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人生格言 - 孟子的思想到底對不對

孟子的思想到底對不對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擲地有聲的言辭是思想家孟子所闡述的人格標準,兩千多年來中國人壹直把它作為格言傳誦至今。

孟子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又壹位代表人物,古代被尊為“亞聖”。他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孟子是山東鄒城人,三歲喪父,是母親仉氏把他撫養成人。孟母教子的故事,流傳至今,“三遷擇鄰”的故事,說的是孟母為了給孟子選擇壹個學習和成長的環境,不怕麻煩地搬了三次家。“斷機教子”的故事說的是孟母為了教育孟子,把織好的布剪斷,並說:讀書就跟 織布 壹樣,不能間斷, 不然會前功盡棄。

孟子從40歲開始,除了收徒講學之外,開始接觸各國政界人物,奔走於各諸侯國之間,宣傳自己的思想學說和政治主張。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學說是對孔子“仁學”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孔子的“仁”是壹種含義極廣的倫理道德觀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愛人”。孟子從孔子的“仁學”思想出發,把它擴充發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施政綱領,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對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愛心。

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為本”,孟子認為,對壹個國家來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他還說:國君有過錯,臣民可以規勸,規勸多次不聽,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對兼並戰爭,他認為戰爭太殘酷,主張以“仁政”統壹天下。在經濟上,孟子主張“民有恒產”,讓農民有壹定的土地使用權,要減輕賦稅。

孟子“仁政”學說的理論基礎是“性善論”。孟子說“側隱之心,人皆有之。”

他認為善性是人類所獨有的壹種本性,也是區別人和動物的壹個根本標誌。他還強調要重視對人的教育,強調客觀環境對人的影響。

孟子認為人只有在逆境中奮鬥,才能激發出強烈的進取精神。人只有在猶患中才能生存,貪圖安樂就必然會導致滅亡。孟子非常重視人格修養,他認為人生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正義”。為了“正義”可以舍去生命,即他說的“舍生取義”。

孟子的思想影響深遠,他的“民本思想”成為後來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論依據。

他的人格標準,激勵著歷代仁人誌士不畏權貴,為真理和正義而勇敢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