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
面對慢性病,他認為只要及早控制,就不會惡化。所以要趁早下手,要有救命之策。
古語有雲,“救死扶傷”,這個主體是人,所謂的醫生是在為人的生命買單,不應該局限於眼前的壹種疾病。
這是他的職責,也是他的責任。
2.勇於承擔責任
他說:“我不怕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這裏來。”
2003年,面對非典疫情,多少人被他的怒吼所鼓舞;2020年,84歲的他還在逆行。沒有車票,他坐在餐車裏,毅然前往武漢,向全中國發出“肯定人傳人”的聲音。
就像2003年感動中國的人給他的獲獎感言,他說“在我們的崗位上,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打地板的話顯示了他的生活原則和職業道德。他以令人欽佩的學術勇氣、高尚的醫德和深入的科學探索,給了人們戰勝疫情的力量。
這種大無畏的責任精神令人欽佩。
回報祖國
他說:“國家在這樣困難的時候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從來沒有想過留在那裏。”
這是他回憶自己留學歲月時說的話。壹個心中裝著國家和人民的人,壹個心中裝著對祖國和人民感恩的人,用壹生的奉獻回報了祖國和人民的培養。
4.心中有壹把尺子
他說,“道德標準的核心是什麽?簡單的壹句話就是:無論做什麽事,都要為別人著想。”
在他心中,道德就像壹把尺子,衡量著他的言行。
他不顧個人安危,為了別人的安全,壹次次逆流而上。希望更多的人珍惜和踐行這把尺子。
5.對科學的恐懼
2003年,鐘南山堅持己見,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會後,壹個朋友悄悄問他:“妳不怕判斷失誤嗎?稍微不合適壹點,就會影響院士的聲譽。”
鐘南山平靜地說:“科學只能實事求是,不能自我保護,否則受害的將是患者。”
所謂的榮譽就是付出的積累,但是如果妳太在乎自己的羽毛,那麽這樣的榮譽有什麽用呢?
鐘老對自己判斷的堅持,是對醫術的自信,對病人的負責,對科學的敬畏。
健康生活
他說,“過度疲勞的人是在追逐死亡。”
鐘老壹直在提醒大家,年輕人過度消耗身體,因為他早年吃了不少苦,現在卻通過健身來保持健康,讓他看起來壹點也不像84歲的人。
他說:“健康是壹個空心的玻璃球,壹旦它掉下來,就會粉碎;工作只是壹個橡皮球,掉下來還能再彈起來。"
妳還在熬夜,勵誌嗎?
“壹路跑來不知疲倦,對國家和人民充滿責任感”,我深深認同《人民日報》對關偉的評價。
也許妳也會覺得,每次聽到鐘南山的話,無論是他的為人之道,處事之道,家國情懷,救人之力,都給人以思考和力量。
因為這是壹個走過半個多世紀的老人的感慨,壹個負責任的科學家的忠告,壹個受人尊敬的院士的呼喚。
我們要贊美它,鼓勵它。
在此,祝鐘老,相信在2029年,我們還能看到他的演講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