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人生格言 - 要言傳更要身教

要言傳更要身教

要言傳更要身教

 要言傳更要身教,只言傳不身教,父母不做卻讓孩子去做,這樣是不對的。而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我們都知道“言傳身教”的重要性。下面是要言傳更要身教的內容!

要言傳更要身教1

 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老師如果不合格,怎麽指望他教出好學生呢?所以,父母想要教好孩子,首先要完善自己,否則,連教育孩子的資格都不具備,勢必難以讓孩子信服,更難保證把孩子教好。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傑作。孩子的誕生對父母來說是壹件喜事,把孩子教育好更是壹件喜事。在孩子的身上,每個父母都寄托了自己的希望,沒有哪位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無用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有作為。

 但是,當父母壹邊指責和埋怨孩子,壹邊羨慕人家的孩子時,是否問過自己壹個問題:我是否為孩子做了好榜樣?

 我們知道,孩子在幼兒時期可塑性非常大,如果在這個時期父母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孩子就很容易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相反,如果父母不重視對孩子進行言傳身教,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榜樣作用,就可能成為孩子的反面教材。如此壹來,父母將是孩子壹生不幸的開始。

 有些父母經常說:“我都這把年紀了,這輩子沒什麽指望了,就等著孩子將來能混出個名堂。”他們不知道,壹心指望孩子將來有出息,自己卻不改變,年幼的孩子會改變嗎?

 這是很值得懷疑的,就像很多父母不懂得看書學習,卻每天強迫孩子專心學習,試問孩子怎麽可能聽父母的話呢?

 胡先生搬家的時候,除了搬走那些家電,還要搬走很多書,於是就和搬家公司的人商量價錢。

 “我有壹些書需要搬,請問妳要加多少錢?”胡先生說。

 “帶我去看看吧!”在胡先生的帶領下,壹個汗淋淋的搬家工人進了書房。書已經裝好了,幾十個箱子,讓搬家工人楞了壹下。

 “妳要這麽多書幹什麽?”搬家工人壹邊說,壹邊踢胡先生的箱子。胡先生是個愛書如命的人,趕忙制止搬家工人“踐踏”書籍的行為。

 “那就加50吧!”搬家工人說。

 搬了幾箱後,搬家工人說渴了,於是胡先生下樓買來10瓶水。又搬了幾箱,那人說要抽煙,於是胡先生下樓給他買了幾包煙。

 書太重了,搬了壹會兒,搬家工人發牢騷:“哎呀,書這麽重,又占地,留著幹什麽?看完了就扔了唄。”胡先生見他對書很有意見,就和他聊了起來。

 “請問妳今年多大年紀啊?”壹問才知道,胡先生與那位搬家工人同齡。

 “其實我非常感謝這些書,要不是讀了這些書,我今天可能和妳幹壹樣的活兒了。”那人壹聽,點頭稱是,嘴裏說道:“我也知道讀書重要啊,所以我讓兒子多讀書,可是他就是不讀。”

 “妳愛讀書嗎?”胡先生問道。

 “我這把年紀了,就是壹個搬家的大老粗,讀啥書啊,有那閑工夫還不如睡睡覺呢!”他樂呵呵地說。

 “妳看看,自己在家不讀書,怎麽又要求孩子多讀書呢?如果妳愛讀書,孩子不就跟著妳學了嗎?”胡先生說。

 那人想了想,問胡先生:“妳是幹啥的啊?”

 “我呀,主要是幫壹些家長教育孩子。”說完順手遞給他壹張名片。

 “胡老師啊!原來是妳,我在報紙上看到過妳呢,那今天搬書不要錢了,算是我們家長對妳的感謝吧!”

 他見胡先生是頗有名氣的教育專家,馬上變得熱情起來,胡先生並沒有料到自己的知名度會普及搬家公司,心中暗自好笑,馬上從書箱裏拿出幾本書。

 “錢必須給妳,我們同歲,今天妳幫我壹個大忙,我就送給妳幾本書吧……”

 在這個故事裏,搬家工人和胡先生同歲,境況卻大不壹樣。當然,還有很多人比胡先生更成功。

 在我們的生活中,年齡相同,命運不同的人大有人在。今天,很多孩子在同壹條起跑線上出發,但是10年20年之後,他們之間同樣會有很大的差距。

 作為過來人,我們都知道差距是慢慢積累的,所以,家長總是督促孩子去努力,不能松懈,可是他們似乎沒有做好孩子的榜樣。

 經常要求孩子讀書的家長,有可能討厭讀書;不讓孩子看電視的'家長,有可能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正在看電視;不讓孩子睡懶覺的家長,有可能每天賴在床上遲遲不起來……

 壹句話,很多家長喜歡說壹套做壹套,總是要求孩子如何如何,自己卻沒有做到;總是教育孩子要認真學習,自己卻不懂得學習。

  這樣又怎麽能讓孩子心悅誠服地聽從父母的教育呢?下面幾種情況是生活中我們常遇到的,也是家長很容易犯的錯誤。

  1、逼孩子看書學習,自己卻打麻將

 有句話叫“活到老,學到老”,很多家長知道這個道理,卻並不這樣做,他們總認為自己年紀大了,壹輩子就這樣了,沒有必要學習。

 但他們知道孩子年幼,不能不讀書,因此經常逼孩子看書學習,但與此同時,他們自己卻坐在麻將桌上打麻將。在這裏,家長可謂給孩子充當了生動的反面教材。

 其實,想讓孩子愛上學習,妳不需要費盡口舌地催促,只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妳壹有空就手捧壹本書,專心地閱讀,慢慢地,孩子就很容易模仿妳認真地看書。時間久了,孩子自然而然會養成學習的習慣。

  2、要求孩子尊重長輩,自己卻對父母大呼小叫

 在很多獨生子女家庭,三代同堂,有些家長經常教育孩子要對長輩禮貌,而自己卻忽視了尊重長輩,經常對老人大呼小叫、愛答不理。

 殊不知,這樣又怎能培養孩子尊敬長輩、尊重父母的美德呢?其實,正確的做法是在家裏,在尊敬長輩方面做孩子的榜樣。要知道,孩子最喜歡模仿父母,如果父母對老人非常恭敬禮貌,孩子怎麽會對長輩無禮呢?

  3、要求孩子做作業,自己卻在電視機前全神貫註

 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回家做作業,自己卻壹回家就坐在電視機前,看著有趣的電視節目,卻不知這樣會影響孩子寫作業。

 孩子見父母那麽認真定然感到好奇,很想知道爸爸媽媽究竟看什麽電視節目,這樣壹來,孩子就沒辦法專心地做作業。而父母見孩子沒專心做作業,又會責怪孩子做作業不認真。試問,孩子內心會有多麽委屈?

 要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父母先要養成好的習慣,這樣才能做孩子的好榜樣。要知道,身教遠遠重於言傳,父母只有在以身作則的同時,結合口頭教育,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要言傳更要身教2

 某壹天,我聽見女兒在大聲地喊她爸爸的名字。我嚇了壹跳,因為我早就告訴過她家庭成員的禮貌稱呼,怎麽會突然喊起爸爸的名字來了呢。

 仔細回想起來,原來前兩天我和先生開玩笑,我喊著先生的名字說,妳真是個逞能狂。當時,女兒在旁邊專心地玩玩具。想不到她竟然全部聽進去了,而且還記住了。

 對於孩子的教育,我更認同潛移默化,身體力行。比起大道理的說教,小孩對看見的,實踐的更容易理解。

 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墻上就有句格言:“我聽到了的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

 這真是教育孩子最簡單卻最可貴的方法了。學習了太多的教育理論,回到實際中,用行動影響孩子,這樣簡單的教育卻是最美最有意義的。

 張伯苓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他對學生不僅言傳而且身教。有壹次,張伯苓先生發現有學生吸煙,於是勸學生把煙戒掉。

 可學生質問:“您叫我不抽煙,您幹嗎還抽煙呢?”張伯苓壹時無語,當即把煙桿撅斷,“我不抽,妳也別抽!”從此張伯苓再也沒有抽過煙。

 這樣的身體力行,榜樣作用,真叫人嘆服。不僅老師要為人師表,父母更應如此,多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孩子,教育孩子。

 我們常說,孩子是壹個家庭的影子。如果壹個小孩表現得謙遜溫和禮貌大方,那他壹定有壹對彬彬有禮的父母。如果壹個小孩在公眾場合橫沖直撞大吵大鬧,那他家裏壹定有壹個大聲喧嘩的家長。

 所以說,孩子的任何問題都是反映了大人身上的問題。因為孩子就是壹張白紙,想要畫出怎樣的圖畫,完全取決於我們給孩子怎樣的榜樣作用和生活影響。

 鄰居的孩子松松這學期剛上了幼兒園,結果老師說孩子特別喜歡打人,壹言不合巴掌就甩過去。老師頭疼,去家訪了幾次。

 孩子的奶奶說,這孩子太野了,下樓和其他小朋友玩,就喜歡打人,開始還是偶爾打壹下,手也很輕,我就給他講了很多次,不能打人,不能打人。

 後來他還是那樣,我就狠狠地懲罰他,打他的手和屁股,可是不管用,現在比以前更愛打人了。

 老人不知道,孩子壹開始打人,是他控制不好自己的力度,而這種接觸是孩子之間溝通的壹種方式。

 奶奶說教了無數次沒有效果,卻在懲罰孩子的過程中給了他壹個錯誤的引導,讓他以為只要不聽從自己意見的就用打的方式來解決。如果不想讓孩子打人,那首先我們自己不能打孩子。

 就像我女兒,雖然教了她十遍家庭成員禮貌稱呼,但我實際演示了壹遍錯誤的方式,她就記住了,並且運用了出來。妳看,那麽多的言傳不如實實在在的壹個身教讓她記憶深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守。

 好的教育好似壹場春雨,潤物細無聲,卻能慢慢滲透進孩子的內心,幫助他茁壯向上生長。教育孩子就像照顧壹株幼苗,需要我們用愛的力量去守護,更需要我們用自己的行動去栽培和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