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因斯坦小的時候,有壹天德皇軍隊通過慕尼黑的市街,好奇的人們都湧向窗前喝彩助興,小孩子們則為士兵發亮的頭盔和整齊的腳步而向往,但愛因斯坦卻恐懼得躲了起來,他既瞧不起又害怕這些“打仗的妖怪”,並要求他的母親把他帶到自己永遠也不會變成這種妖怪的國土去。中學時愛因斯坦放棄了德國國籍,可他並不申請加入意大利國籍,他要做壹個不要任何依附的世界公民……大戰過後,愛因斯坦試圖在現實的基礎上建立他的世界和平的夢想,並且在“敵國”裏作了壹連串“和平”演說。他的思想和行動,使他險遭殺身之禍:壹個抱有帝國主義野心的俄國貴族女刺客把槍口偷偷對準了他;德國右翼刺客們的黑名單上也出現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名字;希特勒懸賞兩萬馬克要他的人頭。為了使自己與這個世界保持“和諧”,愛因斯坦不得不從意大利遷到荷蘭,又從荷蘭遷居美國,而且加入了美國國籍。他認為,在美國這個國度裏,各階級的人們都能在勉強過得去的友誼中***存下去。 (節選自《應用寫作》學術月刊1985年第5-6期《愛因斯坦的反省》)
十九世紀末期是物理學的大變革時期,愛因斯坦從實驗事實出發,重新考查了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在理論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壹些成就大大推動了天文學的發展。他的廣義相對論對天體物理學、特別是理論天體物理學有很大的影響。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成功地揭示了能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堅守著“上帝不擲骰子”的量子論詮釋(微粒子振動與平動的矢量和)的決定論陣地,解決了長期存在的恒星能源來源的難題。近年來發現越來越多的高能物理現象,狹義相對論已成為解釋這種現象的壹種最基本的理論工具。其廣義相對論也解決了壹個天文學上多年的不解之謎——水星近日點的近動[這是牛頓引力理論無法解釋的],並推斷出後來被驗證了的光線彎曲現象,還成為後來許多天文概念的理論基礎。
2009年10月4日,諾貝爾基金會評選“1921年物理學獎得主愛因斯坦”為諾貝爾獎百余年歷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獲獎者之壹。(其他兩位是1964年和平獎得主馬丁路德金、1979年和平獎得主德蘭修女。)
[編輯本段]成長履歷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時30分,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市(Ulm, Kingdom of Württemberg, German Empire)班霍夫街135號。父母都是猶太人。父名赫爾曼·愛因斯坦,母親玻琳。
1881年11月18日,愛因斯坦的妹妹瑪雅在慕尼黑出生。
1884年,愛因斯坦對袖珍羅盤著迷。
1885年,愛因斯坦開始學小提琴。
1886年,愛因斯坦在慕尼黑公立學校(Council School)讀書;在家裏學習猶太教的教規。
1888年,愛因斯坦入路易波爾德高級中學學習。在學校繼續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儀式。弗裏德曼是指導老師。
1889年,在醫科大學生塔爾梅引導下,讀通俗科學讀物和哲學著作。
1891年,自學歐幾裏德幾何學(Euclidean geometry),感到狂熱的喜愛,同時開始自學高等數學。
1892年,開始讀康德(Immanuel Kant)的著作。 1895年,自學完微積分(calculus)。
1896年,獲阿勞中學畢業證書。10月,進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師範系學習物理。
愛因斯坦
1899年10月19日,愛因斯坦正式申請瑞士公民權。
1900年8月愛因斯坦畢業於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12月完成論文《由毛細管現象得到的推論》,次年發表在萊比錫《物理學雜誌》上並入瑞士籍。
1901年3月21日,取得瑞士國籍。在這壹年5-7月完成電勢差的熱力學理論的論文。
1904年9月,由專利局的試用人員轉為正式三級技術員。
1905年3月,發表量子論,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問題。4月向蘇黎世大學提出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博士學位。5月完成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獨立而完整地提出狹義相對性原理,開創物理學的新紀元。
1906年4月,晉升為專利局二級技術員。11月完成固體比熱的論文,這是關於固體的量子論的第壹篇論文。 1908年10月兼任伯爾尼大學編外講師。
1909年10月,離開伯爾尼專利局,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
愛因斯坦
1910年10月,完成關於臨界乳光的論文。
1912年提出“光化當量”定律。
1913年他返德國,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長和柏林洪堡大學教授,並當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
1914年4月,愛因斯坦接受德國科學界的邀請,遷居到柏林,
8月 即爆發了第壹次世界大戰。他雖身居戰爭的發源地,生活在戰爭鼓吹者的包圍之中,卻堅決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戰態度。
9月 愛因斯坦參與發起反戰團體“新祖國同盟”,在這個組織被宣布為非法、成員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轉入地下的情況下,愛因斯坦仍堅決參加這個組織的秘密活動。
10月 德國的科學界和文化界在軍國主義分子的操縱和煽動下,發表了“文明世界的宣言”,為德國發動的侵略戰爭辯護,鼓吹德國高於壹切,全世界都應該接受“真正德國精神”。在“宣言”上簽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當時德國有聲望的科學家、藝術家和牧師等。就連能斯脫、倫琴、奧斯特瓦爾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簽了字。當征求愛因斯坦簽名時,他斷然拒絕了,而同時他卻毅然在反戰的《告歐洲人書》上簽上自己的名字。這壹舉動震驚了全世界。
1915年11月,提出廣義相對論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並且成功地解釋了水星近日點運動。
愛因斯坦
1916年3月,完成總結性論文《廣義相對論的基礎》。5月提出宇宙空間有限無界的假說。8月完成《關於輻射的量子理論》,總結量子論的發展,提出受激輻射理論。
1917年,列寧領導的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愛因斯坦熱情地支持這個偉大的革命,贊揚這是壹次對全世界將有決定性意義的、偉大的社會實驗並表示:“我尊敬列寧,因為他是壹位有完全自我犧牲精神,全心全意為實現社會正義而獻身的人。我並不認為他的方法是切合實際的,但有壹點可以肯定:像他這種類型的人,是人類良心的維護者和再造者。”
[編輯本段]愛因斯坦的家庭
愛因斯坦與塞爾維亞數學家米列娃有壹個未婚私生女麗瑟爾(1902—1903?),不過在1903年到1919年愛因斯坦娶了米列娃,後來米列娃為愛因斯坦生了兩個兒子漢斯?阿爾伯特與愛德華。
愛因斯坦罕見童年舊照
愛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愛爾莎是他的堂姐和表姐,他們的母親是親姐妹,
愛因斯坦與他的第二任妻子愛爾莎
他們的曾祖父都是魯普特·愛因斯坦。這個婚姻從1919年到1936年愛爾莎逝世。愛因斯坦的二兒子愛德華受米列娃家庭遺傳的影響患精神分裂,壹生未娶。大兒子漢斯?阿爾伯特是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的水利工程教授,有三個孩子,大兒子伯恩哈德·凱撒·愛因斯坦是壹名物理學家,二兒子Klaus Martin (1932–1938),以及養女。伯恩哈德·凱撒·愛因斯坦有五個孩子,其中最小的孩子成為了壹名醫生。
[編輯本段]愛因斯坦的軼事
愛因斯坦逃學記
1895年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才可以不必回來服兵役。由於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壹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意大利與父母團聚。
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麽辦呢?壹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壹個自以為不錯的點子。他請數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說他數學成績優異,早達到大學水平。又從壹個熟悉的醫生那裏弄來壹張病假證明,說他神經衰弱,需要回家靜養。愛因斯坦以為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
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麽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願,也顧不得什麽了。他只是為自己想出壹個並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後來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韋伯先生的慧眼
愛因斯坦十六歲時報考瑞士蘇黎世的聯邦工業大學工程系,可是入學考試卻告以失敗。看過他的數學和物理考卷的該校物理學家韋伯先生卻慧眼識英才,稱贊他:“妳是個很聰明的孩子,愛因斯坦,壹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但是妳有壹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妳不想表現自己。”
愛因斯坦罕見青年舊照
韋伯先生是講對了,愛因斯坦在數學方面可以說是“天才”,他在12歲到16歲時就已經自學學會了解析幾何和微積分。而對於不想表現自己這個“缺點”,他也是“死不悔改”。他晚年寫給朋友的信中說:“我年輕時對生活的需要和期望是能在壹個角落安靜地做我的研究,公眾人士不會對我完全註意,可是現在卻不能了。”
成功的秘訣
有壹次,壹個美國記者問愛因斯坦關於他成功的秘訣。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還是二十二歲的青年時,我已經發現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這公式的秘密告訴妳,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說廢話!這公式對我有用,我想對許多人也壹樣有用。”
愛因斯坦性格類型:intp-智多星類型
拒絕出任以色列第二任總統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誕生,但不久以色列與周圍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便爆發了。已經定居在美國十多年的愛因斯坦立即向媒體宣稱:“現在,以色列人再不能後退了,我們應該戰鬥。猶太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在壹個對他們存有敵對情緒的世界上生存下去。”1952年11月9日,愛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總統魏茨曼逝世。在此前壹天,就有以色列駐美國大使向愛因斯坦轉達了以色列總理本·古裏安的信,正式提請愛因斯坦為以色列***和國總統候選人。當日晚,壹位記者給愛因斯坦的住所打來電話,詢問愛因斯坦:“聽說要請您出任以色列***和國總統,教授先生。您會接受嗎?”“不會。我當不了總統。”“總統沒有多少具體事務,他的位置是象征性的。教授先生,您是最偉大的猶太人。不,不,您是全世界最偉大的人。由您來擔任以色列總統,象征猶太民族的偉大,再好不過了。”“不,我幹不了。” 愛因斯坦剛放下電話,電話鈴又響了。這次是駐華盛頓的以色列大使打來的。大使說:“教授先生,我是奉以色列***和國總理本·古裏安的指示,想請問壹下,如果提名您當總統候選人,您願意接受嗎?”“大使先生,關於自然,我了解壹點,關於人,我幾乎壹點也不了解。我這樣的人,怎麽能擔任總統呢?請您向報界解釋壹下,給我解解圍。” 大使進壹步勸說:“教授先生,已故總統魏茨曼也是教授呢。您能勝任的。”“魏茨曼和我不壹樣。他能勝任,但我不能。”“教授先生,每壹個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壹個猶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愛因斯坦被同胞們的好意感動了,但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委婉地拒絕大使和以色列政府,而不使他們失望,不讓他們窘迫。不久,愛因斯坦在報上發表聲明,正式謝絕出任以色列總統。在愛因斯坦看來,“當總統可不是壹件容易的事。”同時,他還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話:“方程對我更重要些,因為政治是為當前,而方程卻是壹種永恒的東西。”
不拘小節的大師
有壹次,他要把墻上的壹幅舊畫換下來,就搬來壹架梯子,壹步壹步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壹個問題,沈思起來,忘記自己在做什麽了,猛的從梯子上摔下來。摔到地上以後,他顧不得疼痛,馬上想到:人為什麽會筆直地掉下來呢?看來物體總是沿著阻力最小的線路運動的。愛因斯坦想到這裏便馬上站立起來,壹瘸壹拐地走到桌邊,提筆把自己的這個想法記了下來。這對他正在研究的問題——相對論有很大的啟發。
“老年運動家”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是壹位成就輝煌的科學家。他從小喜歡運動,壹生堅持不懈,直到老年,人們尊重地稱他“老年運動家”。
有人認為科學家都是成天坐在試驗室,擺弄機器,計算數據,生活單調,性格孤僻。其實,不少科學家把生活安排得非常豐富多彩,充滿生氣,愛因斯坦就是壹個典型例子。他在學習或工作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仍抽空參加多種文體活動,尤其喜歡爬山、騎車、賽艇、散步等體育活動。有人形容他工作時的勁頭“簡直象個瘋子,似乎有使不完的精力。”壹位偉人說過: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愛因斯坦這種充沛的精力,正是來自他的合理休息和經常鍛煉的結果。
愛因斯坦於1879 年3月14日誕生在德國北部的烏爾姆城,父親是電氣工程師。在家庭的薰陶下,他愛上了科學,不僅善於思考問題,而且喜歡文體活動。15歲時,全家離開德國來到意大利。後來,他考取瑞士蘇黎世工業大學,盡管每天學習任務緊張,仍抽出壹定時間散步,節假日還要出外旅遊或劃船。愛因斯坦的這種愛好,不單是從興趣出發,而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他常對人說:學習時間是個常數,它的效率卻是個變數,單獨追求學習時間是不明智的,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習效率。他認為必須通過文體活動,才能獲得充沛的精力,保持清醒的頭腦,愛因斯坦還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總結出壹個公式,即X=A+B+C。X代表成就,A代表勞動,B代表休息和活動,C代表少說廢話。他把這個公式的內容,概括成兩句話:工作和休息是走向成功之路的階梯,珍惜時間是有所建樹的重要條件。
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取得偉大成就以後,在世界上獲得了很高的榮譽,但是他從來不圖虛名,生活壹直艱苦簡樸。進入中年以後,才華橫溢,成就越來越大,不少國家請他去訪問和講學。有壹次,他去比利時訪問,國王和王後特地成立了壹個接待委員會。那壹天,火車站上張燈結彩,鼓樂齊鳴,許多官員身穿筆直的禮服,準備隆重地歡迎這位傑出的科學家。火車到站以後,旅客紛紛走下車來,卻不見愛因斯坦的影子,他到哪裏去了呢?原來,他避開了那些歡迎的人,壹位頭發灰白又蓬亂的老人壹手提著皮箱,壹手拿著小提琴,由小車站步行走向王宮。負責招待的人沒有迎來貴賓,正在焦急地向王後報告,愛因斯坦風塵仆仆地來到了。王後問他:“為什麽不乘我派去的車子
愛因斯坦搞怪的壹面
,偏偏徒步而行呢?”他笑著回答說:“王後,請不要見怪,我平生喜歡步行,運動帶給了我無窮的樂趣."
愛因斯坦晚年時,還堅持勞動堅持鍛煉,他經常從事壹些家務勞動和栽花、澆水、剪枝,還經常邀請朋友去爬山,有意識地磨煉意誌,鍛煉身體。有壹次愛因斯坦和居裏夫人及其兩個女兒,興致勃勃地攀登瑞士東部的安加丁冰川。他們按照登山運動員的要求,身背幹糧袋,手持木拐杖,順著山徑往上爬。在旅途中,愛因斯坦談笑風生,十分活躍,好像年輕人壹樣。從此,人們贈給他壹個光榮的稱號:“老年運動家”。
[編輯本段]愛因斯坦與中國
早在1919年,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開始介紹到中國,特別是通過1920年英國哲學家羅素來華講學,給中國學術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愛因斯坦本人的目光也曾壹次次地投射到古老而陌生的中國,1922年冬天,他應邀到日本講學,往返途中,兩次經過上海,壹***停留了三天,親眼看到了處於苦難中的中國,並寄予深切的同情。他在旅行日記中記下“悲慘的圖象”和他的感慨:“在外表上,中國人受人註意的是他們的勤勞,是他們對生活方式和兒童福利的要求的低微。他們要比印度人更樂觀,也更天真。但他們大多數是負擔沈重的:男男女女為每日五分錢的工資天天在敲石子。他們似乎魯鈍得不理解他們命運的可怕。”“愛因斯坦看到這個在勞動著,在呻吟著,並且是頑強的民族,他的社會同情心再度被喚醒了。他認為,這是地球上最貧困的民族,他們被殘酷地虐待著,他們所受的待遇比牛馬還不如。”(許良英等編譯《愛因斯坦文集》,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20、21頁)十幾年後(1936年),愛因斯坦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與前來年進修的周培源第壹次個別交談時就說:“中國人民是苦難的人民。”他的同情是真摯的、發自內心的,不是掛在嘴上,而是付諸行動的。
1931年“九壹八”事變發生,日本從東北作為突破口侵略中國的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當時的國際社會卻表現出無奈和無能,當年11年17日,愛因斯坦公開譴責日本侵略東三省的行徑,呼籲各國聯合起來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可惜回音空蕩。1932年10月,“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毛澤東語)、中國***產黨的創始人陳獨秀(時已被開除出黨)在上海被捕,他和羅素、杜威等具有國際聲望的知識分子聯名致電蔣介石,要求釋放。1937年3月,主張抗日的沈鈞儒、章乃器、王造時、史良等“七君子”鋃鐺入獄後,他又聯合杜威、孟祿等著名知識分子通電援救,向國民黨當局施加道義的壓力。1938年6月,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他還和羅斯福總統的長子壹同發起“援助中國委員會”,在美國2000個城鎮開展援華募捐活動。
愛因斯坦是真正的世界公民,他的愛是沒有國界的,他對中國的感情沒有任何功利色彩,完全建立在人類的同情心和強烈的人道主義情懷之上。他的思想也對中國日益產生深刻而久遠的影響,“九壹八”事變後不久,還在讀初二的少年許良英就是他的熱情崇拜者,希望長大了做壹個像他那樣的科學家。1934年,愛因斯坦的文集《我的世界觀》在歐洲出版,幾年後(1937年抗戰前夕)就有了中譯本,是留學法國的物理學教授葉蘊理根據法文譯本轉譯的,由於國難當頭,這本書並沒有引起多少反響,但青年許良英在1938年上大學前有幸買到了壹本,並認真精讀了壹遍,深受啟發,開始嚴肅地思考人生的意義、人與國家的關系等問題,愛因斯坦的許多至理名言令他終生難忘,愛因斯坦的形象在他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始終占有重要的地位。1955年,愛因斯坦去世後,許良英和周培源都曾發表長篇悼念文章。不幸的是1968年到1976年的8年間,愛因斯坦在中國竟成了“本世紀以來最自然科學領域中最大的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四人幫”掀起了壹場荒誕的批評愛因斯坦運動,好在多數科學家不予理睬,實際上進行了抵制。1979年,北京還隆重舉行了愛因斯坦誕辰100周年的紀念大會。
[編輯本段]重要貢獻
詳情請查詢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