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渾焉。百姓皆註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譯文
聖人永遠沒有私心,以百姓的心為心。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於是壹個時代的品德就同歸於善良了。
守信的人我信任他,不守信的人我也善待他,這樣壹個時代的品德將同歸於誠信了。
得道的聖人統治天下,收斂個人的私欲偏見,與天下的老百姓心意相合。百姓都專註他們的視聽,得道的聖人使他們都恢復到嬰兒般的淳樸自然狀態。
解析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這裏提出的“常心”是恒心,恒心是人類中個別人所擁有的壹種持久不懈的生命意誌力之具體表現,是壹種由知識所引發出來的磅礴欲望,按照現代的壹般說法,就是進取心或上進心。
這種心理伴隨了時代演進的腳步而日益滲透到人生中的各個階段和各個領域。
恒心依靠毅力來支撐,而毅力支撐下的恒心便時時演變為勃勃雄心,這裏便成為追求知識和滿足欲望之無窮動力的真正發源地。
在所謂“常心”刺激下的人類,其急功近利的表現真可謂驚天動地!
壹小部分以恒心做動力的人,或拼命地追求知識,索天究地,上下探求;或無止境地聚斂財富,四方奔走,櫛風沐雨;或明目張膽地擴大權力,排斥異己,殘殺無辜。
這樣的局面出現,使絕大部分人都被裹進欲望的滾滾洪流之中。人類在“恒心”的指使下,心靈和身體走向了二元對立。
老子在此提到了古代的聖人們從來也沒有自己的恒心,就是說他們沒有自己的雄心壯誌,而是以百姓的心、百姓的追求和願望為自己的常心。
“善者我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我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對聖人來說,善良的人他們善待,不善良的人他們也善待,這樣就得到了善良;守信的人他們信任,不守信的人他們也信任,這樣便得到了榮譽。
聖人指國家的主宰者。他們如果能夠以百姓的感情和心理作為自己的感情和心理,無疑是難能可貴的行為。
同時,他們有能力抵制百姓中的壹些不正常的感情和心理,他們確實是高人壹籌。
因為社會上普遍流行的壹些準則或時尚,並不是真實的價值判斷,比如善和信,什麽是純粹的善?什麽是真正的信?其中存在著大量人為的謬見。
可見,聖人並不是全部追隨大眾輿論而隨波逐流,他對所有的事物有著自己的基本看法和立場,所以,聖人能夠獲得真正的“善”和“信”。
“百姓皆註其耳目,聖人皆孩之”。百姓們的心靈不但已經凈化,而且達到了渾壹,他們沒有了任何理想和追求,便專註起自己的耳朵和眼睛,留心著聖人的舉動,而聖人自然沒有任何舉動,他們回歸到嬰孩般的自然純樸狀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