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人生格言 - 學習唐太宗的用人之道收人收心收天下

學習唐太宗的用人之道收人收心收天下

唐太宗的管理格言可以用16個字來概括:“戰勝自己,讓自己成為可訓練的人,讓自己的才能成為可能,節儉,慷慨,熱愛人民”。在今天的中國,許多企業家和管理者都非常欽佩唐太宗的管理技巧和個人魅力。他們非常推崇唐太宗的李世民作為中國歷史上的頭號CEO,並將他的管理技巧運用到現代管理中。

壹、人才選拔

重視、尊重和培養人才是唐太宗成功興國的首要策略。他善於選賢任能,培養直諫的氛圍,使天下人才皆可為他所用,集中了大眾的智慧。他認為“洗耳恭聽必有光明,獨聽必有黑暗”,堅持“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重要思想。為了紀念壹代名臣鄭偉,他還說了壹句千古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看出得失。”.這些都是唐太宗留給後人的閃光智慧和寶貴財富。他的領導才能和管理智慧,為歷代統治者和有識之士所稱道。

用人企業,關鍵是看得準,用得準。這樣,人才會立刻出現在妳面前,否則即使他們站在妳面前,妳也未必能看到。唐朝人韓愈說:“天下有伯樂,而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見,伯樂不常見。”問題不是有沒有人才,而是有沒有發現人才的“伯樂”。

第二,使用人才

諫官魏徵是典型的“反人才”。他經常對唐太宗的缺點和不足直言進諫,多次讓唐太宗威嚴掃地。貞觀十三年,0755至79000上學,尖銳地指出唐太宗十個方面的缺點和不足,令唐太宗十分尷尬。然而,唐太宗壹直視魏徵為難得的賢者,重用他。即使在尷尬之後,他還是把十漸不克終疏屏列為自己的執政座右銘。正是有了鄭偉的“反才”和唐太宗對待“反才”的大度,大唐的根基才穩固,貞觀盛世才出現。

在企業中,只有信任下屬,用人不疑,才能與下屬建立親密關系,團結壹心,做好事。每個下屬都渴望獲得領導的信任。如果領導高度信任下屬,讓他們大膽工作,那麽就會鼓勵下屬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願意積極工作,變革創新,對工作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第三,熱愛人才

唐太宗可以不考慮親疏、仇怨、派系、出身而選擇人才。在唐初的上層管理集團中,戊己為長孫皇後之兄,方為隋朝舊臣,張航誠原為平民,馬周本為中郎將昌河的公仆,為政敵李的謀士。這些人後來成為中流砥柱,為唐朝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

同時,唐太宗不僅重用士族地主杜如晦、高士廉等人,還重用平民地主肖恩、侯,打破了魏晉以來任用士族地主為官的習俗。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敢於突破民族偏見的藩籬,選拔少數民族人才。如貞觀六年,鐵勒族酋長齊鶴立為領軍將軍;十四年來,土耳其人阿史那隼被任命為將軍;之後被突厥執拗命名為安國公。

李嘉誠從壹個卑微的打工仔成為香港首富,“長江”企業從壹個破舊的小廠成為龐大的跨國公司。他的巨大成功與他的用人之道分不開。李嘉誠的企業之所以取名為“長江”,是因為它對細流不挑三揀四,氣度很大

“救民至上”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唐太宗親身經歷了隋末的社會動蕩,目睹了龐大的隋朝的迅速崩潰。為了避免重蹈隋朝的覆轍,給國家帶來和平與穩定,唐太宗首先確定了治國的大政方針。這種“救民”思想是他吸取隋朝教訓,論述歷代興衰的最重要的治國思想。他深知“民為國之本,國之本為國之本”的道理,從而認識到救民就是讓百姓生活安定。只有穩定了民心,國家才能長治久安,才能富強,這才是最重要的“君道”。

不幸的是,今天許多企業經理對他們的下屬不夠尊重。他們下達強硬的命令,進行粗暴的指揮、控制和監督,甚至隨意訓斥和醜化下屬,不顧及他們的感受,甚至無視他們的想法和意見。他們認為這樣可以讓自己變得更高、更聰明、更理性、更權威。事實上,這種做法並沒有讓他們看起來更聰明,相反,這是愚蠢的。

第五,找到激情

在唐初歷次統戰中,李世民沖鋒陷陣的例子數不勝數。在與王的對抗中,他命令秦、翟帶領騎兵輪流進攻敵陣,而他自己則輪流參加每壹次進攻,並帶隊擔任前鋒。李世民總是領先。壹次,他帶著500騎兵在前方地形巡邏,被敵軍騎兵包圍。敵人的丹熊心被直接帶到李世民,尉遲敬德跳了出來,把丹熊心刺下了馬,並掩護李世民突出重圍。

只有領導帶頭示範,以身作則,努力工作,這種熱情和精神才會影響下屬,讓大家形成積極向上的態度和溫暖的工作氛圍。可以說,領導者的表率作用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影響力,是無聲的命令,是最好的示範,對下屬的行動是極大的激勵。

從某種意義上說,領導是群眾中壹級組織的代表,他們的壹言壹行對每個人都有很大的影響。很多時候,領導說的不是真心話,別人卻能聽出妳話中的弦外之音。領導壹定要謹慎,不該說的不說,不該說的不說;妳要約束自己的言行,這樣妳的言語壹定要及時、恰當、適度。這樣才能壹點壹滴積累自己的權威,創造優秀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