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人生格言 - 古典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

古典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

弗朗索瓦

古典主義文學以法國成就最大。弗朗索瓦·德·馬萊布是古典主義文學的開創者,他要求語言準確、明晰、和諧、莊重。他反對七星詩社豐富語言的方法,不主張運用古字、復合字、技術用語等等,要讓語言“純潔”化。其次,在詩歌創作上,他也反對七星詩社所主張的跨行、元音重復。他用韻嚴格,規定了詩節的長短,表達傾向於冷漠,認為詩歌要說理。他的創作少而精,《勸慰杜佩裏埃先生》以勸告失去女兒的友人要節哀為內容,說理透徹而委婉,富有理性精神,格律嚴整,體現了他的詩歌主張。

皮埃爾·高乃依

(1606—1684)是古典主義悲劇的創始人。《熙德》(1636)根據西班牙作家卡斯特羅的喜劇《熙德的青年時代》寫成,描寫男女主人公在榮譽、義務與愛情的沖突中所作出的抉擇,表現理性終於戰勝了情欲。這是古典主義第壹部典範作品和奠基作。劇本寫出了男女主人公面對履行為父報仇(施曼娜的父親因嫉妒羅德裏克的父親當上太子師傅,打了對方壹記耳光)的義務而產生的內心沖突,羅德裏克此時有壹段精彩的內心獨白:“要成全愛情就得犧牲我的榮譽,要替父親報仇,就得放棄我的愛人,壹方面是高尚而嚴厲的責任,壹方面是可愛而專橫的愛情!復仇會引起她的怨恨和憤怒,不復仇會引起她的蔑視。復仇會使我失去我最甜蜜的希望,不復仇又會使我不配愛她。”他對個人幸福的追求盡管強烈,最後還是向封建榮譽屈服了。關鍵時刻他為國立功,擊退摩爾人的入侵。於是國王出面裁決,壹對有情人終成眷屬。國王是現實生活中階級矛盾調停人的象征。高乃依寫過30多個劇本,較重要的還有《賀拉斯》(1640)、《西拿》(1642)、《波裏厄克特》(1643)。他的風格最突出之點是莊嚴崇高,這也是古典主義所追求的理想美。他的劇本題材和內容崇高莊嚴,他主張悲劇要寫“著名的、非同尋常的、嚴峻的情節”,即指往昔史實或傳說中有名的插曲,要寫有關君王、統帥、聖人、英雄的故事,情節要激動人心,“其猛烈程度能與責任和血親的法則相對抗”,它牽涉到“重大的國家利益,較之愛情更為崇高壯偉的激情”。根據這些原則寫成的劇本,風格必然崇高莊嚴。他的語言也顯示了這種特點。人物道白雄辯有力,充滿激情,嚴謹周密,像格言壹樣鏗鏘有聲,甚至到了誇張的程度。

讓·拉辛

古典主義悲劇的第二個代表是讓·拉辛(1639—1699)。他創作的《安德洛瑪克》(1667)以女主人公為保全兒子生命所作的努力,展示了為滿足情欲而置國家利益和義務於不顧的人物,譴責了貴族階級的情欲橫流。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的妻子安德洛瑪克在城邦被攻陷後,成了希臘愛庇爾王庇呂斯的女奴。庇呂斯愛上了她,以處死她的兒子為要挾,迫使她屈服,並居然拖延與斯巴達公主的婚期。公主指使自己的追求者希臘使節殺死庇呂斯,又因後悔而自殺。劇中的國王為了滿足情欲不顧民族利益,公主為了泄恨超越報復界限,希臘使節為了迎合意中人的願望而違拗使命,甚至成了弒君兇手,他們都缺乏理性。唯有安德洛瑪克壹心要保存復仇根苗,機智勇敢,富有高度理性。《費得爾》(1677)的女主人公身為王後,卻愛上了國王前妻之子,她發現王子另有所愛後,便加害於他,最後悔恨交加而自殺。她也是壹個濫施情欲、缺乏理性的人物。拉辛的後期作品有《愛絲苔爾》(1689)、《阿塔莉》(1691)。拉辛善於刻畫女性心理和思想發展過程:安德洛瑪克先是想潔身自愛,隨後感到不能兩全其美,便企圖犧牲自己,保存兒子,假裝允諾與國王結婚;費得爾對自己的感情開始時守口如瓶,壹旦時機成熟,竟脫口而出,被拒絕後又感到羞愧,待到國王返回,則迫不及待將責任推諉於人,最後王子遇難,自知有責,終於坦白。人物心理發展過程寫得細針密縷。拉辛將“三壹律”運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把古典主義悲劇藝術發展到高峰。他的劇本沒有多余的場面和插曲,更重要的是,劇本壹開始,矛盾就已發展到壹觸即發的田地。《安德洛瑪克》選取各種矛盾尖銳沖突的時刻拉開帷幕,略去了矛盾的發展過程。《費得爾》在女主人公吐露真情時開場,以前的故事不必贅述。這樣,總矛盾壹下子爆發,在壹天之內釀成悲劇便順理成章。另外,拉辛沿襲古希臘悲劇的命運觀念,認為命運像惡魔壹樣主宰著人物的行動,悲劇美由此而產生,所以他的劇本總是描繪導致悲劇的必然過程,不像高乃依的劇本,需要給人物制造壹些障礙,因此拉辛的劇本更具悲劇性。

莫裏哀

莫裏哀(1622—1673),本名為讓-巴蒂斯特·波克蘭(Jean Baptiste Poquelin),莫裏哀是他的藝名。是法國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義喜劇的創建者,在歐洲戲劇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代表作品《無病呻吟》,《偽君子》,《慳吝人》。1659年,莫裏哀創作《可笑的女才子》,辛辣地諷刺了資產者的附庸風雅,抨擊了貴族社會所謂“典雅”生活的腐朽無聊,因而觸怒了貴族勢力,遭到禁演。但莫裏哀並未被嚇倒,連續編演了《丈夫學堂》和《太太學堂》。《太太學堂》因宣揚新思想,要求沖破封建思想牢籠而被指責為“淫穢”、“詆毀宗教”,又遭到禁演。莫裏哀奮起還擊,寫了《〈太太學堂〉的批評》和《凡爾賽宮即興》兩出論戰性短劇。1664年,莫裏哀寫成傑作《偽君子》,1668年,他又創作了另壹部力作《吝嗇鬼》。莫裏哀不僅是位傑出的劇作家、出色的導演,還是壹位造詣極高的演員,他以整個生命推動了戲劇的前進,以滑稽的形式揭露了社會的黑暗,是法國古典主義(Le Classicisme)文學,以及歐洲文藝復興(La Renaissance)運動的傑出代表。

讓·德·拉封丹

讓·德·拉封丹(1621—1695)的《寓言詩》(1668—1694)力圖反映17世紀下半葉的法國社會,這是“壹部巨型喜劇,幕數上百,宇宙是它的舞臺,人、神、獸、壹切都在其中扮演某個角色”。拉封丹敢於揭露封建王朝的黑暗腐敗,獅王的暴虐虛偽,大臣的逢迎拍馬,官吏的貪贓枉法和強暴荒淫,小民的無辜和受宰割,都得到了生動再現。在結構上,拉封丹力求將寓言寫成壓縮的劇本,有開場、發展、結局。對話寫得活潑自然,顯示出人物的個性。韻律千變萬化,詩句自由而朗朗上口。他將寓言創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尼古拉·布瓦洛

尼古拉·布瓦洛(1636—1711)是古典主義的理論家。《詩的藝術》(1674)提出了古典主義的美學原則,成為古典主義的藝術法典。他規定理性是文學創作的基本原則,必須模仿自然,自然指宮廷和城市生活;古希臘古羅馬作家的創作經驗是最高準則,必須遵守“三壹律”;文學體裁有高低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