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勤學好思,學以致用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望文生義,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壹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被書本牽著鼻子走,而失去主見,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即指此意。而如果壹味空想卻不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鉆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壹無所得。學習與思考是相輔相成的,缺壹不可,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真知。
孔子在《論語·衛靈公》中還說過:“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夏曰:“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西方的哲人康德也說“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
死記硬背而不思考不理解,就做不到活學活用、融會貫通,即使記憶力再好成績也不會太好。
只是善於思考而沒有學習的行動,即使邏輯思維能力再強也會因為知識積累的匱乏而限於空想失敗。
學習知識不理解,不面對現實問題則知識無用。面對現實問題不總結、不學習知識則問題不能解決。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
二、求真務實,合理治學
真理是永恒不變唯真正理。真理是人對於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只有實踐才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壹標準。
1.作秀的“頭懸梁、錐刺股”
孫敬是漢朝信都人。據說他年少好學,博聞強記,而且嗜書如命。晚上看書學習常常通宵達旦。鄰裏們都稱他為“閉戶先生”。
孫敬是只夜貓子,讀書隨時記筆記,常常壹直看到後半夜,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壹覺醒來,又懊悔不已。有壹天,他擡頭苦思的時候,目光停留在房梁上,頓時眼睛壹亮。隨即找來壹根繩子,繩子的壹頭拴在房梁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發拴在壹起。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打瞌睡時,只要頭壹低,繩子就會猛地拽壹下他的頭發,壹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其實不可能)。從這以後,他每天晚上讀書時,都用這種辦法,發奮苦讀。
戰國時期,有壹個人叫蘇秦,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決心要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想睡覺時,就拿壹把錐子,壹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大腿上刺壹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醒來,再堅持讀書。
後來,孫敬憑借著自己讀書的本事成為了壹位大儒,但是並沒有什麽著作或者學說流傳下來,只知道死讀書而成了書呆子。這都是年輕時虛張聲勢,不求實效,長期“頭懸梁”惹的禍。
再說,蘇秦運用合縱之法促成了幾個國家的聯盟。剛開始確實是讓秦國有所畏懼,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反而是六國損失得更多。最後讓秦始皇統壹了天下。要是當初的蘇秦指定壹個國家去輔助,將自己的才華集中發力,可能不會出現這種六國被全滅的結局。
個人覺得蘇秦太過於好高騖遠,好作秀,包括其年輕讀書時的“錐刺股”,究竟能對學習有多大幫助,大家都心照不宣。其人本質上沒有什麽大的抱負,只想著安穩求生,壓根沒有想去建功立業。最終因爭名奪利卻受了“車裂之刑”。
2.愚蠢的鐵杵磨針
詩仙李白幼時厭學,提籠架鳥滿街走,偶到河邊遇壹位在石頭上要把鐵棒磨成繡花針的婦人。之前不知有無“兩人對酌山花開,壹杯壹杯復壹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亦沒甄別老婦人心智是否正常,就被震撼得熱淚盈眶,而後每天努力學習,終有所成。亦給後人留下壓力山大的“鐵杵磨成針,只要功夫深。”
3.想當然的只寐四更
書法家顏真卿年歲漸高,睡眠需要減少,感嘆壯誌未酬身先老,義憤填膺,不能自已,憤筆疾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孰不知,古代報更計時法,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淩晨3點到5點為五更。據顏老所示,每夜只能休息2個小時,我們只能“拍了拍他”。
4.理想狀態的勤能補拙
碩果累累、功成名就的數學家華羅庚先生生前曾意氣風發、鏗鏘有力的教化世人:“勤能補拙是良訓,壹分辛苦壹分才。”意指後天的勤奮能夠彌補先天的不足、缺陷。只要付出壹分辛苦,就能學到壹分能力。作為勵誌之言,確有其用。但,細品祥酌卻不敢茍同。其適用範圍大是有限,因果得失亦大相徑庭。譬如,某弱智後生,令其晝夜不息,勤學苦修,終不能成。其非不勤也,而不得其才,悉因先天不足爾。是故,有朽木不可雕之說。
5.非理性的睡眠剝奪
外有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振振有詞:“人活著的時候不需要有太多的睡眠,因為人死了可以長眠。”內有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蕭紅理直氣壯:“生前何必久睡,死後自會長眠。”初聞者熱血沸騰,義薄雲天;踐行者身心俱疲,每況愈下。
三、業精於勤,行成於思
韓愈·《進學解》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意為學業由於勤奮而專精,由於玩樂而荒廢;德行由於獨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於因循隨俗而敗壞。古往今來,多少成就事業的人是由於業精於勤,行成於思。上士聞道,勤而習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習後經常溫習和實踐所學的知識,不也很令人愉悅嗎?有誌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要把理論的知識和實際的應用有機聯合起來,由淺入深地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學到的東西要經常揣摩,真正地理解其含義以及使用方法和註意事項。
然後按照理論的要求在實踐過程中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再從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學習新的知識來解決,就這樣相互促進學習,逐步加深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
丁俊貴
2020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