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行知合壹緊密聯系在實際教育生活的人,並不多。這需要勇氣和膽識,壹線教師被苦所浸泡著,以致受苦是應該的,久而久之,耐忍心大於疼痛心。稍有權力的人,以為自己是那個小圈子的能幹者。能幹者的意誌是不容易侵犯和觸碰的。這裏沒有合作和協調,這是利益的促銷、促使。至於有胸懷的人,那種偉大是從這裏破冰成功者。是怨氣丶枉妄撐出來的。不足奇怪。學問也就隨之而來。至於學問也是從下列案例揣摩的,如:
[案例1]:期末散學典禮頒獎的"反教育”近期,有幸受邀全程觀看了某校散學典禮頒獎儀式,對頒獎的幾個潛意識“反教育"形為,在此特提出來,請同行引以思考。
壹是因獎項比較多,校長念名單時均以XXX同學等多少名學生獲獎,此處省略壹萬個字壹壹獲獎學生名單。
二是校長頒發獎狀時,象征性頒發壹組,主持人說其余學生會後有班主任代發。
三是學校格外重視“級段前十名及單科第壹名"等成績獎。
獎金稍微豐厚,而優秀三好學生、模範班幹部等獎項僅壹張獎狀。厚此薄彼,反差如此懸殊。
四是獎品不是文具盒就是日記本、鋼筆,學生司空見慣,給孩子帶不來驚喜。
五是表揚來表揚去老是那幾張老面孔,有些學生成了獲獎專業戶。
六是發獎時,學生沒禮貌用單手接,學校對此情景熟視無睹。
當時我腦海裏想起了陶行知壹段話:您不可輕視小孩子的情感!他給您壹塊糖吃,是懷有汽車大王捐助壹萬萬元的慷慨。他做了壹個紙鳶飛不上去,是懷揣齊柏林飛船造不成功壹樣的躊躇。他失手打破了壹個泥娃娃,是有壹個寡婦死了獨生子那麽悲哀。他沒有打著他所討厭的人,便好像是羅斯福討不著機會帶兵去打德國壹般嘔氣。他受了妳盛怒之下的鞭打,連在夢裏也覺得有法國革命模樣的恐怖。他寫字想得雙圈沒得著,仿佛是候選總統落了選壹樣的失意。他想妳抱他壹會兒而您偏去抱了別的孩子,好比是壹個愛人被奪去般傷心。”
“平等對待孩子、尊重每壹個孩子,情景中體驗文明禮儀"真正落實還有很長壹段路要走!但願潛意識"反教育"行為越來越少!
[案例2]:發獎偶發事件處理我從現實親眼目睹及閱讀到的三則,期未發獎偶發事件處理:(背景)在全校期未典禮上,因學生起哄、捉弄壹個學生,說校長剛才念到妳的名字,讓妳上主席臺領講,這個學生不假思索、冒冒失失跑上主席臺……作為獎品發給了該學生。至於反思:學校無小事,事事皆育人。
? 教師無意的壹言壹行可能影響學生壹生命運。老師們!朋友們!切記__小事件,大教育。
同時我也想到了哈伊姆·基諾特壹段話:我已經得出了壹個可怕的結論。我是課堂中壹個決定性因素,是我個人的做法營造了氛圍。是我每天的心情影響了氣氛。作為壹名教師,我具有巨大的力量,能讓孩子的生活變得淒慘或者快樂。我可以成為壹種折磨的工具或成為壹種啟發的手段。我可以讓學生覺得羞辱或幽默,受到傷害或得到愈合。在所有情況下,我的反應決定了危機是升級還是緩和,是讓壹名兒童具有人性還是失去人性。
[案例3]:期末頒獎還可以這樣創意每個學期(學年)結束,絕大多數中小學都要對本學期(學年)的工作進行回顧總結,其中壹項重要的內容就是獎勵先進集體與個人,以期起到激勵先進、帶動後進、引領風尚、推動工作的作用。然而,傳統的頒獎,無非是發給學生壹張獎狀,或者出壹個光榮冊(壹張光榮榜),事實上,這種多年壹貫制的頒獎形式已經讓學生不感興趣。那麽,可否創意壹些新的頒獎方式,讓激勵發揮應有的功效呢?
1、獎勵申報制學校列出每學期(學年)設定的獎勵項目,並具體說明獲獎的標準(條件),而後由全校學生自主申報獎項,並陳述申報的資格與理由。學生爭取獲獎的過程,成為爭先創優的過程。期末(年終),學校組織專門人員,按照獲獎條件對申報者進行綜合考核。達到考核標準者,授予榮譽稱號,予以表彰獎勵。獎勵申報制的好處在於變傳統的結果性表彰為過程性爭創,使“申報——爭創——考核——命名——表彰”成為壹個完整的爭先創優的鏈條。
2、頒獎儀式由學生創意傳統的頒獎儀式大都是學校安排的。宣布表彰決定與獲獎者名單——學校領導為獲獎者頒獎——獲獎代表表態發言——領導講話勉勵。這種方式最大的弊端是主體缺失——沒有讓獲獎者本人主動參與到這壹榮耀、隆重的頒獎典禮中來,而是“被表彰”、“被獎勵”,下面環節都可以讓獲獎者做主。
1)、頒獎典禮的流程可由學生自主創意。
2)、頒獎人由獲獎學生自主確定。可以是校長、班主任、任課老師、也可以是爸爸、媽媽、同學、好朋友,還可以是獲獎者心儀的明星、社會賢達等等。這樣做的原因是頒獎不是學校領導的專利,獲獎學生完全可以自主選擇為自己頒獎的人。這樣不僅增加了頒獎的附加值,而且增添了典禮的新鮮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為自己的頒獎作主,這也是壹種很好的自我教育。3)、頒獎儀式結束,可讓學校小記者采訪獲獎學生,讓他們發表獲獎感言;也可采訪班主任、任課教師與同學,還可電話采訪獲獎者家長,讓他們談獲獎者的優秀表現,讓獲獎者真正體會到做壹名優秀學生(模範幹部)的光榮,同時也讓更多的同學受到教育。3、給獲獎者獎勵什麽
1)、學校確定獎品數額後,可允許獲獎者自選自己喜歡的獎品。傳統意義的獎品,大多是文具盒、鋼筆、筆記本、書籍等,學生不感興趣。為什麽不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獎品呢?他們喜歡的,才更有價值。
2)、用榮譽證書、紀念章、獎杯以及印有獲獎者“明星照”的掛歷等來取代獎狀。因為,現代家庭房屋裝修壹般都比較規範,把獎狀張貼在墻上,顯得與房屋裝修風格不大協調,況且有些孩子也不願將榮譽貼在墻上炫耀,而證書、紀念章類的獎品,制作精美,便於保存。所以,給學生獎什麽獎品也要與時俱進。
3)、把頒獎典禮制成VCD光盤,送給每個獲獎學生以作紀念,這也是壹種有特殊意義的獎品。
4)、在校園設立燈箱,將獲獎者的先進事跡、生活照片、信奉格言等精心制作出來。壹方面以身邊的榜樣激勵學生,另壹方面對獲獎者也是壹種激勵與鞭策。
5)、對於優秀班幹、團幹、校學生會幹部等,也可將校旗、校徽、校吉祥物、校歌、班旗等具有學校或班級文化標識的物品,作為獎品獎給他們,特別具有珍藏價值與紀念意義。
6)、沒有獲獎的同學,可以申請“借獎狀”,先頒發、後獎不達標的方面補救起來,創造條件,經學校審核符合獲獎標準,給予認定,這也是壹種獎狀功效的另類發揮。
7)、獎品不見得都有學校統壹購買,也可由學生向社會拉贊助,這是鍛煉學生社會公關能力的壹次絕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