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人生格言 - 英雄孤冢有人煙,書生意氣傳世人。賓陽,壹座溫暖著歷史的城市

英雄孤冢有人煙,書生意氣傳世人。賓陽,壹座溫暖著歷史的城市

賓陽縣,隸屬南寧市,賓陽被石山與土山環繞,中部是廣西第三大沖積平原,肥田沃野,農品豐富。

連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也驚嘆其“平疇壹望天豁嵐空,不意萬山之中,復有此曠蕩之區也。”

壹方水土壹方人,這裏英雄豪傑代出,書香文人輩有。這裏鐘靈毓秀,人傑地靈,壹起來感受賓陽風貌吧。

曾經蔡家的地盤,但如今已經“充公”,成為國家AAA級景區了。曾經是地位的象征,如今也是文化的傳承。

明朝正德年間蔡家在這裏購地建宅,由於戰亂等原因古宅被毀,如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古宅由蔡氏書院、蔡氏書香古宅群、小金洋樓、洋房及其附屬建築所組成。

典型的清代磚瓦結構建築,占地面積約5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有房189間。

主體建築為三進式格局,正廳最高,體現至高無上的地位,各廳之間左右均有首廊連接,中間有天井,形成“四水歸堂”的建築格局,亦有“四方聚財”的寓意。

房屋雕梁畫棟、飛檐走檁,還有“福祿壽”等篆文圖案,整個建築群顯得莊嚴氣派,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底蘊,被稱為南方的“喬家大院”。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蔡氏古院透溢著氤氳書香,繚繞至今綿延不息。

從明朝中葉開始,蔡氏家族便成立私塾蘭桂書院,讓子孫接受嚴格的私塾教育。並建廟長期供奉孔子,以儒家思想教育後代。

如此便形成了世代相傳、歷時不移的讀書之風。500年來,500多人的蔡村先後培育了200多名讀書人,代有人才出,成為廣西聞名的書香世家。

如今,縣裏不少讀書人,考前會自發地來到古院拜祭,以求能考出好成績。

賓陽縣大橋鎮大程村是程思遠先生的故鄉,村口門牌上有副對聯曰:“門名萬代七星朗麗棟梁成,道坦千秋九裏和諧英傑出”。

程思遠(1908年—2005年),賓陽人。羅馬大學研究生畢業,政治學博士,可以說是“鍍金海龜”了。

回國的他憑借著自己壹身才智成為了民國時期桂系軍閥的智囊團,李宗仁的首席秘書。

參與了謀劃反對蔣介石甚至逼其兩次下野,幫助李宗仁競選副總統成功等壹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後任中國和平統壹促進會會長、全國政協常委和副主席等職務。

晚年他還撰寫了《蔣李關系與中國》、《李宗仁先生晚年》、《白崇禧傳》等書籍,留下了不為人知的歷史壹筆。

程思遠故居分6個部分:毓秀大程、年少思遠;投筆從戎、上下求索;助李歸國、獲贈近之;參政議政、心系統壹;情系家鄉、振興賓陽;地傑人靈、賓陽之子。

是壹處嶺南民居風格的泥墻青瓦房建築。現已成為賓陽縣集紀念性、教育性、觀賞性為壹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著名旅遊景點。

昆侖關旅遊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是全國規模較大、石質文物最多、保存最為完好的抗戰紀念地之壹。

賓陽在抗日戰爭時期,曾三次被日軍入侵。第壹次“昆侖關戰役”,第二次“賓陽會戰”,第三次,卻是勞動人民的自發抵抗。

1938年12月4日,日軍占領昆侖關。雙方以昆侖關山地為界,形成對峙。這便是“昆侖關戰役”的開始。

12月17日,及川少將率領支隊乘坐數百輛大卡車,浩浩蕩蕩地從南寧出發。在坦克炮火的突襲中,成功地打響第壹炮。

12月22日,日軍已瀕臨彈盡糧絕,日機雖空投彈藥和食物,但是,大多被我軍截了過來,雙方已是短兵相接狀態。

23日上午十壹時,日軍旅團長中村中彈,其殘部拼死突圍,隔日受到近距離機槍掃射,當即斃命,於是日軍主力被殲,此後賓陽人民獲得數年的平靜生活。

而民國33年(1944年)冬,賓陽再度淪陷。

在此近七個月的時間裏,國軍基本沒有軍隊駐縣作戰,更多的是民間的自衛軍,民團,抗日義勇軍。

不管是有組織的,沒組織的, 在賓陽各地,村自為戰,人自為戰,壹處槍響,八方馳援,死守家園。

“馬革裹屍還英雄”,但這裏的許多墳墓都是空墳,戰死的人們沒有留下他們的東西,卻為我們留下壹片平安的土地。

每壹次抗日的戰役中,飽含著人們的血汗與生死。每壹個死亡人數的背後都是壹場屠殺,人們用血肉之軀壘起的高墻讓賓陽人民守住了家園。

賓陽南街始建於元而成於明,街道兩旁如長龍般綿延不絕的商鋪舊址,古色古香的閣頂吊樓、窗欞柵欄,都向遊客們講述著當年古鎮集市的繁華。

南街北端的南橋又名太平橋,始建於1373年,是賓陽現存最老的石橋之壹,橋下有寶水江流過,此處曾是明清時賓陽八景之冠。

曾有明知州梁魚為寶水河作詩,壹展其漁舟唱晚,春水波漾的無限風光。

“寶水環流幾千丈,壹渡春來壹清漾;鷗依漁父睡晴沙,魚嚼落花吹細浪;白翻凍雪春水奔,綠浸垂楊夜添漲;何當借我洗幹戈,黎庶都歸衽席上。”

這裏的宅居建築已非常陳舊,大多的老人家都很念舊,不願意拆了重建。而更多的年輕人願意住商品房。

所以很長壹段時間,南街青磚石鋪的窄街上,破落陳舊,但也因此保留古香古韻的特色。

如今,古老而神秘的南街,迎來了新的生命,他們帶著宣傳家鄉、發展家鄉的赤誠之心,在這裏造就了屬於他們的“烏托邦”。

白天,漫步南街,兩邊的粉墻黛瓦,鱗次櫛比的小店,輕撫窗欞雕紋,感受光陰帶來的古樸文雅,收獲壹份返璞歸真。

夜晚,南街熠熠生輝,屋檐懸掛的壹盞盞燈籠,紅光曖昧,欲說還休,在每壹個夜晚守著妳心底的故事。

每壹步都能看到古典與現代的巧妙融合,感受到純粹的自然景觀與古樸文化的巧妙互動,閃耀著歷史文化與現代創意碰撞出的美麗火花。

南寧市賓陽鄒圩清水河發源於大明山陳峰北麓。清水河,清澈見底且無汙染,河畔有靈泉,江中有怪石,河魚肉嫩美味。

兩岸群山連綿起伏,形狀各異,山上有奇峰,山裏有幽洞,山水互相映襯,構成壹幅幅美麗的自然景觀。

自江東乘船至沙洲島,全長約20公裏,沿途可飽覽龍口巖洞、八仙巖、娘娘廟、靈泉等20多個自然景點。

龍口巖洞。全長約500米,洞內天然鐘乳石千奇百怪,多姿多彩,有的酷似各種飛禽走獸,栩栩如生,神態各異。

群峰爭舞。將軍山、天馬山、龍口山、張家山等群峰嵯峨,懸崖千仞,石山崔巍,參差錯落,令人嘆為觀止。

娘娘廟。位於河畔的娘娘村邊,為天鵝休憩之寶地,神聖顯靈,許多求子心切的夫婦都慕名前來奉拜。

十裏飛天。巨大渡槽沿江而下,可見壹條巨龍飛舞在廣袤的大地上,這是廣西有名的水利工程——十裏飛天渡槽。

它由電灌站長4760米的大渡槽和水輪泵站長330米的小渡槽組成,雄偉壯觀,氣勢磅礴。

“小荷才露尖尖角”,每到初夏,這片幾百畝的荷花便悄然綻放。在壹片碧綠的荷田裏,點綴著紅的、粉的、白的,清新淡雅,美而不艷俗。

“淡妝濃抹總相宜”,亭亭玉立的荷花在如傘般的荷葉簇擁下擺著各種優雅的舞姿,荷香浮動,沁人心扉,成為炎炎夏日裏壹道美麗的風景線。

不僅是荷塘月色的靜謐之美,每到油菜花開的季節,壹大片的油菜花,金燦燦的連著天邊,與夕陽落日交相輝映。

壹片荷色,壹片璀黃,人置身其中而渺小,又置身於此而溫暖,在這湖光山色中,雲影曦光,盡顯風雅。

白鶴觀是古賓州著名八景之壹,始建於宋代,已有近千年歷史,曾為賓州本埠佛道香火最旺處。

這裏群峰疊翠,山體環狀起伏,前列龜象形勝,後疊鶴嶺梅岡,幽谷泉鳴,溪流飛瀑,鳥語花香。

自古是道徒修身養性、煉丹辟谷的風水寶地,也是文人墨客、達官貴人遊玩的旅遊勝地。

重建擴建後的白鶴觀殿堂宏偉,氣勢壯觀,實為祈福納祥、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在這千年古廟中,白鶴觀以中華道文化、竹文化為主題,建設中華道文化藝術、中華竹文化藝術。

虔誠地燒香祈福,靜下喧鬧的心,感受佛法無邊;又或看溪流飛瀑,享受靈泉的清涼;遠觀竹林聽海,欣賞竹海的波浪。

這裏以道觀、竹海、山泉、水庫、峽谷、瀑布和民俗旅遊為載體,打造廣西最大的,中華道文化體驗的大型生態旅遊休閑度假區。

賓陽是“中國炮龍之鄉”,炮龍老廟坐鎮於賓陽縣賓州鎮中和街,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而炮龍節至今也有150年的歷史了。

炮龍老廟原叫三皇廟,內設黃帝、神農、伏羲神像。

幾百年來,賓州城南老城區的七八條街道的炮龍均匯集該廟進行“開光”,數量由七八條增至20多條。

開光時,"啪啪啪",總指揮準時發出三發信號彈。幾十條龍同時向天地拜幾拜,剎那間萬炮齊鳴,光焰沖天,巨龍舞動。

炮龍節是賓陽最具特色的壹個傳統節日,賓州居民認為舞炮龍吉祥,因此每年此時必舞炮龍以求喜慶狂歡。

炮龍以龍珠、龍牌、鑼鼓、文武場開路,照明及護龍隊首尾隨龍而進,炮龍所到之處,各家各戶夾道相迎。

人們會將事先準備好的鞭炮拿出來燃放,拋向炮龍。有“炮聲不停,龍舞不止”之說,故稱炮龍。

鑼鼓聲、鞭炮聲中,隨著壹首音樂響起,壹條條巨龍在硝煙中騰雲駕霧,壹個個威武雄壯的舞龍人展示著他們的勇猛。

每年農歷正月十壹晚,賓州城都舞炮龍。歡聲越大,來年越順。在炮龍節上,人們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富貴平安。

吸引我的不僅是賓陽獨特的文化,還有讓人吃完都要打包的美食。

賓陽酸粉顧名思義,它有點酸。但又不是酸到五官都能皺起來的那種。

把酸甜的醬水拌到蒸粉托裏,加以紅燒肉、臘牛肉巴、油炸肉、酸豆芽、花生米、蒜末、生辣椒等佐料。

壹碗酸甜可口的賓陽酸粉就出現妳面前啦。壹口下去,酸香激發妳的胃口,微甜的汁水讓妳食指大動,是夏天消暑開胃的必備主食哦!

傳統的賓陽鹽糕有杯糕和碗糕兩種,現在又增添了芋頭糕和七色糕。用瓷制小酒杯蒸的叫杯糕,用碗蒸的叫碗糕。

鹽糕細嫩爽滑,本身有鹽,鮮而不鹹,配上各式調料,吃起風味十足。

天氣涼爽的時候,吃上壹碗,體內感覺到升騰起壹股熱氣,而盛夏食之卻清涼之至,真是妙不可言。

土鯪魚和青竹魚是賓陽人的最愛。土鯪魚肉質脆口,並且魚刺很細,切片後入口不會影響口感。

吃魚生時加三四匙的土榨的花生油,口感醇厚滑膩,將魚生片的鮮凸顯得更淋漓盡致。

在賓陽少數地方,還保留壹種傳統特色吃法。

魚片先浸泡在自制米醋中,等魚片開始泛白變軟,再撈出來食用,魚生裹著米醋香,吃起來香味濃郁。

賓陽縣古辣鎮的大米可是壹絕,其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宋朝。

宋朝時古辣香米已頗具盛名,除供本地食用之外,還遠銷桂中南壹帶,成為最佳的釀酒原料。

用古辣香米米粒大小均勻、晶瑩剔透,蒸煮的米飯柔軟濃香,軟而不粘,冷不結硬,口感極佳。

煮出來的米飯柔軟濃香,清香四溢,久而久之,成為了不少群眾壹日三餐必不可少的主食。

2017年 “古辣香米”成為繼“黎塘蓮藕”後,是賓陽第二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俗話說“夏采蓮子冬挖藕”,民間更有“蓮藕壹身寶,吃藕最養人”的說法。用黎塘蓮藕煮出來的湯,簡直是吃貨們的天堂。

賓陽縣種植蓮藕已有六七百年歷史,全縣蓮藕主要盛產於黎塘等鄉鎮。

賓陽蓮藕皮色乳白,質脆微甜。無論是煮湯還是炒菜都非常美味。

喝湯時,排骨的鮮香,粉粉糯糯的蓮藕,壹口熱乎乎的湯,壹冬天的溫暖。

過年的時候,媽媽買來壹些蓮藕,準備好的肉餡夾入蓮藕片中,掛上面糊,丟進翻滾的熱油中。

金黃的藕夾,壹口香脆,壹口肉香,饞的我現在就想回家過年了!

在這個距離南寧1個小時車程的縣城裏,有著紅色的土地,青湖的天空,天藍的河流。每壹處又如膠片般記載著黑白的歷史。

歷史變得灰白,但賓陽人用他們的生活重新描繪多彩,也為賓陽這片土地,重新書畫壹幅寧靜溫柔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