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別人講,好好奮鬥幾年,爭取在40歲之前實現財務自由,那怎樣才算是實現了財務自由呢?
所謂財務自由,是指人無需為生活開銷而努力為錢工作的狀態。 簡單地說,壹個人的所有收入至少要等於或超過所有支出,當妳達到這種狀態時,我們稱之為財務自由。而要實現這種“自由”,得保證自己有豐盈的收入和堅不可摧的資產。當妳實現財務自由,往往也獲得了時間上的自由 。
對“財富自由”最好的詮釋莫過於: 當我們不再為了金錢而出賣自己的時間,然後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那些美好的事物上。
追求財務自由的目標,就是將這種財務的“約束力”降到最低,尋求個人身心和時間的最大自由。
決定壹個人是貧窮還是富有,並不完全取決妳擁有多少的金錢存量,而是妳能運用到多少資金的流量。
怎麽理解呢?
比如早期我國國企改制,有壹些員工被迫下崗,但是老總為了公平起見,於是站在臺上,召集員工,由員工自己決定去留。
老總發話了:主動下崗的,企業給以壹次性生活補助5萬塊。繼續上班的,每個月的工資只有900元。壹次性收入和月月有收入,聰明的人其實已經知道改怎麽選了。
1、 不要為了錢而工作。
巴菲特:不要為了錢而工作(賺錢),這是財務自由的最高認知。
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為了“討生活”,即為個人或家庭,為供房供車,為維持壹個體面的“成功人士”的生活而工作。
工作壹旦停止,則“體面生活”會變得“不體面”。如果妳可以不必為錢而工作,而是為興趣而工作,那妳有幸在通往“財務自由”的路上邁出了重要的壹步。
有壹句古老的格言說,“工作的意義就是‘比破產強壹點'”。
驢子賣力的拉車,因為主人在它面前掛了個胡蘿蔔。主人清楚自己想要去哪裏,而驢子卻只是在追逐壹個幻影。但第二天驢子依舊會去拉車,因為又有胡蘿蔔放在它前面。——驢子壹直不知道的是,拉車,就是它的工作。
很多投資者就是直接沖著“錢”去的,什麽財商思維啊、認知啊,格局啊,這並不是他們的興趣所在,他們關註的焦點在於“如何快速賺到錢”。當妳被高額的投資回報所迷惑,最終的結果就會離“錢”越來越遠。——這是不是有點兒像妳面前掛的那根胡蘿蔔呢?
2、增加並保持資產性現金流收入。
除了工資收入外, 資產性收入是達到財務自由壹個很重要的指標。 即保證不工作的時候也有資產性現金流收入。
資產性收入可以來自:房租、股票紅利、債券利息、投資理財所得。 當妳擁有的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覆蓋整個家庭的全部開支,這樣就不用為了家庭的開支所需而努力工作。
窮人靠體力掙錢消費,富人購買資產讓錢生錢。
賺錢的最高層邏輯是金融投資,也就是用錢賺錢。 作為壹名普通的階層,在恪守本職工作靠勞動力賺錢的同時,購買優質的資產是讓我們觸摸高層賺錢邏輯的唯壹通道。
富爸爸對於資產的定義是: 只有帶來穩定現金流的東西,才算資產。 通俗來講,資產會不斷給妳口袋裏面裝錢。
3、 普通人如何實現財務自由呢?
壹般說來,對於自己真正擅長的行業,打壹份工,做壹份小買賣、用自己的技術變現成收入,都能實現財富積累,只不過實現這個“財富自由”的過程很漫長。
有人說,既然妳說不要為了錢而工作,沒錢怎麽生存?還談什麽投資?對於剛剛步入 社會 的年輕人,仍然需要用時間去換金錢,在工作中積累經驗和人脈資源,為妳將來的仕途鋪好路。
然而,壹個人光靠努力工作,憑借打工收入,始終無法駛入財富人生的快車道。 科技 在進步,時代在發展, 從工業時代到互金時代,原始勞動的收入,已經遠遠跑不過金融投資帶來的回報。
工作就像去河邊搬水,投資就像建水管,建水管明顯是壹種長期輕松的生活方式。 建議妳在工作之余持續學習,早些接觸財商知識,讓自己在投資的領域,練就壹身基本技能。財富是認知的變現,具備與時代同步的認知,才能把握財富的命脈。願妳早日踏上財務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