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7、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8、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9、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10、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
孔子
(儒家學派創始人)
編輯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 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壹,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壹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