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壹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壹篇觀後感了。現在妳是否對觀後感壹籌莫展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2022央視紀錄片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央視紀錄片觀後感 篇1在中國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有這樣壹個令人贊不絕口的地方,它是新疆地區最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城市——喀什市。喀什市是壹座以維吾爾族為主要居民的古老城市,民族特色濃郁,是壹個中西亞文化交融的地方。來過喀什的人,都對喀什有著別樣的感情,哪裏的壹景壹物都很值得壹提,各有各的特色。
談到喀什,不得不提到那裏的古老的建築,那裏的絢麗風景,那裏的出名特產。但是,令我最欣賞的,還是那裏的風土人情。
喀什人,激情四溢,精神充沛,給人帶來無限的動力,同時,傳播著他們的熱情。能歌善舞是他們的天性,無論男女老幼,情之所動,興之所至,都會翩翩起舞,引吭高歌。他們的舞蹈有的質樸短小,富有鄉土氣息;有的規模宏大,具有現代色彩:有的粗獷豪放、鮮明跳躍見長,有的以濃郁雍容、深沈悠長顯勝。
喀什人居住的房子,壹般為土木結構的平頂方形平房,上開天窗,房頂可做曬臺或乘涼。住宅多自成院落,院內宅旁遍植花草,栽培桃、杏、梨、葡萄、無花果等。室內沏土坑,墻上掛壁毯,還開有大小不等的壁櫥,飾以各種花紋圖案。
喀什人是壹個熱情好客。崇尚禮儀民族。家裏來了客人,即使素不相識,也會熱情接待。親友相見,握手問候。鄰居間主義和睦相處,互相幫助,誰家有了紅白喜事,鄰裏們都會爭先協助。
喀什市是壹個十全十美的好地方。或許,妳不曾聽到這個陌生的名字;或許,妳並不了解這個地方;但是,聽完我的介紹,想必,妳也被這裏風土人情所感染。我真心的祝福喀什能夠更加繁榮,能有更多的人關註這個好地方,成為舉世聞名的風景區!
央視紀錄片觀後感 篇2“江南”壹直給人壹種嬌美溫婉的印象。在江南,雖然沒有磅礴高聳的大型山脈,但是,卻是中國版圖上,丘陵、低山最為集中的地區。您別小看那些丘陵和低山,那裏邊也藏著說不盡的傳說和奇幻美麗的景象。
浙在江省東南部的括蒼山脈中,有壹個名叫仙居的地方。千百年間,這個靈秀之地,壹直流傳著修道成仙的傳說。百姓們相傳,山中有壹面陡崖絕壁,據說那上面就刻有能讓人得道升仙的神秘天書“蝌蚪文”。
為了壹探“天書”真容,在當地探險隊的幫助下,攝制組從800米高的崖壁垂直下繩降。經過專家的探尋後發現,所謂“蝌蚪文”是壹種十分罕見的“石泡流紋巖”。所有的證據都在證明:在古老的江南大地上,曾經有多座大規模噴發的古火山。這些億萬年前的火山活動,不僅在仙居形成了世間罕見的球泡狀巖石,甚至還塑造了獨特的民居建築與民俗活動。
在距離仙居不遠的磐安縣,每當特定時日到來之際,村中便會舉行壹場名為“煉火”的特殊慶典;村中的房屋也全部都是黑石頭建成的。經過調查專家發現,黑石房屋的建築材料是玄武巖。這種巖石也是因火山噴發,巖漿冷卻形成的。而壯觀的“煉火”慶典,象征的正是當地人對玄武巖熾熱的情感,表達的是那份人與自然和諧***生、互不侵害的願望。
央視紀錄片觀後感 篇3美麗的花兒,在草原上奔跑的馬兒,清澈見底的小溪……壹想起新疆,那淡淡的青草味便散發在空中,讓我久久難以忘懷!
天山上的小溪真清澈,壹眼就能看到在水裏嬉戲的小魚,還有那靜靜躺在水裏的鵝卵石……這不,旁邊正有漁民在捕魚呢!我渴了,捧起壹點溪水,“咕嚕咕嚕”地喝下去,這裏的水真甜啊!真好喝!
小溪旁有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時不時總有壹兩匹馬或羊跑過來,這些奔跑的馬兒、羊兒給草原增添了壹道靚麗的風景。牧民也忙著趕牛放羊,沒有人是閑著的。最讓我羨慕的是,這裏的孩子都有著壹匹屬於自己的馬。來到騎馬場後,看著這些騎著馬到處飛奔的人,我也迫不及待地騎上去,騎在馬上果然可以望得更高,更遠。馬兒奔跑的速度可真快,感覺都要被甩出去了!再加上迎面而來的涼絲絲的風,我更加享受這裏了。
騎完馬兒,我們都累了,我鋪了張毯子躺了下來,躺在軟綿綿的草地上,聞著遠處飄來的花香,這真舒服呀!我從來沒有看到過如此藍的天空,再看那藍天上的的朵朵白雲,真像棉花糖啊,我恨不得咬壹口,再灑點晚霞的余暉,那味道壹定好吃極了。
順著花香,我又來到了壹片花的海洋,沒想到,這裏還會時不時地跑來幾只小動物,有羊,有鹿,有兔子……我感受著陽光的溫暖,聞著花的香氣,看著活潑的動物,仿佛來到了人間仙境壹樣美!
新疆的天山真美呀!當我站在草原上吹著涼絲絲的風時,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感受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我知道,我愛上了新疆,愛上了它花草的香味,愛上了在那草原上奔跑的馬兒……
什麽時候,才能再去壹次美麗的天山呢?
央視紀錄片觀後感 篇4新疆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山川壯麗。既有壹瀉千裏的河流,萬頃碧波的草原,又有神秘莫測的沙漠奇觀。
從小我在新疆長大,所以我對這片土地非常了解和熱愛。下面我給大家介紹最美的風景線:入疆進哈密、吐魯番的葡萄溝、火焰山,回顧歷史,感慨壹座城池的遷徒變化;北上有“小瑞士”之稱的喀納斯,醉心九道灣山水美景,探秘湖中水怪,西行太平洋最後壹滴淚——賽裏木湖,清澈的'湖水猶如壹面鏡子,倒映著遠處常年積雪的雪山;逛霍爾果斯口岸別樣邊貿;探訪伊利薰衣草基地、遼闊的那拉提大草原,紫色的薰衣草、黃色的向日葵、藍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雲,在那拉提草原妳可以騎馬,騎在馬背上很顛,但很有趣,還可以餵馬兒吃草。南下龜茲女兒國和美麗的沙漠胡楊林,白天金黃的樹葉在陽光的照射下,仿佛走進了金色童話,晚上在沙漠看著星星圍著火爐吃著燒烤,啃著西瓜……任意壹處風景都宛如壹幅美麗的油畫。
新疆不僅風景優美,也是著名的瓜果之鄉。那段子怎麽說來著“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葉城的石榴人人誇,庫爾勒的香梨甲天下,庫車的小白杏味最佳,阿克蘇的蘋果頂呱呱,拜城的西瓜甜又沙,阿圖什的無花果名氣大,喀什的櫻桃賽珍珠,伽師的甜瓜甜掉牙,和田的薄皮核桃不用敲,壹年四季有瓜果,來了新疆不想家!”
聽了我的介紹妳是不是很想來,那就趕快喲,金秋十月最美新疆!
央視紀錄片觀後感 篇5有那麽壹群人,他們在宮墻之內洞悉著世界,心口相傳的技藝,是對歷史最謙卑的崇敬。
《我在故宮修文物》是我工作後看的第壹個完整的紀錄片,質樸中透露出淡然的高貴,娓娓道來而又不加幹涉地呈現出文物專家修理修復文物的故宮生活。沒有居高臨下的演繹,只有生動安靜的訴說,這種給人通體舒暢的寧靜,是國產紀錄片中少有的佳品。
古人講究“格物致知”,這壹詞出自《禮記-大學》,意思就是推究事物的道理,達到明白並加以運用的程度。千百年來,多少理學大家和文人學者,都將其作為人生最高的目標。
對於修復師們來說,“格物”早已融入了日常工作。文物只是載體,世世代代的口傳心授,是壹場現代人與先輩們跨越時空的奇遇,這種奇遇不僅將自身情感融入其中,還不免滲透著自己的趣味審美,意誌品格,用自己的修養與眼光點滴滋潤著手中的寶物,重新煥發著它們的光彩,也分明將自己的烙印打入了文物,正如片中屈峰所說:“中國古代人講究格物,就是以自身來觀物,又以物來觀自己。所以我跟妳說,古代故宮的這些東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過程中,總是要把自己想辦法融到裏頭去。”
品格不同,審美不同,心境不同,修復效果截然不同。因為人,哪怕故宮裏的片片磚瓦也才有了生命。只有人的制作,人的欣賞,人的贊嘆,人的傳承,才讓他們擁有了靈魂和生命。
致知,是格物過程中修復師氣質的改變。整部紀錄片,最打動我的,不是修復好的文物有多麽的絢爛多姿,有多深厚的文化底蘊,或者修復的技藝有多麽的高超,而是每個文物修復者在面對文物時候那種沈穩和內斂,眼中的神韻,散發著智慧和祥和。這群最需要靜坐和緩慢的人,透出來的卻是滿滿生機,絲毫沒有工作帶來的沈默和嚴肅,這才是最讓我意外和感動的。
金基德說:“人生在世,修行二字,我們看到的椅子,看到的鏡子都加入我們自己的想法,壹花壹木彰顯的就是妳的品格和心性。”朝九晚五的生活,騎著車自由穿行在故宮中,偶爾打杏餵貓,偶爾種樹澆菜,生活是如此的隨性。物件的修復和打磨,何嘗不是對心性的修復和打磨,修復師們不僅僅是在面對壹份賺錢的職業,而是面對壹個自己選擇的世界,壹種自己選擇的生活。
有壹瞬間,我特別羨慕這種匠人的生活,活著不為別的,就是為了把壹件心底裏特別鐘愛的事情做到極致,哪怕做好壹件也足夠了。
沒有青山綠水,亦可參道修行。
央視紀錄片觀後感 篇6央視財經頻道在12月23日晚重磅推出大型紀錄片《品牌的奧秘》,作為開篇,第壹集將建立以世界為空間坐標,以品牌誕生的起點作為時間坐標的大時空坐標,建立全篇的敘述格局和高度。講述“品牌”如何從壹個貌似無足輕重的信息標誌,演變成為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強大力量。對於消費者而言,品牌映射出我們的概貌——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裏來以及我們信仰什麽;對於企業而言,品牌可以帶來價值數十億的有形資產;對於國家而言,品牌可以展現出該國在全球的軟實力;而對於整個人類社會,品牌已經滲透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支配著現代社會之道。
第壹集裏我們知道了可口可樂名字的由來;可口可樂瓶身設計的秘密;以及可口可樂是如何改變聖誕老人的統形象的。我們還了解到壹個多世紀以前,威廉·利華如何在工業革命的硝煙中,解放了苦不堪言的家庭主婦,建立起與消費者的信任與忠實,打造了聯合利華的品牌帝國…
央視紀錄片觀後感 篇7對中國人來說,有家就有家風。
從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訓、家譜,到普通百姓父母長輩的壹言壹行,家規、家教形式不同,傳遞的都是壹個家庭或家族的道德準則和價值取向。
"栽什麽樹苗結什麽果,撒什麽種子開什麽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紅燈記》裏的這些唱詞,也是在告訴我們人的成長與家庭環境、家風、家規等密切相關。
央視紀錄片《家風》,以古代著名家訓為切入口,講述中國著名家族的家風歷史脈絡,以及壹個個家族對傳統美德的執著追求,體現中國人超越時代的家族凝聚力與責任感,小美在此推薦給妳,值得壹看!
曾國藩的家風,其家風文化的核心是勤與儉,曾國藩家書中出現最多的兩個字就是"勤"與"儉",他留下的十六字箴言:"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成為曾家突出的家風文化。
顏氏家族中,除了顏之推,主要通過講述觀眾熟悉的書法家顏真卿的故事,闡釋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的《顏氏家訓》。
錢氏家族中,講述了人們熟知的錢穆、錢偉長的故事,回答了錢氏家族為什麽會出那麽多院士的疑問。
通過聚焦譚氏家族中譚正巖的敬業,我們看到了從譚鑫培到譚正巖這個七代京劇世家德藝兼優的家風。
當鏡頭把觀眾帶到重慶的新葉村時,原來在縱橫交錯的街巷中,許多路面是由壹塊塊石板連接而成,是為了讀書人"足不涉泥,雨不濕靴"而著意鋪設的。
紀錄片自古至今,從城市到鄉村,令觀眾感受到家風文化源遠流長,"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央視紀錄片觀後感 篇8紀錄片《家風》上下集在央視播出之後,引發了人們廣泛關註。這部紀錄片夾敘夾議,巧妙地將名物典故、風土人情和現代教育融為壹體,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新時代的公民意識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有益的借鑒。觀眾若悉心品味《家風》的文化內涵,逐步感受從“孕育”到“傳承”的生命氣息,反求諸己,躬身踐行,自可提升人生境界。
儒家講求修身之道,是活潑潑的富有生活色彩的“百姓日用之道” ,而不是虛無縹緲、莫可名狀的談玄說妙。 《家風》上集以“孕育”作為題目,向觀眾講述《曾國藩家書》中的平實道理,采用類似山水畫中的“平遠”透視法,突出儒家聖賢終身堅持不懈的“自得”工夫。士人君子修身力行,務求平實,切忌好高騖遠。無論富足安康,還是顛沛流離,士人君子都要尊道而行。孟子曰: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 ( 《孟子·離婁下》 )誠如片中陳述的那樣,曾國藩教育子侄家人,從不誘以功名利祿,而是告誡大家掌握生存技能,磨礪意誌,學以明理,報效國家。傳統社會孕育出“天人合壹”的思想。曾國藩在耕讀傳家的文化氛圍裏洞察到“萬物並育而不害”的勃勃生機,在鄉野村夫的生產活動中體會到“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的深刻涵義。從孔子“多能鄙事”到漢儒躬耕自養,從吳與弼“手自簸谷”到顏元“甘艱苦勞動” ,再到曾國藩寫信敦促家人種蔬養魚養豬,儒家文化壹直在“平實”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誠信經營,鑄就高尚情操。宋明以來, “尊德性”與百姓日用緊密結合,產生了能夠滿足當時社會需求的民間儒學。民間儒者壹方面能夠信守儒學的真精神和真價值,另壹方面能夠密切關註普通民眾的生存狀況,不失時機地闡發儒家的道義進而滿足普通民眾的精神需求。民間儒學構成了增進民族心理認同和公***生活規則的基礎。由此產生了壹大批身份普通、德行卓越的平民儒者。良知當下呈現,自利利他,每壹個普通人都可以成為聖人。時至今日,許多普通人依然記得“君子以成德為行” 、“聖人可學可至” 、 “人無信不立”等古訓,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成就聖賢品格。《家風》下集中講述了重慶市江津區中山古鎮“方家藥鋪九齡堂”的職業操守,扶危濟困,施藥救人,誠信經營,惠及鄰裏。方聯海是方家藥鋪第十二代傳人,身上擔荷著懸壺濟世、童叟無欺的家業。縱覽古今,無論是大宅門的“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 ,還是川黔交界的禁售發水米的碑文,無不展示誠信經營的恒久魅力。
忠孝傳家久。 《家風》下集以“傳承”作為題目,通過采訪社會賢達、收集名人軼事、探求社會治理的古老智慧,引導人們傳承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片中的亮點之壹就是京劇譚門第七代人物譚正巖的講述,他提到祖上以“百行孝為先”作為訓誡後人的格言警句,培養兒孫的規矩意識,從生活細節入手,做壹個有“家德”的人。長輩撫養晚輩,晚輩回報長輩。人倫情懷縈繞其間,無法割舍。孝道,不僅要求奉養長輩,而且強調尊敬長輩。從個體的心靈感受而言,孝道要求道德主體的反省與自覺,為孝行提供真切的心理支撐,而不能將孝行流於形式,即所謂“忠者,其孝之本與! ” ( 《大戴禮記·曾子本孝》 )古人將這裏的“忠”解釋為“敬” 。敬是孝的根本。真正的孝應當是孝敬。片中,譚孝曾帶領譚正巖等人去看望譚元壽,接受家族傳統的熏陶—— “孝和義,於家表現為相親相愛,尊老愛幼,於國那就是報效祖國,國比天大” 。兩千多年來,士人君子“移孝為忠” ,使得家庭家族這個“小家”與國家興亡這個“大家”休戚與***,息息相關,開明的統治者“求忠臣於孝子之門” ,將家庭倫理延伸到國家治理技藝,早已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識。今天,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我們應當繼承其中符合時代主旋律的有益成分,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識,促進文化綜合創新。
廉潔奉公,警示後人。古人遵行孝道,旨在維系家庭倫理。在家國同構的格局中, “熟人社會”勢必要求廣大成員廉潔奉公,更好地維護家族和國家的利益。毋庸諱言,古人遵循“學而優則仕”的教誨,認為躋身仕途可以光耀門楣。然而古人更看到貪汙腐化的巨大危害,主張“臨財毋茍得” ,反對唯利是圖;主張“以義制利” ,反對見利忘義;“以財發身” ,反對為富不仁,賄賂營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士人君子信奉“富潤屋,德潤身”的準則,當面對個體之利與個體之義發生沖突時,理應成全後者。正如孔子所言:“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 ( 《論語·述而》 )清末名臣曾國藩為教育後代,將其在雙峰荷葉堂所建的住宅命名為“八本堂” ,教導子女“居官以不要錢為本” 。
傳承家風,挺立道德主體,求名當求萬世名,計利當計天下利。片中列舉了吳越王錢镠的後人如何在《錢氏家訓》的感召下取得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僅在宋朝就出現了三百五十名進士,近代以來在五十多個國家有將近兩百位院士。家訓猶如祖宅珍寶,亙古彌珍。在傳統社會中,家風是指壹個家庭或家族傳承延續的美好風尚。它潛移默化,深入人心,早已成為中華民族強大的精神基因。在探尋中國歷史和社會治理的演進軌跡時,我們不難發現,家風的孕育和傳承,不僅可以為個人的健康成長提供切實保障,更能促成壹個家庭、家族甚至地區的持續繁榮。家風不同於宗教誡命和國家法律。它不必借助強力手段,就能達到善世化俗的效果。
今天,我們更應正視理解“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的時代價值,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制度保證。 “家風”是“人文化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雲: “上所化曰風,下所習為俗” 。 “風俗”不是強制灌輸,而是引領時尚,開啟風氣。曾國藩有言: “風俗之於人之心,始乎微,而終乎不可禦者也。 ”這也正是《家風》這部紀錄片引發強烈反響的根源所在。
央視紀錄片觀後感 篇9當今,我們處在壹個大數據的時代,大數據,意味著著我們的生活、思想、態度等等人文化的因素也逐漸走向數據的形式。互聯網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變化。它帶來的發展是讓人嘆為觀止的,而另壹方面它也存在著極大的隱患。
然而,我想,在這樣的壹個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更多的是激發人們的創造力,無限的想象驅動無限的動力及廣闊的未來空間。人類的震撼人心的進步,世界的亟待探索的領域,都在吸引著內心的向往。年輕的血液流淌著,不知道下壹刻又會出現什麽。當年出現克隆、轉基因食品話題的時候,人們所表現出來的驚慌,就如現今大數據時代引起的有壹股浪潮,引起人們的思考。互聯網時代的科學技術,也必將從重重桎梏中不斷掙脫,不斷躍進。
期待未來,而那樣的未來,也許現在的我們都無法想象得到它的精彩有多絕妙。
央視紀錄片觀後感 篇10昨天晚上看了央視教育紀錄片《鏡子》,看後壹聲長嘆,孩子都是好孩子,可是家長卻不壹定是好家長。今天看完學生的日記,再次印證我的想法,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純真、善良,但家長卻不見得。
陳雪媛的媽媽長期在國外,由爸爸帶著。
劉雨荷的日記寫的非常感人,媽媽的留言也是愛意濃濃。
江謝語哭得最傷心,從她的日記中可以看出,她完全看懂了《愛心樹》中的那棵樹就是壹直在付出的媽媽。
姜淏月的日記讓我壹陣唏噓。他說每次考試沒考好,媽媽都打他,但是他壹直默默忍受,即使如此,他依舊愛媽媽。多好的孩子啊,可是家長面對孩子純真的愛,又是怎樣的呢?我想,姜媽媽看到這封信,壹定會有所觸動。
看完《鏡子》後,結合同學們的日記,我覺得我不能把孩子們逼在讀書這條路上,“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成功地人生設置了唯壹的終點,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老祖宗告訴我們,各行各業都有成才之人。這次讀書,不僅孩子們成長了,我也成長了。孩子和父母本是親密無間的關系,自從進入學校,自從有了考試,多少傷痛和眼淚都是圍繞成績而來,我不能改變目前的教育形式,但能最大限度地保護這種親密的親子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