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人向善是成語嗎
人人向善不是成語,是壹個習慣用語。
② 成語 什麽向善
1、回來心向善
huí xīn xià自ng shàn
解釋回心:轉過心意。轉變念頭,轉歸善良
出處宋·任伯雨《論章惇蔡卞》:“如卞在朝,人人惴恐,不敢回心向善。”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改過自新
例句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回:“九公此言,真可令人回心向善,警戒不小。”
2、改惡向善
gǎi è xiàng shàn
解釋指不再做惡,重新做好人。
出處明·無名氏《齊天大聖》第四折:“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題妄想貪嗔,從今改惡向善,朝上帝禮拜三清。”
結構連動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重新做好人
近義詞改惡從善
反義詞死不悔改
例句季羨林《老貓》:“到了暮年就改惡向善,虎子的脾氣大大地改變了。”
③ 榮德向善四字成語嗎
榮德向善不是成語!
積德行善
拼音
jī dé xing shàn
解釋
積累功德,做善事。
出處
《韓詩外傳》卷七:“今夫子積德累仁,為善久矣。”
④ 關於向善的成語有哪些
1、關於“向善”的成語有:助人為樂、改行遷善、化鴟為鳳、佐雍得嘗、擇善而從、樂善好施。
⑤ 比喻人要向善的成語
博施濟眾 博:廣泛;濟:救濟。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叢雀淵魚 比喻不行善政,等於把老百姓趕到敵人方面去。 扶傾濟弱 傾:倒塌,這裏指遇到困境的人
⑥ 和崇德向善壹樣意思的成語
成語:行善積德
拼音:xíngshàn jī dé
意思:就是做多壹點好事
⑦ 形容向善,追求善良的成語或詞語,要第二個字是"於"的詞語(如:甘於奉獻)
止於至善 止:達到;至:最,極。達到極完美的境界。
重於泰山 比泰山還要重。形容意義重大。
安於盤石 象盤石壹樣安然不動。形容安定穩固。 。
出於意表 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出於意外 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富於春秋 指年少,年輕。
敏於事,慎於言 敏:奮勉,慎:小心。辦事勤勉,說話謹慎。
鳴於喬木 比喻仕進達於高位。
難於上青天 比上天還難。形容極其困難,不易實現。
難於上天 比上天還難。形容極其困難,不易實現。
迫於眉睫 比喻事情臨近眼前,十分急迫。
遷於喬木 遷:遷移。喬木:高樹。原指鳥兒從幽深的山谷遷移到高樹上去。比喻喬遷新居。
熔於壹爐 熔化在同壹個爐內。比喻多種事物相互間結合緊密,渾然壹體,難分難解。
托於空言 指寄托所懷於文詞議論。同“托之空言”。
刑於之化 指以禮法對待。後用以指夫婦和睦。
詢於芻蕘 詢:問;芻蕘:割草打柴的人,借指地位低微的人。指向普通老百姓了解情況,征求意見。
嚴於律己 律:約束。嚴格地約束自己。
嚴於律已 律:約束。嚴格要求自己。
易於反手 猶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易於反掌 猶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易於拾遺 猶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溢於言表 超出言語以外,指某種思想感情雖未說明卻能使人體會出來。
溢於言外 溢:水滿外流,引申為超出。超出語言之外。指某種意思、感情通過語言文字充分表露出來。亦作“溢於言表”。
著於竹帛 著:寫作。竹帛:竹簡和絹。在竹簡和絹上寫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績等寫入書中。
安於所習 安:習慣於。習慣於自己所熟悉的東西。指習慣對人的制約。
安於磐石 安:安穩;磐石:巨石。像磐石壹樣安然不動。形容非常穩固。
定於壹尊 尊:指具有最高權威的人。舊指思想、學術、道德等以壹個最有權威的人做唯壹的標準。
果於自信 果:果敢。形容過分自信。
急於星火 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從空中急閃而過。形容非常急促緊迫。
老於世故 老:老練,富有經驗;世故:處世經驗。指對社會上的壹切有很深的閱歷。
立於不敗之地 立於:處在。使自己處在不會失敗的地位。
伊於胡底 伊:句首助詞;於:到;胡:何,哪;底:盡頭。到什麽地步為止(對不好的現象表示感嘆)。
囿於成見 局限於原有的看法。
⑧ 勸化女人向善的成語
助人為樂
zhùrénwéilè
[釋義] 把幫助別人作為壹種快樂。
[正音] 樂;不能讀作“yuè”。
[反義] 乘人之危
[用法] 用作褒義。壹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結構] 動賓式。
⑨ 關於向善的成語
博施濟眾 博:廣泛;濟:救濟。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出處:《論語·雍也》:“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叢雀淵魚 比喻不行善政,等於把老百姓趕到敵人方面去。
出處:語出《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雀)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扶傾濟弱 傾:倒塌,這裏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難的人,救濟弱小的人。
出處:元·王子壹《誤入桃源》第四折:“妳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壹會價記著想念著。”
扶危濟急 猶扶危濟困。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鎌田誠壹墓記》:“君以壹九三○年三月至滬……中遭艱巨,篤行靡改,扶危濟急,公私兩全。”
扶危濟困 扶:幫助;濟: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難的人,救濟困苦的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五回:“素知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不想果然如此義氣。”
扶危救困 對處境危急、困難的人給以救濟幫助。
出處:元·無名氏《魏徵改詔》第三折楔子:“今日個扶危救困休辭憚,疾便的牽戰馬上雕鞍。”
福善禍淫 指行善的得福,作惡的受禍。
出處:《尚書·湯誥》:“天道福善禍淫,降災於夏,以彰厥罪。”
改惡行善 不再做惡,轉做好事。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九十壹卷:“夫欲修學,熟尋此文,改惡行善,速登神仙。”
積善成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長期行善,就會形成壹種高尚的品德。
出處:《荀子·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積善余慶 積:積累;善:善事;余慶:指先代的遺澤。積德行善之家,恩澤及於子孫。
出處:《周易·坤》:“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急公好施 指熱心公益,樂於施舍。
急公好義 急:急於。熱心公益,見義勇為。
出處:漢·劉向《新序·節士》:“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為人也,公正而好義。”
濟寒賑貧 濟:救濟;賑:賑濟。救助寒苦,賑濟貧窮。
出處:《全相平話·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後集》:“養老尊賢,教其術,畜其能,吊死問孤,濟寒賑貧,與百姓同甘***苦。”
濟苦憐貧 救濟愛惜窮苦的人。
出處:元·侯善淵《沁園春》詞:“善惠謙柔,濟苦憐貧,隨方就圓。”
濟困扶危 濟、扶:幫助。救濟貧困的人,扶助有危難的人。
出處: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三折:“壹個報冤仇稱了子胥,壹個打賭賽去了包胥,何處也濟困扶危重復楚。”
濟弱扶傾 弱:弱小;傾:倒塌,比喻境遇困難。扶助弱小和處境困難的人。
出處: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桓公匡合,濟弱扶傾。”元·王子壹《誤入桃源》第四折:“妳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
濟世救人 濟:拯救。拯治時世救濟人民。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壹百壹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龍宮藥方三十首與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濟世救人。”
矜貧救厄 矜:憐憫。憐憫救濟遭受貧窮苦難的人。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四十:“與窮恤寡是壹藥,矜貧救厄是壹藥。”
救困扶危 救濟、扶助陷於危難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
救災恤患 指救濟撫恤災患中的人。
樂善好義 指樂於行善,喜好正義。
普度眾生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
出處:《佛說無量壽經》:“普欲度脫壹切眾生。”
普濟群生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眾生”。
普濟眾生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眾生”。
輕才好施 指人不把錢財放在眼裏,樂於慷慨解囊,急公好義。
出處:《三國誌·吳誌·朱據傳》:“謙虛接士,輕財好施,祿賜雖豐而常不足用。”
善門難開 善門:為善之門。舊指壹旦行善助人,許多人都會來求援,凡無法應付了。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這太原壹府是被災頂重的地方。大善士見機,善門難開。”
施仁布德 指實行仁義,布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布德”。
為善最樂 做善事是最快樂的事。常用為勸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出處:《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為善最樂。”
修橋補路 修建橋梁,補好道路。舊喻熱心公益,解囊行善。
出處:元·無名氏《看錢奴》第壹折:“我賈仁也會齋僧布施,蓋寺建塔,修橋補路,惜孤念寡,敬老憐貧。”
與人為善 與:贊許,贊助;為:做;善:好事。指贊成人學好。現指善意幫助人。
出處:《孟子·公孫醜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雲行雨洽 比喻廣施恩澤。
出處:《樂府詩集·舞曲歌辭壹·北齊文武舞歌》:“雲行雨洽,天臨地持。”
雲行雨施 施:施布。比喻廣泛施行恩澤。
出處:《周易·乾》:“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擇善而行 指選擇有益的事去做。
出處:唐·魏徵《十漸不克終疏》:“此直意在杜諫者之口,豈曰擇善而行者乎?”
振窮恤寡 救濟貧窮和無依靠的人。
出處:《北史·魏紀四·孝明帝》:“壬寅,詔以旱故,命依舊雩祈,察理冤獄,掩胔埋骼,振窮恤寡。”
振窮恤貧 救濟貧窮的人。
出處:《明史·王越傳》:“睦族敦舊,振窮恤貧,如恐不及。”
賑貧貸乏 救濟窮人。
出處:《新唐書·劉仁軌傳》:“賑貧貸乏,勸課耕種,為立官社,民皆安其所。”
周急繼乏 周:接濟。繼:幫助。救濟幫助有急難和貧乏的人。亦作“周急濟貧”、“周貧濟老”。
諸惡莫作 諸惡:各種壞事。佛家語,凡是壞事都不要做。舊時用以勸人行善。
出處:《大般涅槃經》:“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作善降祥 舊指平日行善,可獲吉祥。
出處:《尚書·伊訓》:“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謂行善和作惡到頭來都有報應。
出處:《纓絡經·有行無行品》:“又問目連:‘何者是行報耶?’目連白佛言:‘隨其緣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⑩ 勸人向善的成語
博施濟眾 博:廣泛;濟:救濟。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出處:《論語·雍也》:“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叢雀淵魚 比喻不行善政,等於把老百姓趕到敵人方面去。 出處:語出《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雀)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扶傾濟弱 傾:倒塌,這裏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難的人,救濟弱小的人。 出處:元·王子壹《誤入桃源》第四折:“妳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壹會價記著想念著。” 扶危濟急 猶扶危濟困。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鎌田誠壹墓記》:“君以壹九三○年三月至滬……中遭艱巨,篤行靡改,扶危濟急,公私兩全。” 扶危濟困 扶:幫助;濟: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難的人,救濟困苦的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五回:“素知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不想果然如此義氣。” 扶危救困 對處境危急、困難的人給以救濟幫助。 出處:元·無名氏《魏徵改詔》第三折楔子:“今日個扶危救困休辭憚,疾便的牽戰馬上雕鞍。” 福善禍淫 指行善的得福,作惡的受禍。 出處:《尚書·湯誥》:“天道福善禍淫,降災於夏,以彰厥罪。” 改惡行善 不再做惡,轉做好事。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九十壹卷:“夫欲修學,熟尋此文,改惡行善,速登神仙。” 積善成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長期行善,就會形成壹種高尚的品德。 出處:《荀子·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積善余慶 積:積累;善:善事;余慶:指先代的遺澤。積德行善之家,恩澤及於子孫。 出處:《周易·坤》:“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急公好施 指熱心公益,樂於施舍。 急公好義 急:急於。熱心公益,見義勇為。 出處:漢·劉向《新序·節士》:“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為人也,公正而好義。” 濟寒賑貧 濟:救濟;賑:賑濟。救助寒苦,賑濟貧窮。 出處:《全相平話·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後集》:“養老尊賢,教其術,畜其能,吊死問孤,濟寒賑貧,與百姓同甘***苦。” 濟苦憐貧 救濟愛惜窮苦的人。 出處:元·侯善淵《沁園春》詞:“善惠謙柔,濟苦憐貧,隨方就圓。” 濟困扶危 濟、扶:幫助。救濟貧困的人,扶助有危難的人。 出處: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三折:“壹個報冤仇稱了子胥,壹個打賭賽去了包胥,何處也濟困扶危重復楚。” 濟弱扶傾 弱:弱小;傾:倒塌,比喻境遇困難。扶助弱小和處境困難的人。 出處: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桓公匡合,濟弱扶傾。”元·王子壹《誤入桃源》第四折:“妳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 濟世救人 濟:拯救。拯治時世救濟人民。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壹百壹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龍宮藥方三十首與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濟世救人。” 矜貧救厄 矜:憐憫。憐憫救濟遭受貧窮苦難的人。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四十:“與窮恤寡是壹藥,矜貧救厄是壹藥。” 救困扶危 救濟、扶助陷於危難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 救災恤患 指救濟撫恤災患中的人。 樂善好義 指樂於行善,喜好正義。 普度眾生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 出處:《佛說無量壽經》:“普欲度脫壹切眾生。” 普濟群生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眾生”。 普濟眾生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眾生”。 輕才好施 指人不把錢財放在眼裏,樂於慷慨解囊,急公好義。 出處:《三國誌·吳誌·朱據傳》:“謙虛接士,輕財好施,祿賜雖豐而常不足用。” 善門難開 善門:為善之門。舊指壹旦行善助人,許多人都會來求援,凡無法應付了。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這太原壹府是被災頂重的地方。大善士見機,善門難開。” 施仁布德 指實行仁義,布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布德”。 為善最樂 做善事是最快樂的事。常用為勸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出處:《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為善最樂。” 修橋補路 修建橋梁,補好道路。舊喻熱心公益,解囊行善。 出處:元·無名氏《看錢奴》第壹折:“我賈仁也會齋僧布施,蓋寺建塔,修橋補路,惜孤念寡,敬老憐貧。” 與人為善 與:贊許,贊助;為:做;善:好事。指贊成人學好。現指善意幫助人。 出處:《孟子·公孫醜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雲行雨洽 比喻廣施恩澤。 出處:《樂府詩集·舞曲歌辭壹·北齊文武舞歌》:“雲行雨洽,天臨地持。” 雲行雨施 施:施布。比喻廣泛施行恩澤。 出處:《周易·乾》:“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擇善而行 指選擇有益的事去做。 出處:唐·魏徵《十漸不緝粻光救叱嚼癸楔含盲克終疏》:“此直意在杜諫者之口,豈曰擇善而行者乎?” 振窮恤寡 救濟貧窮和無依靠的人。 出處:《北史·魏紀四·孝明帝》:“壬寅,詔以旱故,命依舊雩祈,察理冤獄,掩胔埋骼,振窮恤寡。” 振窮恤貧 救濟貧窮的人。 出處:《明史·王越傳》:“睦族敦舊,振窮恤貧,如恐不及。” 賑貧貸乏 救濟窮人。 出處:《新唐書·劉仁軌傳》:“賑貧貸乏,勸課耕種,為立官社,民皆安其所。” 周急繼乏 周:接濟。繼:幫助。救濟幫助有急難和貧乏的人。亦作“周急濟貧”、“周貧濟老”。 諸惡莫作 諸惡:各種壞事。佛家語,凡是壞事都不要做。舊時用以勸人行善。 出處:《大般涅槃經》:“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作善降祥 舊指平日行善,可獲吉祥。 出處:《尚書·伊訓》:“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謂行善和作惡到頭來都有報應。 出處:《纓絡經·有行無行品》:“又問目連:‘何者是行報耶?’目連白佛言:‘隨其緣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