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壹、《勸學》簡介
《勸學》是戰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荀子創作的壹篇論說文,是《荀子》壹書的首篇。這篇文章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度以及學習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論述了有關學習的問題,較為系統地體現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全文可分四段,第壹段闡明學習的重要性,第二段說明正確的學習態度,第三段論述學習的內容和途徑,第四段闡述學習的最終歸宿。文章語言精練,設喻貼切,說理深入,結構嚴謹,代表了先秦論說文成熟階段的水平。
二、創作背景
戰國時期,奴隸制度進壹步崩潰,封建制度逐步形成,歷史經歷著劃時代的變革。許多思想家從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出發,對當時的社會變革發表各自的主張,並逐漸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別,歷史上稱之為“諸子百家”。
諸子百家紛紛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主張,批評別人,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荀子是戰國後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認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但人們可以用主觀努力去認識它,順應它,運用它。
為了揭示後天學習的重要意義,他創作了《勸學》壹文,鼓勵人們通過學習改變不良的思想和行為,振興禮義,制作法度,專心致誌地去實踐君子之道。
作者簡介與思想觀點
壹、作者簡介
荀子(約前313年-前238年),名況,字卿(壹說時人相尊而號為卿),兩漢時因避漢宣帝詢名諱稱孫卿。戰國晚期趙國人,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時代百家爭鳴的集大成者。
荀子早年遊學於齊國,因學問博大,曾三次擔任當時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學宮之長)。當時稷下學宮的主要思想家田駢已於齊襄王時故去,齊國需補充列大夫的缺額,荀子因此三次出任祭酒壹職。
後齊國有人詆毀荀子,於是便前往楚國,被春申君任命做了蘭陵(今中國山東省臨沂市)縣令。春申君去世後,荀子被免職,在蘭陵(今中國山東省臨沂市)壹直居住,?直至去世。
二、思想觀點
荀子對各家都有所批評,唯獨推崇孔子的思想,認為是最好的治國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繼承人自居,特別著重地繼承了孔子的“外王學”。
他又從知識論的立場上批判地總結和吸收了諸子百家的理論主張,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於天人之分”的自然觀、“化性起偽”的道德觀、“禮儀之治”的社會歷史觀,並在此基礎上,對先秦哲學進行了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