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人生格言 - 杏林史話——懸壺濟世權愛棠

杏林史話——懸壺濟世權愛棠

(十三)懸壺濟世權愛棠

文/康橋

權愛棠,字國仁,甘肅省武威市人。生於1889年,卒於1965年,終年76歲,是久負盛望、譽滿隴右的知名老中醫。

愛棠幼年就讀私塾,15歲隨父宦遊,教讀經史,並學習岐黃之術。其父尚忠,是清末進士,兄弟國敬熟讀史書並擅長醫術,以治內傷脾胃病見長。

愛棠出身於儒門世家,自幼就奠定了醫文並茂的堅實基礎,壹直喜歡易理,精書法善國畫,其功力可與醫術相媲美。20歲畢業於甘肅省舊政法專門學校,早年曾在武威中學任教, 後應聘至綏遠省實業廳任咨議。

1942年,被吉鴻昌將軍委任為綏遠省警察廳醫官。委狀題有《都統訓言》,其中道:“清,冰潔玉溫懸鏡臨民,流泉止水不著壹塵;慎,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淵淵夜思詳人所略;勤,運璧惜陰壹刻千金,堅苦卓絕日新又新;廉,取與辭受壹介弗荀,耿耿孤忠有為有守;明,眉睫千裏燭照靡遺,英氣內斂才大心細。”十句格言以清、慎、勤、廉、明五字概之,以資勉勵愛棠立身拯民,濟世活人為立本。

愛棠幼承庭訓,銘記先公“為醫濟人”的遺訓,所以,他並未在仕途上發展,而是於1929年返鄉在武威行醫。抗日戰爭前夕,金城(蘭州)著名醫家柯與參先生邀他到蘭州任國醫分館任主任,創辦醫刊,培育杏林人才。在該館任職期間,偽中央政府有取締中醫的意圖。消息傳開,群情激憤,舉國嘩然。愛棠耳聞目睹偽國民政府扼殺中醫之舉,深感憤慨,偕同柯老等同道聯名上書請願,據理抗爭。在國內中醫界的抗議和全國人民的聲援和支持下,偽政府不得不取消前議。

1938年,受柯與參先生的委托,愛棠攜眷返鄉籌建武威國醫支館,遭到地方政府和反動軍閥的幹涉,逼迫停辦。他欲承繼先賢、啟迪後學的誌向未能實現,但未因此而氣餒,更是以堅強的毅力,懸銅牌於市,以濟世活人、教書育人為己任,扶危救厄,帶徒授業。

新中國成立後,他隨80歲高齡的中醫婦科名家劉慎諸壹起,扶杖步行城郊農村普種牛痘,預防天花,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

愛棠德高望重,為人正直,診病省疾時不分貧富貴賤,壹視同仁,並常向貧苦就診者饋贈藥品。20世紀30年代,他從京城帶回許多珍貴藥品,不到10年在濟困扶厄中饋贈壹空。他壹直說:“古之為醫者每常自己制藥,則近可視親,遠可濟眾。”並告誡門人“為醫者首在立品,況其性命在我掌握中,此豈同兒戲,若壹涉利心,則貧富攻視,致人之生死於不顧,非良醫之所為也。”

他治學嚴謹,誨人不倦,曾傳授多人醫術,是壹位受人敬重的嚴師。晚年雖臥病簡出,仍教子女於床前繼承家業。壹生忙於診務。求診者接踵其門,無暇著述問世,晚年寫成《續名醫類案》《傅青主先生女科歌訣》,成稿未能發行。

他壹生深研中醫經典,旁及諸子百家,擷取眾長,不拘壹格,兼容並蓄,勤於實踐,診病問疾無不成竹在胸。對同道,不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非常謙虛。他常言道:“醫學浩如煙海,經驗各有所長,為醫者既不可偏執己見,亦不當輕譏同業。應取人之所長,補己之所短,相資並用,庶多壹點經驗則少壹點謬誤。”

20世紀40年代,愛棠曾診治壹高燒患兒,用清平消導之劑而無效,後經延某醫投調胃承氣湯壹劑而熱退。愛棠得知後索要其方,看後說:“此彼之所長,吾之所不及也。”

權愛棠壹生為繼承發揚祖國醫學,培育人才,扶厄救傷而奮鬥了壹生,不幸因患肝癌於1965 年逝世。他平生潛心醫學而禪精竭慮,堪稱壹代名醫。

作者簡介 :張強(康橋),男。依崆峒山,傍涇河水。生桫欏塬,學哈爾濱。年逾五十,歷經風霜。出身醫科,偏愛詩文。弄情筆墨,習修武學。“蘭馬”擁躉,萬步有約。運動達人,健康橋梁。曾在《散文選刊》《家鄉》《飛天》《甘肅日報》《平涼日報》《甘肅農民報》等媒體發表散文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