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人生格言 - 事實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資格做父母

事實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資格做父母

文/壹木釘

1.

早上,在路邊吃飯,看到這樣壹幕。

壹個五六歲的男孩和他奶奶起了爭執。男孩撕扯著奶奶的衣服,來回扭動。奶奶低聲訓著男孩,面帶慍色。

男孩始終沒有放棄,昂著頭高聲講著什麽。奶奶越來越不淡定,扯著男孩壹會往東壹會往西。她好像不知該如何擺脫或說服孫子。“這孩子真難纏。”開始有人小聲嘟囔。

奶奶的訓斥聲逐漸加大,邊上圍攏過來四五個人。眾目睽睽之下,奶奶愈發慌亂起來,她彎腰揚手,“啪啪啪”打了男孩的屁股幾巴掌,看樣子,力道不小。可男孩還是不服氣的樣子,他甚至都沒有壹絲要哭的意味,糾纏照舊。

這時,旁邊已經圍起了壹堆人。多是開出租的司機和路邊的生意人。十來個人都穿著深色的衣衫,讓這個穿橙色半袖的孩子看起來格外顯眼。

忽然,壹個穿綠色汗衫的中年男子壹把揪過男孩,訓斥起他來,聲如洪鐘。小小的男孩在這個高高大大的男人跟前,仿佛比剛才矮了壹頭。看得出,這男孩膽子不小,在壹個陌生人手裏也毫不示弱,嘴裏壹直嗷嗷地講著道理,身體還扭著,想要掙脫。

奶奶終於擺脫了孫子,掐腰在人群裏,舒展著因為剛才的扭打而皺巴巴的上衣,四處張望。她長長地籲著氣,好像脫離險境壹般,臉上的皺紋漸漸平展下來,然後便立在人群裏,與那些看熱鬧的人融為壹體了。

男人兩個有力的大手握著男孩的兩只胳膊,把他推搡到壹棵樹底下,“站好!妳給我站好!信不信我弄死妳!那是妳奶奶啊,怎麽能那麽對妳奶奶!”

“我不站,我就不站!”男孩倔強地擰著腦袋。但是明顯氣勢已經不如剛才。他擡頭四處看,奶奶不知道去了哪裏,不見了人影。

男孩勁不小,壹直想掙脫。男人就和他周旋著,他的手使勁按著男孩的脖頸,試圖把這孩子按趴在地上,男孩兩腿撐地,腳不停挪動著,保持不倒下的姿勢。他撅著屁股,但是臉馬上要貼在了地上。

“我弄死妳!”綠衣男人依舊喊著,這時,另壹個黑衣男人對著男孩的屁股擡腿就是壹腳。周圍人依舊看著,笑著:“這孩子是真倔,也是活該……”我終於忍不住胸中怒火,沖上前去。

這時候,孩子奶奶來了,男孩使勁掙脫開男人的手,跟奶奶走了。

我心中升起巨大的憤怒。壹個五六歲的孩子,大庭廣眾之下受此羞辱,這個社會究竟是怎麽了。

那兩位“好漢”估計還陶醉著,覺得自己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救孩子奶奶於水火之中呢吧。他們或許還洋洋得意,覺得自己教育了壹個熊孩子,為自己剛才的“見義勇為”拍手叫好呢。

我想問問二位好漢,那是妳家孩子嗎?妳有什麽資格出手管教!妳有什麽資格連打帶罵!妳不覺得自己壹個成年人,強制壹個孩子的模樣比孩子的所謂“不孝”更欠揍嗎?

我也想問問,這位奶奶,您怎麽能容忍壹個陌生人如此對待自己的孫子,還站在壹邊看熱鬧,那到底是您的孫子,還是您的仇敵!

那只是個孩子,他再錯,也不該受此對待。而孩子的問題大多是家長的問題,我們之所以是大人,是家長,是因為我們有比孩子更好的思考能力,更優的覺察能力。而不是仗著我們個頭比孩子大,就強迫孩子,讓他壹切都要聽我們的。

2.

回到辦公室,與同事小微說起此事。小微提起自己小時候的經歷。

兒時的小微與小朋友壹起玩,小朋友要她手裏的玩具。她不給,這時,媽媽就會跳出來,壹邊罵她小氣,強迫她去分享,壹邊當著眾人的面把她揍壹頓。

揍得那叫壹個痛快,好像這頓揍是揍給別人看的。好像揍這壹頓,就表明她和她的孩子不壹樣,是孩子自己不懂事。好像揍這壹頓,她就被普羅大眾認可,屬於三觀正常了。

小微說,小時候這種事情太多了。她永遠不會原諒媽媽,而媽媽現在總是要求她百依百順,否則就罵她不孝。每當這時,她就會想起兒時媽媽與姥姥吵架,把姥姥趕出家門的樣子,她覺得媽媽此時要求自己的女兒孝順,特別可笑。

而現在她也會與媽媽吵架,小女兒就在壹邊看。 她不知道女兒長大之後會不會也會如此對待自己,像是報應,又像是輪回。

與父母的關系,並非如書上的陽春白雪那樣美好,越長大越是問題百出。我們不再是那個聽話的乖孩子,當我們獨立,當我們學會思考,矛盾就此產生。

3.

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人是沒有資格做父母的。父母這個職業總是帶著許多的光環,也自帶許多形容詞。比如“無私”、“偉大”、“父愛如山”、“母愛如水”,又比如“百善孝為先”……等等。

我曾經也信奉著以上格言,奉為金科玉律。 可是,在我自己也當了媽媽之後,我對於傳統對父母的解讀沒有更贊同,反而更質疑了。

石頭從小挨揍無數,倒不是因為石頭做錯了什麽事,而是因為他把媽媽剛刷幹凈的白球鞋穿臟了,因為回家吃飯晚點了。

還有壹點石頭必挨揍無疑,就是跟小朋友打架了,不管是他打的別人還是別人欺負的他,回到家總免不了壹頓胖揍。

石頭如今已經成年,他與父母的關系日漸疏遠,父母面對他永遠居高臨下,永遠不理解。他們只關心這孩子是不是長成了我想要的模樣。他們從未真正看見過石頭,也從未走進過石頭的內心。

4.

我想,壹直生活在溫暖家庭的孩子是無法體會這壹點的。如果妳真覺得父愛如山,母愛如水,那麽妳很幸運,真的體驗到了傳說中的父母之愛。

也許我說的話看起來大逆不道,又違背常理。可是我想,看清楚真相比什麽都重要。就算這話不怎麽漂亮,就算這不符合大眾價值觀。

不可否認,有這樣的父母。他們為了孩子無私奉獻,對於孩子沒有要求,只有支持。他們明白孩子因我而來,卻不屬於我。他終究要成為他們本來應該要成為的樣子。而不是我要他成為的樣子。

他們尊重孩子,把孩子當個大人去看待。這樣的父母往往不會要求孩子壹定要唯父母命是從,也不會要求孩子壹定要怎樣怎樣孝順。

孩子跟父母的關系很好,像親人又像是朋友,“孝順”已經不足以表達孩子對父母的愛。孩子是自然而然,發自肺腑地對父母好。

5.

然而太多的父母並沒有學習過要如何為人父母。他們的原生家庭並不完美,也許更糟。他們沒有見過無條件的愛,於是當自己有了孩子,也給不出無條件的愛。

我們當認清壹點:父母也不總是對的。

當我們作為孩子,覺得憤懣、委屈,卻又被大眾價值觀啪啪打臉的時候。就離抑郁不遠了。很多的抑郁癥都是因為自己懷疑自己,否定自己而來。

明明父母視妳如草芥,明明他們控制著妳是為了滿足他們自己的願望。妳還要勸自己: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壹定是我想太多,壹定是我想的太齷齪。妳不痛苦誰痛苦。

妳連自己的感受都不敢承認,因為妳認為父母總是對的,人人都這麽說。妳整日糾結,整日自責,整日痛苦,永不得安寧。

6.

想要擺脫這種魔咒,第壹步就是看清真相,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

父母也是人,他們不是神。 他們的年代能吃飽就已經算幸福。所以精神上的追求看起來那麽不切實際,他們壹定這樣說過“妳哪來這麽多事,我虧待妳什麽了?”

在他們看來,給妳衣食無憂已經是最大的恩惠了。妳還要他們在精神上關註妳,那無疑是壹種挑戰和過分的無理取鬧。他們本身亦缺乏精神世界,終日為了那口吃的勞碌。精神算什麽,先活命。

這世上,唯有父母這個職業不需上崗證書。罕有人為了好好愛壹個生命去生育,大多數人是為了繁衍,還有人是為了熱鬧,甚至有人並沒思考過,只是意外孕育。

孩子三歲,父母也三歲,因為孩子出生那年,父母才真正成為了父母。這其中的難堪,這其中的笨拙,這其中的不會做,做不好顯而易見。

7.

真的不喜歡壹板壹眼的陳詞濫調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在感情上為什麽還要有這麽多的條條框框去規定我們應該怎樣,不該怎樣。

真正的愛是不因規則束縛,由心而發的。然而在去愛之前,我願意先看清楚事實真相,不因為別人都這樣而這樣。不盲從,不隨波逐流。

我不願意再看到今天這壹幕,幾個彪形大漢合夥強制壹個孩子,上升到道德高度,指責孩子不孝,羞辱孩子。

我不願再看到,所謂偉大的父母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壹個孩子居高臨下地發號施令。

我更不願看到,多少孩子因為看不清真相,自我否定,自我質疑,把自己逼到抑郁的死角裏。

壹團漿糊能把人憋死,最好還是活明白,看清楚吧。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資格做父母,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

當妳接受了這個真相,痛苦就已經減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