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孔子被人們尊為“聖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請教學問。他的《論語》是千百年來的傳世之作。
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壹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他壹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眾,為什麽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麽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後,為什麽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才配叫‘文’。”弟子們想:“老師常向別人求教,也並不以為恥辱呀!”
虛心好學,肯向壹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學習,叫“不恥下問”。
在科學著作中,最好讀最新的書;在文學著作中,最好讀最老的書。古典文學作品永遠不會衰老。
[治學·成才|讀書]
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治學·成才|讀書]
光讀書不思考,結果就會變成書的奴隸;光思考不讀書,結果妳也是架空了知識,得不到真的認識。所以治學問之道,既要善於讀書,也要善於思考,明辨是非,知所適從。 [治學·成才|讀書]
有些書可供壹嘗,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咀嚼消化;這就是說,有些書只要讀讀他們的壹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過於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
[治學·成才|讀書]
應讀自己想讀的書,如果把讀書當作壹個任務那就收益甚微。
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
――(蘇聯) 高爾基
愚昧使人落後,知識使人前進。 ――(蘇聯)克魯普斯卡婭
書讀得多而不加思考,妳就會覺得妳知道的很多。可是,當妳讀書而思考得很多的時候,妳就會清楚地看到妳知道的還很少。 ――伏爾泰
有創見的書籍傳播在黑暗的時代裏,有如太陽照耀在荒涼的沙漠上,為的是化黑暗為光明。這些書是人類精神史上劃時代的作品,人們是憑著它們的原則,向種種新的發現邁進。 ――(法國)愛爾維修
讀書的時候,要做到腦勤、手勤、筆勤,遇到有心得就寫下來,多動筆,多寫,多記,不然,妳有心得,不寫下來,時候長就忘了。多寫多記,念書多了,就積累下不少知識,可以左右逢源。――陳垣《時不待人,努力讀書》
中學時代讀在那裏的書卷,是壹生到死也不會遺忘的基本知識。――郁達夫
王亞南睡三腳床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誌,酷愛讀書。
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壹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壹覺後迷糊中壹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壹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壹。
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毛主席怎樣讀書?
特殊愛好
幾十年來,毛主席壹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他的中南海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臥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幾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壹個人躺臥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占領了。
為了讀書,毛主席把壹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在遊泳下水之前活動身體的幾分鐘裏,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遊泳上來後,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連上廁所的幾分鐘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壹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壹些書刊,就是利用這時間,今天看壹點,明天看壹點,斷斷續續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帶壹箱子書。途中列車震蕩顛簸,他全然不顧,總是壹手拿著放大鏡,壹手按著書頁,閱讀不輟。到了外地,同在北京壹樣,床上、辦公桌上、茶幾上、飯桌上都擺放著書,壹有空閑就看起來。
毛主席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壹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
有壹次,毛主席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準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壹輩子愛讀書,現在妳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裏,整天就是吃飯、睡覺,妳們知道我是多麽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認真地學,反復地讀
毛主席從來反對那種那種只圖快、不講效果的讀書方法。他在《讀韓昌黎詩文全集》時,除少數篇章外,都壹篇篇仔細琢磨,認真鉆研,從詞匯、句讀、章節到全文意義,哪壹方面也不放過。通過反復誦讀和吟詠,韓集的大部分詩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誦。《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小說,他從小學的時候就看過,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過。他看過的《紅樓夢》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種以上。壹部《昭明文選》,他上學時讀,五十年代讀,六十年代讀,到了七十年代還讀過好幾次。他批註的版本,現存的就有三種。
壹些馬列、哲學方面的書籍,他反復讀的遍數就更多了。《聯***黨史》及李達的《社會學大綱》,他各讀了十遍。《***產黨宣言》、《資本論》、《列寧選集》等等,他都反復研讀過。許多章節和段落還作了批註和勾畫。
不動筆墨不看書
幾十年來,毛主席每閱讀壹本書,壹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有的還把書、文中精當的地方摘錄下來或隨時寫下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毛主席所藏的書中,許多是朱墨紛呈,批語、圈點、勾畫滿書,直線、曲線、雙直線、三直線、雙圈、三圈、三角、叉等符號比比皆是。
無所不讀
毛主席的讀書興趣很廣泛,哲學、政治、經濟、歷史、文學、軍事等社會科學以至壹些自然科學書籍無所不讀。
在他閱讀過的書籍中,歷史方面的書籍是比較多。中外各種歷史書籍,特別是中國歷代史書,毛主席都非常愛讀。從《二十四史》、《資治通鑒》、歷朝紀事本末,直到各種野史、稗史、歷史演義等他都廣泛涉獵。他歷來提倡“古為今用”,非常重視歷史經驗。他在他的著作、講話中,常常引用中外史書上的歷史典故來生動地闡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來指導和對待今天的革命事業。
毛主席對中國文學方面的書籍也讀得很多。他是壹個真正博覽群書
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壹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壹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壹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壹顆辣椒,放在嘴裏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拾貝殼的孩子
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壹向反對死讀書,濫讀書。
當時社會上有些人,學了壹門知識趕學另壹門知識,沒壹刻停息,只花時間去學別人的思想,卻沒時間鍛煉自己的思想。結果,知識是學了些,智力卻很少增長。
盧梭對此很看不慣,就在他著的《愛彌爾》壹書中說,這種人“就好比在海灘上拾貝殼的孩子,起初拾了壹些貝殼,可是看到其他的貝殼時,他又想去拾,結果扔掉壹些又拾到壹些,乃至拾壹大堆貝殼不知道選哪壹個好的時候,只好通通扔掉,空著手回去。”
是當國王還是讀書?
著名歷史學家麥考萊曾給壹個小女孩寫信說,如果有人要我當最偉大的國王,壹輩子住在宮殿裏,有花園、佳肴、美酒、大馬車、華麗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條件是不允許我讀書,那麽我決不當國王。
我寧願做壹個窮人,住在藏書很多的閣樓裏,也不願當壹個不能讀書的國王
顧炎武自督讀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家喻戶曉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最先提出的。
顧炎武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鑒》,並告誡說:“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壹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顧炎武勤奮治學,他采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首先,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壹遍。他讀完《資治通鑒》後,壹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再次,要求自己每讀壹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他的壹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壹書;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差異,立刻查對。他規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北宋宰相趙普
《宋史》雲: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
頭懸梁,錐刺骨
囊螢夜讀
鑿壁偷光
聞雞起舞
鑿壁偷光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
由於家裏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幹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壹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裏很富有,壹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壹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妳們家的壹寸之地呢?”鄰居壹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麽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壹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墻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壹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壹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裏白幹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篇後壹語]
這篇寓言寫了匡衡少年時讀書的兩件事,壹件是鑿壁偷光,壹件是借書苦讀。他贊揚了匡衡勇於戰勝艱苦的條件,勤奮的讀書的精神;為我們樹立刻苦讀書的好榜樣。
————————————————————————————
巴金的讀書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讀書方法十分奇特,因為他是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進行的。讀書而無書的確算得天下壹奇了,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巴金說:“我第二次住院治療,每天午睡不到壹小時,就下床坐在小沙發上,等候護士同誌兩點鐘來量體溫。我坐著,壹動也不動,但並沒有打瞌睡。我的腦子不肯休息。它在回憶我過去讀過的壹些書,壹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記憶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壹點美好的東西。”
原來他的讀書法就是靜坐在那裏回憶曾經讀過的書。這樣有許多好處:
(1)不受條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巴金列舉了兩個例子:壹個是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列寧格勒長期被德軍包圍的時候,有壹位少女在日記中寫著“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壹類的句子。當時沒有電,也沒有蠟燭,整個城市實行燈火管制,她不能讀書,而是在黑暗中靜坐回憶書中的情節。托爾斯泰的小說幫助她度過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壹個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內亂中的親身經歷。他說:“‘文革’期間要是造反派允許我寫日記,允許我照自己的意思寫日記,我的日記中壹定寫滿了書名。人們會奇怪:我的書房給貼了封條,加上鎖,封閉了十年,我從哪裏找到那些書來閱讀?他們忘了人的腦子裏有壹個大倉庫,裏面儲存著別人拿不走的東西。”這兩個事例說明,在壹切不具備正常讀書條件的情況下都可以“讀書”。
(2)溫故而知新。通過回憶,將過去讀過的書拿出來壹點點地咀嚼,就象牛反芻壹樣,能進壹步消化吸收。每回憶壹次都會有新的理解,新的認識,新的收獲。
(3)能夠不斷地從已讀過的書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說:“我現在跟疾病作鬥爭,也從各種各樣的作品中得到鼓勵……即使在病中我沒有精神閱讀新的作品,過去精神財富的積累也夠我這有限余生消耗的。壹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熱。”
顧炎武自督讀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家喻戶曉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最先提出的。
顧炎武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鑒》,並告誡說:“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壹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顧炎武勤奮治學,他采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首先,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壹遍。他讀完《資治通鑒》後,壹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再次,要求自己每讀壹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他的壹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壹書;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差異,立刻查對。他規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毛主席怎樣讀書?
特殊愛好
幾十年來,毛主席壹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他的中南海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臥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幾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壹個人躺臥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占領了。
為了讀書,毛主席把壹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在遊泳下水之前活動身體的幾分鐘裏,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遊泳上來後,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連上廁所的幾分鐘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壹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壹些書刊,就是利用這時間,今天看壹點,明天看壹點,斷斷續續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壹帶向箱子書。途中列車震蕩顛簸,他全然不顧,總是壹手拿著放大鏡,壹手按著書頁,閱讀不輟。到了外地,同在北京壹樣,床上、辦公桌上、茶幾上、飯桌上都擺放著書,壹有空閑就看起來。
毛主席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壹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
有壹次,毛主席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準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壹輩子愛讀書,現在妳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裏,整天就是吃飯、睡覺,妳們知道我是多麽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認真地學,反復地讀
毛主席從來反對那種只圖書、毛主席從來反對那種只圖快、不講效果的讀書方法。他在讀韓昌黎詩文全集時,除少數篇章外,都壹篇篇仔細琢磨,認真鉆研,從詞匯、句讀、章節到全文意義,哪壹方面也不放過。通過反復誦讀和吟詠,韓集的大部分詩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誦。《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小說,他從小學的時候就看過,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過。他看過的《紅樓夢》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種以上。壹部《昭明文選》,他上學時訊,五真正十代讀,六十年代讀,到了七十年代還讀過好幾次。他批註的版本,現存的就有三種。
壹些馬列、哲學方面的書籍,他反復讀的遍數就更多了。《聯***黨史》及李達的《社會學大綱》,他各讀了十遍。《***產黨宣言》、《資本論》、《列寧選集》等等,他都反復研讀過。許多章節和段落還作了批註和勾劃。
不動筆墨不看書
幾十年來,毛主席每閱讀壹本書,壹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