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時期,海地曾是法國的殖民地,主要向世界輸出蔗糖。法國發生大革命(1789年)後,這個小島上的各種利益集團開始蠢蠢欲動起來,包括法國種植園主、黑人奴隸和由混血人種、貧窮白人及自由黑人組成的“中間集團”等。隨後,黑人奴隸發動了起義,海地進入三方混戰時期。
雖然海地在1804年取得獨立,成為加勒比地區乃至拉美最早脫獨立的國家,但最初美洲各個國家都不承認它的主權,因為害怕本國的黑人奴隸也揭竿而起。
美國1854年才承認海地是獨立國家。但美國不斷幹涉美洲地區的事務,甚至找個借口出兵占領壹些小國。1915年,美國武裝占領海地,壹直到1934年才結束。
1990年,讓·貝特朗·阿裏斯蒂德成為首任民選總統。他1991年2月上任,同年9月就被反政府武裝趕下臺,被迫流亡美國。隨後,還是在美國的軍事幹涉下,他於1994年回國復任總統。
阿裏斯蒂德2000年11月再次競選總統獲勝。2004年2月,海地再次發生兵變,阿裏斯蒂德政府被推翻,這也是海地歷史上第32次政變。當年4月,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第1542號決議,設立聯合國海地穩定特派團,負責協助維持治安。
2006年5月,勒內·普雷瓦爾就任海地總統,恢復憲政。不過,治安主要靠大約9000名聯合國維和人員來維系。
這裏槍擊、綁架事件層出不窮,首都太子港西北角的太陽城被叫做“危險之地”,連當地警察也退避三舍。這裏隔三差五的還有綁架、強奸及虐童等惡性事件。
天災在這裏聚集
近年來,海地頻繁遭遇自然災害。
2004年9月,海地遭遇颶風“珍妮”襲擊,3000多人喪生,西北部城市戈納伊夫是重災區,全市25萬居民中大約20萬人無家可歸。
2008年8月至9月,海地接連遭遇4場災害性風暴,引發洪水泛濫、山體滑坡等嚴重自然災害,至少793人死亡,另有超過300人失蹤。
2008年,海地連遭4場熱帶風暴襲擊,數百人死亡,近百萬人流離失所。
由於該地區森林遭到大量砍伐,森林覆蓋面積正在急劇減少。因此海地島國在受到颶風襲擊後,抵抗災害的能力十分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