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重點課文可能涉及到的考點
1、作者2、文章標題及含義3、文中重點問題4、蘊含的哲理(中心思想)
5、寫作方法(包括文體)6、評價主要人物7、文章情節
二、六年級上冊課文重點內容
(壹)第壹單元重點課文:《山中訪友》《草蟲的村落》
★《山中訪友》
1、作者:李漢榮
2、標題含義:山中訪友 運用擬人手法;訪,拜訪;友:指山中的壹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點問題:
(1)說說作者在山中都拜訪了哪些“朋友”,想壹想課文為什麽以“山中訪友”為題。
答:作者拜訪的“朋友有老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落花、落葉等壹切自然界的朋友。作者以“山中訪友”為題目是運用擬人的手法,將自然界的壹切都稱之為朋友,這樣寫更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2)讀讀下面的句子,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①啊,老橋,妳如壹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
答:作者把“老橋”比喻為“壹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擬人的用法,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的品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贊美和敬佩。
②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答: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和鳥兒、露珠這兩位朋友和作者之間的默契和親密的情誼。
4、中心思想:作者與“山中朋友”互訴心聲,營造了壹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
5、寫作方法: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筆生動活潑,很好地表達了對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蟲的村落》
1、作者:郭楓
2、標題含義:比喻句,指蟲子們的快樂天地。村落:森林邊緣的小丘。
3、重點問題
(1)想壹想隨著作者的目光,妳在“草蟲的村落”看到些什麽。
答:我們和作者壹道在草蟲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來來往往的“村民們”、花色斑斕的小圓蟲、龐大的蜥蜴、甲蟲音樂家們、搬運食物的“村民們”、氣象觀測者、建築工程師。
(2)填空:作者看到壹只孤零零地在草叢中爬行的小蟲,把它想象成了(壹位“遊俠” ) ;看到花色斑斕的小圓蟲,把它們想象(成“南國的少女” ) ;看到振動翅膀的甲蟲,把它們想象(成“音樂家” ) ;看到推著食物行走的甲蟲,把它們想象(成從遠方歸來的“勞動者” )
4、中心思想:作者以奇異的想象,追隨著壹只爬行的小蟲,對草蟲的村落作了壹次奇異的遊歷,從中反映了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物的喜愛之情。
5、寫作方法:這是壹篇散文,它在表達上頗具特色。作者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 ,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將壹個草蟲世界生動地展現在大家面前。
(二)第二單元重點課文:《詹天佑》《懷念母親》
★《詹天佑》
3、重點問題:
(1)課文是從三個方面來敘述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過程:(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
(2)詹天佑開鑿居庸關采用的是(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法)開鑿八達嶺采用的是(中部鑿井法、兩端鑿進法)。
4、中心思想:課寫了我國傑出愛國工程師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難主持修築京張鐵路, 表現了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6、人物評價:詹天佑是壹個(不怕困難,勇於挑戰,工作嚴謹,熱愛祖國)的人。
★《懷念母親》
1、作者:季羨林
2、標題含義:懷念兩個母親: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
3、重點問題
(1)“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壹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麽,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頻來入夢”是什麽意思?妳知道祖國母親“頻來入夢”的原因嗎?)
答:“頻來入夢”的意思是祖國母親經常到夢中來。作者遠離故土,身居異國他鄉,尤其作者是第壹次離開祖國,猶如孩子離開母親的懷抱,心中無限思念。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所以“祖國母親”不斷在夢中浮現。
(2)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壹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為什麽我在想到故鄉、老朋友時,心裏感到淒涼,卻又是甜蜜的?)
答:淒涼是因為作者身在異國小城,心中有憂愁、有思念;甜蜜是因為回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無處不在,他們是那樣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記憶深處,在作者孤寂時陪伴著他,心中自然又多了壹絲安慰。
4、中心思想:本文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思念和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和崇敬。
5、寫作方法: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壹位是親生母親,壹位是祖國母親)
(三)第三單元重點課文:《窮人》《唯壹的聽眾》
★《窮人》
1、作家作品:這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壹個(短篇)小說,主要作品有《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復活》等 。
3、重點問題:
段落: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會說什麽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麽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壹頓也好! ”
問題:這壹段采用了什麽寫法?解釋詞語忐忑不安的意思,並分析桑娜當時的心理?
答:(1)本段寫法:(心理描寫),省略號的連續運用,表明桑娜當時的心理活動時斷時續,逼真地寫出了桑娜的(不安)。(2)“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兒後,面對自己的五個孩子,她緊張、擔憂,她不知道丈夫會說什麽,a覺得自己這樣做給丈夫增加了負擔,覺得對不起他;她擔心丈夫突然回來,b不知道怎麽告訴丈夫自己把孤兒抱回家的事。c但是她寧可讓丈夫揍壹頓,也要收養孤兒。
4、中心思想:贊揚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6、人物評價:桑娜是壹個(勤勞能幹,愛護家人,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婦女。漁夫是壹個(樸實善良,毅力頑強,熱愛生活,愛妻子)的丈夫。
7、文章情節:課文記敘了壹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唯壹的聽眾》
1、作者:落雪
3、重點問題:
“我想妳壹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 (老人真的耳聾了嗎?她為什麽說自己耳聾?)
答:a老人並沒有耳聾。b作為壹位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老人聽出“我”拉得並不好,更從“我”被人發現後“準備溜走”的舉動中,發現“我”缺乏自信。她為維護我的自尊,幫我樹立自信,讓“我”有了面對老人拉琴的勇氣,老人謊稱自己耳聾。
4、中心思想:本文記敘了“我”在壹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贊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5、寫作方法:本文有兩條線索,壹條是“我”的心理、行動的變化,壹條是老婦人的語言變化。
7、文章情節:本文記敘了“我”在壹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
(四)第四單元重點課文:《只有壹個地球》《這篇土地是神聖的》
★《只有壹個地球》
5、寫作方法:本文是壹篇(說明文),說明文常用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分類別、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比喻)、畫圖表、引資料等。說明方法以及作用:列數字科學準確具體; 舉例子具體真切;作比較突出強調;打比方形象生動
例如:(1)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拿礦物資源來說,它不是上帝的恩賜,而是經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舉例子)
(2)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地球就像壹葉扁舟。(打比方)
(3)地球表面的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而人類生活的陸地大約只占其中的五分之壹。(列數字)
(4)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較)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1、作者:西雅圖
3、重點問題:理解下面句子的含義
(1)“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究會降臨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答: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如果家園受到破壞,那麽任何對大地的影響,對地球的傷害都將演變成對人類自身的傷害。這句話直接點明了人類的生存與大地的密切關系。
(2)“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 ”
答:大地不屬於人類:人類不是大地的主人,誰也沒有權利,也不可能擁有對大地的控制權,誰也不能憑借自己的喜好來對待神聖的大地。人類屬於大地:因為大地使人類的生命不斷得以繁衍、延續,離開大地,人類將無法生存。
4、中心思想:本文是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的著名演說,他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類與大地上河水、空氣、動植物等的血肉關系,強烈地表達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無比眷戀的真摯情感。
5、寫作方法:文體(演講稿);文章結構總分總
(五)第五單元重點課文:《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少年閏土》
1、作家及作品:(資料袋內容)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 年 5 月, 首次用“魯迅”作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壹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壹生創作和翻譯了許多作品,如小說集《吶喊》 《仿徨》《故事新編》, 散文詩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課文選自他的小說《故鄉》。魯迅以筆為武器,戰鬥了壹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
3、重點問題
(1)閏土向我講述了哪幾件事?表現了閏土怎樣的特點?
答:雪地捕鳥——聰明能幹,見多識廣;看瓜刺猹——機智勇敢;
海邊拾貝、看跳魚兒——生活豐富多彩。(或為見多識廣)
(2)談談對“他們都和我壹樣,只看見院子裏高墻上四角的天空”這句話的理解。
答:“他們”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裏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狹窄,由於整天關在高墻深院裏,與生活在海邊的閏土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句話表達了“我”對自己所處環境的不滿,流露了對農村豐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4、中心思想:課文通過作者的回憶,刻畫了壹個見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幹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反映了“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
5、寫作方法:四件事情,作者寫得有詳有略,從不同的方面表現閏土的特點。
6、人物評價:閏土是壹個(見識豐富、活潑可愛、聰明能幹)的農村少年。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1、作者:周曄。
3、重點問題
(1)《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文主要記敘了作者回憶魯迅先生的哪幾件事,說說他給妳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答:敘述了四件事:談《水滸傳》、笑談“碰壁”、熱情救助黃包車夫、關心女傭。
①笑談《水滸傳》表現了他對青少年的關心和愛護; ②談“碰壁”表現了他對舊社會的痛恨;
③救護車夫則表現了他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關心; ④關心女傭阿三則表現他關心別人勝過關心他自己。
(2)理解“妳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這句話的含義
答: “四周黑洞洞的” ,比喻當時社會壹片黑暗,看不到壹點兒光明,人民連壹點兒民主和自由都沒有。 “碰壁”是與反動勢力作鬥爭時受到的挫折與迫害。從話語中,可以體會到魯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懼迫害的頑強鬥爭精神和革命的樂觀主義態度。
4、中心思想:本文通過回憶,記述了伯父魯迅先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表現了魯迅先生對待學習的認真態度和痛恨舊社會、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也表達了作者對伯父的敬愛和懷念之情。
6、人物評價:魯迅先生是壹個(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
(六)第六單元重點:背默前4首古詩及書下註釋。
(七)第七單元重點課文:《老人與海鷗》《最後壹頭戰象》
★《老人與海鷗》
4、中心思想:表達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以及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5、寫作方法:描寫人物方法主要有四種:外貌描寫(肖像、衣著、神態)、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1)他背已經駝了,穿壹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壹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外貌描寫-衣著);(2)老人望著高空盤旋的鷗群,眼睛裏帶著企盼(外貌描寫-神態);(3)在海鷗的鳴叫聲裏,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麽。(語言描寫);(4)老人把餅幹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壹步……(動作描寫)
7、文章情節:課文主要講了(每年冬天,壹位老人步行二十余裏,為海鷗送餐,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結下了深厚的情誼,老人去世後,海鷗們不約而同地為老人送行)的事。
★《最後壹頭戰象》
1、作者:沈石溪,我還知道他的作品《第七條獵狗》(課外書屋)
3、重點問題:文章依次繼續了嘎羧那幾件事情?
答:記敘了嘎羧英雄垂暮、重披戰甲、憑吊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情節。
(八)第八單元重點課文:《伯牙絕弦》《月光曲》
★《伯牙絕弦》
1、資料袋:俞伯牙、鐘子期相傳為春秋時代人,關於他們二人成為知音的故事,《列子》《呂氏春秋》等古書均有記載,也流傳於民間。我國古詩常有提及,如:“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絕弦已無聲”“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風酒壹樽”“鐘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根據這個傳說創作了《伯牙摔琴謝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由於這個傳說,人們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有“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
2、標題含義:絕:斬斷 伯牙絕弦:俞伯牙斬斷琴弦
3、重點問題:背默課文、翻譯詩句意思。
(1)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翻譯: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高山,(於是就彈奏音樂來表現高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妳彈得太好了!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2)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翻譯:伯牙心裏想到什麽,鐘子期壹定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
(3)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翻譯:伯牙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於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
★《月光曲》
1、資料袋:貝多芬是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壹,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聖”。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26 歲時聽力開始減弱,晚年失聰,只能通過書寫跟人交談。他以堅強的意誌克服了重重困難,壹生創作了許多不朽的作品,如廣為流傳的交響樂《英雄》《命運》《田園》《合唱》。
2、標題含義:《月光曲》又叫《月光奏鳴曲》《月光》。貝多芬彈奏了兩支鋼琴曲,第二支是《月光曲》。
3、重點問題
(1)想壹想貝多芬為什麽要彈琴給盲人兄妹聽;為什麽彈完壹曲,又彈壹曲。
答:彈第壹曲因為貝多芬被女孩熱愛音樂、善解人意所感動;彈第二曲因為失明姑娘愛音樂,懂音樂,貝多芬遇到了知音,激發了他創作的欲望和靈感,所以彈完壹曲,又彈壹曲。
(2).聽著琴聲,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麽?
答:皮鞋匠聽著貝多芬的琴聲,聯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麗畫面。海面由平靜→波濤洶湧,體會到樂曲由舒緩流暢→高亢激昂。
6、人物評價:從本課看出貝多芬是壹個(有音樂天賦和創作才華、善良、同情窮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