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廟裏的神”:哲學在壹個民族中的地位就像是廟裏的神,是壹個民族的靈魂所在。壹個沒有哲學的民族就像沒有神供奉著的廟。壹個沒有神的廟不足以稱為廟,壹個沒有哲學的民族同樣不足以稱為民族。
西方的哲學界曾認為中國是個沒有哲學的國度。中國不少學者則認為中國有哲學,但缺乏西方那種重邏輯理性分析的哲學,意即中國哲學並非西方框架內的哲學。
2,“廝殺的戰場”:古往今來,哲學派別林立,思想紛呈,各派哲學相互批判辯難,甚至相互否定,因此哲學就猶如壹個千軍萬馬廝殺的戰場,各派哲學在此馳騁沖殺。但是廝殺的結果並非是屍橫遍野,壹無所留。在各派哲學思想的相互否定批判下,哲學壹步步向縱深處發展。所以在各派哲學的角逐中,沒有哪派哲學獲勝,而最終獲益的只是哲學自身。
維特根斯坦說:“在哲學中,競賽的獲勝者是能夠跑得最慢的人。或者:最後壹個到達的人。”
3,“花蕾,花朵和果實”:植物長出花蕾,而後開出花朵,再後結為果實,由花蕾到花朵到果實,是逐壹替代的過程。自哲學誕生起,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哲學思想派別。後起的哲學並非憑空而生,它總是在批判和繼承前期哲學的基礎上另有發展,它不可能完全脫離已往的哲學,而是在更廣闊的視野下和更新的領域裏取得自身的立足之地。這就如同由花蕾到果實,是逐壹替代的過程,體現了在否定中的自我發展。按列寧的說法就是螺旋式逐漸上升。所以黑格爾認為,哲學是歷史性的思想,哲學史是思想性的歷史。真理在於這個不斷變化發展的生命的整體。
懷特海說:“歐洲哲學傳統最確實的壹般的特征是,它由對柏拉圖的壹系列腳註構成。”
4,“密納發的貓頭鷹”:希臘神話中智慧女神密納發肩上的貓頭鷹,是智慧和理性的體現。貓頭鷹的壹個特點是在黃昏起飛。黑格爾借這個譬喻說明“哲學的認識方式只是壹種反思——意指跟隨在事實背後後面的反復思考。”另外它還暗示,哲學家經歷長久的沈思,等待瓜熟蒂落的那壹刻,猶如貓頭鷹等待黃昏的來臨,然後展翅飛翔。這似乎給哲學研究者壹個深刻的啟示:進入深邃復雜的哲學領地,註定得甘於寂寞。
5,“消化與生理學”:黑格爾認為,哲學反思並非有些人認為的“是我們達到永恒或真理的主要條件,甚至是唯壹條件。”他說,“這種說法,無異於認為在沒有知道食物的化學的、植物學的或動物學的性質以前,我們就不能飲食;而且要等到我們完成了解剖學和生理學的研究之後,才能進行消化。”這種說法顯然有悖於情理。所以對於哲學反思的作用不宜無限誇大,以為人類的存在都系於哲學。壹種較為客觀的說法是,不學哲學照樣可以思維,不過學哲學可以更好的思維。生理學不是教人消化的,哲學也不是教人思維的 。研究哲學是訓練思維以達到其它的目的。
在黑格爾的這個譬喻裏也隱含著對康德哲學的批判。康德哲學的主要課題是考察在什麽限度內,思想的形式能夠的達到關於真理的知識。康德特別要求在考察求知以前先考驗知識的能力。黑格爾認為這會引起壹種誤解——以為在得到知識以前已在認識,他打了另壹個異曲同工的譬喻說,那是認為“在沒有學會遊泳以前勿先下水遊泳”。黑格爾提出“我們必須在認識的過程中將思維形式的活動和對於思維形式的批判結合在壹起”,“必須由其(思維形式)自身去規定自身的限度,並揭示其自身的缺陷”。這即是他所謂的思想的“矛盾發展”。
警惕譬喻的陷阱!——試想壹個思想可以采用不同的譬喻方式,而壹個譬喻方式又可以用來闡述不同的思想。我們怎麽能夠相信譬喻說服力呢?譬喻只是壹種修辭,譬喻自身可以為真,但思想不會因譬喻而更真,更具說服力。可怕的譬喻!因為譬喻與思想的邏輯常項並不完全相對應,但譬喻自身的思想卻經常使思想偏離自身軌道而納入譬喻自身的思想的軌道,從而走向謬誤。
誠然,不學生理學並非不能消化,但是不懂遊泳卻冒然下水無疑是危險的。康德“要求在考察求知以前先考驗知識的的能力”是在為哲學尋求壹個穩固的起點,從而能夠建立壹個可靠的“彼岸世界”。康德無疑是審慎的。但黑格爾可能受其譬喻自身的思想和類似思維方式的影響,認為起點可以是壹個假設,而讓思維對這個假設的思想進行思想,思維考察思維自身,然後回到起點。這種思想檢驗思想自身的“矛盾發展”,確實可以揭示其自身的缺陷,但是它如何能夠證明自身的真理性呢,又如何能夠達到他的“絕對”和“真理”呢?馬克思看出了這裏的破綻,提出在實踐中檢驗思想。尼采對黑格爾感到失望,認為人類所有的知識只是對本體的虛構,從而提出要重估壹切價值。
6,“同壹句格言”:黑格爾曾說,同壹句格言從壹個飽經風霜的老人的口裏說出與從壹個未經世事的年輕人口裏說出,其效果是全然不同的。壹個老人口中的格言可能浸透了他所有的人生閱歷,他已給這句格言賦予了深厚的切身體驗,他口中的格言已非年輕人眼中的壹個普通的知性的道理,而是與生命息息相連的理念,其中包含了無數的升沈榮辱人世滄桑。因此學哲學不僅需要勤於思維,更要浸入主體的生命體驗。當哲學飽含人生體驗,達到壹種審美的境界,才真正體現出理性的偉力。
7,“動物聽音樂”:對大多數哲學門外漢而言,要穎悟哲學的魅力,無異於動物聽音樂。壹個概念的世界,其間思維奏出無聲的樂曲,誰擁有機敏的耳能聽出那美妙的旋律呢?當思想輕微的足音悄然踏至,誰會在胸中升起無限的喜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