凹曾在壹篇文章寫道:
“壹個和尚曾給我傳授過成就大事的秘訣:
心系壹處,守口如瓶。”
何謂守口如瓶?
路遙也說過:
“ 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來默默無聞,
喧嘩不止的永遠是自視高貴的壹群。 ”
有智慧的人在獨處時管好自己的心,
在人多時管好自己的口,
真正厲害的人,早就學會適時閉嘴。
03
控情:平衡情緒,不言悲喜
為生活摸爬滾打,受盡委屈,
也曾想找人傾訴,尋求安慰,
時間久了,終明白:
人與人之間,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想起《祝福》裏的祥林嫂,
壹生悲苦至極,
生命唯壹的亮光賀老六和兒子相繼離世後,
她痛不欲生,壹遍遍訴說自己的不幸,
初時人們還帶著同情安慰,時間壹長,
連“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們,
眼裏也再不見有壹點淚的痕跡。”
魯迅對此,還有過更深刻的文字: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能與人言者無二三。
各人有各人的苦衷,
很多憂愁別人幫不到妳分毫,
唯有自我療愈。
馬丁曾在節目裏說:
掌控得了情緒,是聰慧,
沈得住氣,是本事,
能藏事,是格局。
厲害的人,只做不曬。
04
真正厲害的人
早把人生調成了靜音模式
梁實秋說:
厲害的人,早已不向外求,
他們向內深耕自己。
作家蘇童的作品被拍成電影後,
名聲大振,來訪者絡繹不絕,
但他很冷靜,
“門外的繁華不是我的繁華,
我是過室內生活的人,
壹直很安靜,現在更安靜。”
厲害的人,專註力更強,
很少因環境而改變自己的初衷。
莊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小溪潺潺,海納百川卻無言。
真正厲害的人,很少喧嘩,
他們早已把人生調成了靜音模式。
不聽嘈雜的閑言,不說無益的廢話,
推掉無用的社交,遠離虛假的朋友,
修壹身靜氣,過簡單的日子。
余生,給生活開啟靜音模式,
靜聽,閉嘴,控情,
不理繁雜,專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