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意思是禍與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關於福禍得失互相轉換的辯證關系,中國有許多名言俗語作了精辟的概括,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因禍得福,樂極生悲。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等等。
人在成功之時風光無限,容易得意忘形,如果不修身養性處理不好自己的事情或人際關系,就是為以後的失敗埋下伏筆。而人在失落無助的時候,如果能做到內心平和,不怨天尤人,並努力改變,永不放棄,在逆境中歷練,這種歷練就是以後成功的倚仗。
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論語·子罕》)
就算是人多勢眾,如果不能齊心合力,那麽他們的主帥可以被奪而取之;就算是壹個人微言輕、勢單力薄的普通人,如果能夠謹守他的誌向,那麽他的誌向是不能被改變的。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這就是孔夫子說的,獨立的人格、氣節、風骨。
4.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孟子·盡心上))
不得誌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誌時就使天下都能這樣。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句話不知勉勵了多少窮苦大眾和達官貴人,使他們在困苦途窮的時候給自己愛莫能助的良心找了壹個心安理得的安慰;使他們在富貴通達的時候,多了以慈悲為懷之心,以袖手旁觀為恥之思想。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將軍列傳》)
這句流傳千年前的古訓,至今仍有其強大的生命力。“學高為師,身正為範”, 栽培桃李,須辛勤耕耘;為人之師,當率先垂範。《史記》中評價李廣時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壹個德行高尚的人,往往能夠影響壹大批人。
6.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諸葛亮在北伐前線生病逝前留下有遺言遺命遺表,即推薦繼任者,對安葬的要求,關於家產的表白。他病重逝前仍心系國事,壹生至忠至誠和無私清廉的高風亮節從這三則遺言遺命遺表中得到充分體現;他用逝前的言行踐行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
7.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唐·王勃《膝王閣序〉)
庾信《馬射賦》中有“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春旗壹色”壹聯,王勃《滕王閣序》中化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於是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與……齊……,……***……”的語言格式,充當了名句的基本框架,後來只要有相似的句子,我們便會想到滕王閣序。
8.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宋·範仲淹《嶽陽樓記》)
慶歷六年(公元1046年),嫡守巴陵的騰子京重修嶽陽樓,,應友人所約,範仲淹寫了這篇名傳千古的《嶽陽樓記》 。範仲淹幼年家貧,青年步入仕途,官至參知政事。後遭保守派參貶,任陜西四路宣撫使。幼年的貧窮,仕途的沈浮,晚年的遭貶,使他經受了人間冷暖,世態炎涼;看到了國事危艱,內憂外患;體會了民間饑苦。因此。他才能夠在《嶽陽樓記》裏寫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在我國的歷史篇章裏,有許多仁人誌士抱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心態,以憫待民,以忠報國,為後人留下了幾多悲壯,幾多慷慨,,幾多敬仰,幾多憂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