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上班族》影片的開頭令人 不舒服,確切的說,是像銀幕反派的惡行壹樣,喚起壹種嫌惡感。地鐵到站,人人排隊入司,活力的泯然與做作的亢奮構成荒誕的並置,會計精英出場那段更是極盡嘲諷,仿佛寫字樓精英都在高度職業化的制度約束下成為喪失個性的工作機器。反烏托邦電影,就常常用這種高度整齊劃壹的群體行為,來激發觀眾的反感。這個華麗麗的人性地獄,跟《黑社會》開頭的結拜儀式,人人循規蹈矩,儀態端莊,“不分老中青上下壹心”的高度職業做派,就像幫派分子誓死效忠壹樣,充滿了儀式感。然而沒多久,黑社會迅速開撕,上班族們作為生物人的私心和私情也沖破了職業人的高貴偽裝,上演壹出出涕淚交加的悲喜劇來。哈哈,這種先建制後解構的戲碼,真是老杜的拿手好戲。
有評論多將此片形容為“職場黑社會”。兩片有壹樣十分接近,就是不搞梗不驚人死不休的劇情波折。這與老杜拍《單身男女》壹定要奇遇巧合連環爆炸的路子,正好背道。那些職場計謀,並沒有懸疑電影出人意料的震驚時刻,有個朋友說略失望,沒有想象中職場男女螳螂黃雀火花四濺的高智商撕逼。就好比看了黑社會,也有很多自詡熟悉幫派生活的圈內人表示不屑,說香港黑幫哪是那個樣子的。但這恰恰是杜氏電影的專項和魅力,若僅僅復制現實,朝九晚五多的是,緋聞八卦勾心鬥角,上班天天可見,何必花錢去影院看個仿制版本。 更何況,這個張艾嘉編劇的故事之所以耐看,不在於多麽峰回路轉,絕殺俗套,它賦予我們壹個近乎全知的視角,通覽壹切。那些打著小九九,在理智、情感、好奇與欲望之間掙紮的男女,是如何不可避免地走向壹錘定音的結尾。從角色唱唱跳跳開始就在告訴我們,它是寓言也好,格言也好,反正不是寫實的。片中充滿顯而易見的象征意涵,比如那部直達71樓的電梯,不斷成為陳奕迅夢中的殺人機器。杜氏電影裏,頭腦冷靜不感情用事者,笑到最後的機會總是更大,就像《黑社會》的阿樂,《以和為貴》的吉米仔,再早壹點,還有《暗花》的洪先生。影片結尾,勝者似乎傾盡了全部的智慧,才表現出並不算驚艷的城府,但我們願意陶醉在那塵埃落定後昌亡驟分的情緒中。現實裏,我們的視角是狹窄的,想象是受限的,個人情感會幹預判斷,幾乎沒有可能領略這樣大合唱式的華彩棋局。 企業高管被金融賭局逼得走投無路,那些股市大動蕩的段落,有來自《奪命金》的親切延續感。印象深刻的還有那句“我要報警”,瞬間想起當年的那些“我們去自首吧”,“火是警方臥底”等等。經過《放逐》,《鐵三角》,《奪命金》那些尷尬的蛇足後,老杜通過《毒戰》證明自己捏實了審核門道,而《華麗上班族》告訴我們他進壹步學會了與體制***舞。北上的香港導演都有類似的訴求,考慮到題材的敏感性,幾乎沒人能比老杜做的更好,不信,比比前不久林嶺東那部《謎城》。作為銀河映像的影迷,我們都對《大只佬2》、《黑社會3》翹首已久,也許,是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