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人生格言 - 王維表達思親之情的詩句

王維表達思親之情的詩句

1. 王維關於思親的詩句

王維關於思親的詩句 1.關於思親的詩句有哪些

靜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陰雨 唐白居易 嵐霧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灘聲秋更急,峽氣曉多陰。 望闕雲遮眼,思鄉雨滴心。

將何慰幽獨?賴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經寒食,思鄉淚濕巾。

音書天外斷,桃李雨中春。 欲飲都無緒,唯吟似有因。

輸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江岸秋思 唐杜荀鶴 驅馬傍江行,鄉愁步步生。

舉鞭揮柳色,隨手失蟬聲。 秋稼緣長道,寒雲約古城。

家貧遇豐歲,無地可歸耕。 江上送友人南遊 唐張喬 何處積鄉愁,天涯聚亂流。

岸長群岫晚,湖闊片帆秋。 買酒過漁舍,分燈與釣舟。

瀟湘見來雁,應念獨邊遊。 思鄉作 唐布燮 瀘北行人絕,雲南信未還。

庭前花不掃,門外柳誰攀。 坐久銷銀燭,愁多減玉顏。

懸心秋夜月,萬裏照關山。 冬日山居思鄉 唐周賀 大野始嚴凝,雲天曉色澄。

樹寒稀宿鳥,山迥少來僧。 背日收窗雪,開爐釋硯冰。

忽然歸故國,孤想寓西陵。 雲夢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國遺墟在,登臨想舊遊。

壹朝人事變,千載水空流。 夢渚鴻聲晚,荊門樹色秋。

片雲凝不散,遙掛望鄉愁。 除夜作 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淒然。

故鄉今夜思千裏,愁鬢明朝又壹年。 故鄉杏花 唐司空圖 寄花寄酒喜新開,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問花枝與杯酒,故人何得不同來? 江外思鄉 唐韋莊 年年春日異鄉悲,杜曲黃鶯可得知。 更被夕陽江岸上,斷腸煙柳壹絲絲。

遠望 唐元稹 滿眼傷心冬景和,壹山紅樹寺邊多。 仲宣無限思鄉淚,漳水東流碧玉波。

和三鄉詩 唐高衢 南北千山與萬山,軒車誰不思鄉關。 獨留芳翰悲前跡,陌上恐傷桃李顏。

鄉思 唐薛濤 峨嵋山下水如油,憐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離錦浦,棹聲齊唱發中流。

01.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李白 02. 勸君更進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 03. 日幕征帆何處泊,天涯壹望斷人腸。

——孟浩然 04.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 05.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王勃 06.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07.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蘇軾 08.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王維 09.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

——柳宗元 10.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李商隱 11.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 12. 不知何處吹蘆菅,壹夜征人盡望鄉。 ——李益 13.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14. 悠悠兮離別,無因兮敘懷。 ——徐淑 15. 本知人心不似樹,何意人別似花離。

——蕭子顯 16.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李商隱 17.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李白 18.風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19.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20.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21.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22.酒入愁腸,化做相思淚 23.***看明月慶垂淚,壹夜鄉心五處同 24.濁酒壹杯家萬裏,羌管悠悠霜滿地 25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2.表達思親的詩句有哪些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 杜甫《春望》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其壹》

此心安處是吾鄉。 —— 蘇軾《少年遊·南海歸贈王定國侍。》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 王維《雜詩三首》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壹》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 王灣《次北固山下》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 王維《雜詩三首·其二》

風壹更,雪壹更,聒碎鄉心夢不成。 —— 納蘭性德《長相思·山壹程》

3.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全首

“每逢佳節倍思親”全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譯文 獨自遠離家鄉無法與家人團聚,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壹人而生遺憾之情。註釋1、九月九日:即重陽節。

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想念。

山東:王維遷居於蒲縣(今山西永濟縣),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2、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3、佳節:美好的節日。

4、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5、茱萸(zhūyú):壹種香草,即草決明。

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創作背景 此詩原註:“時年十七。”

說明這是王維十七時的作品。王維當時獨自壹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中國有些地方有登高的習俗。《太平禦覽》卷三十二引《風土記》雲:“俗於此日,以茱萸氣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頭,言辟熱氣而禦初寒。”

賞析 王維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載於《全唐詩》卷壹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劉學鍇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王維是壹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時期就創作了不少優秀的詩篇。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

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這種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概括。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

王維家居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

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壹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第壹句用了壹個“獨”字,兩個“異”字,分量下得很足。

對親人的思念,對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裏面。“異鄉為異客”,不過說他鄉作客,但兩個“異”字所造成的藝術效果,卻比壹般地敘說他鄉作客要強烈得多。

在自然經濟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時代,不同地域之間的風土、人情、語言、生活習慣差別很大,離開多年生活的故鄉到異地去,會感到壹切都陌生、不習慣,感到自己是漂浮在異地生活中的壹葉浮萍。“異鄉”“異客”,正是樸質而真切地道出了這種感受。

作客他鄉者的思鄉懷親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過有時不壹定是顯露的,但壹旦遇到某種觸媒──最常見的是“佳節”──就很容易爆發出來,甚至壹發而不可抑止。這就是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

佳節,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對家鄉風物的許多美好記憶聯結在壹起,所以“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十分自然的了。這種體驗,可以說人人都有,但在王維之前,卻沒有任何詩人用這樣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的詩句成功地表現過。

而壹經詩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現客中思鄉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前兩句,可以說是藝術創作的“直接法”。

幾乎不經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現警句。但這種寫法往往使後兩句難以為繼,造成後勁不足。

這首詩的後兩句,如果順著“佳節倍思親”作直線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轉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難辦到。作者采取另壹種方式:緊接著感情的激流,出現壹泓微波蕩漾的湖面,看似平靜,實則更加深沈。

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登高時佩帶茱萸囊,據說可以避災。茱萸,又名越椒,壹種有香氣的植物。

三四兩句,如果只是壹般化地遙想兄弟如何在重陽日登高,佩帶茱萸,而自己獨在異鄉,不能參與,雖然寫出了佳節思親之情,但會顯得平直,缺乏新意與深情。詩人遙想的卻是:“遍插茱萸少壹人。”

意思是說,遠在故鄉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壹位兄弟──自己不在內。好像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

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這種出乎常情之處,正是它的深厚處、新警處。

杜甫的《月夜》:“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和這兩句異曲同工,而王詩似乎更不著力。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壹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

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

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

佛教有壹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

與孟浩然合稱“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