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部分
沒有什麽比從痛苦中解脫更令人向往了,也沒有什麽比丟開依賴更讓人害怕了。
——詹姆斯·鮑德溫
1 到處是蠢貨
作為心理治療師,我十分了解痛苦,我知道痛苦總是和喪失緊密相連。但我還知道壹些不太容易理解的事情,那就是變化也常常伴隨著失去。無所失則不得變,正因如此,人們常常說著要去改變,卻依然駐足原地。要幫助約翰,我就得知道變化會令他失去什麽。
盡管我們的社會在不斷開放,壹些私密的話題也不再是禁忌,但關於精神層面的掙紮,人們卻依然羞於啟齒。
我們幾乎可以和任何人討論我們的生理健康甚至性生活,但只要壹提及焦慮或抑郁,或是難以抑制的悲傷,對方看妳的表情多半會是:“現在立刻馬上,快跳過這個話題。”
在此分享壹個不常被提及的事實:心理治療師自己也會接受心理治療。事實上,治療師的培訓流程規定,我們必須接受壹定時間的心理治療,從而設身處地去體會來訪者的感受。這些參與心理治療的時間也會計入獲得行醫執照所需的小時數。我們從中學習如何接受反饋和容忍不適,找出盲點,認識到每個人的成長背景和行為都會對自己和他人構成影響。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魔,或大或小,或新或舊,或安靜或吵鬧,不管以什麽形態出現,這些不速之客總會找上我們。既然連治療師都有心魔,也就證明:心理問題並不是少數人才有的問題。認識了這個事實,我們就可以嘗試和自己的心魔建立壹種新的關系,不再非要和內心那個引發困擾的聲音
心理治療中壹個很重要的步驟,就是幫助人們對自己當前的困境負責 時自身即地獄。
有時我們就是自己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