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人生格言 - 關於橋的名言

關於橋的名言

俗語:

船到橋頭自然直

妳走妳的獨木橋,我走我的陽關道

詩歌:

再別康橋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陸遊《詠梅》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天下風光數會稽,靈汜橋前百裏鏡——元稹《寄樂天》

靈汜橋邊多感傷,分明湖派繞回塘——李紳《靈汜橋》

壹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毛澤東

造舟為梁,不顯其光——《詩經.大雅.大明》

溪上還珠太守家,小橋斜跨碧流沙——華鎮《還珠橋》

村路初晴雪作泥,經旬不到小橋西——陸遊《柳橋》

忽然來到柳橋下,露濕蓼花紅壹溪——陸遊《秋日雜詠》

忽覺意稍佳,呼童扶下堂。寒雲覆江幹,慘慘雪欲作。籬根犬迎吠,碓下雞俯啄。徐行過傍舍,醉笑盛酬酢。

——陸遊《獨行,過柳橋而歸》

正是吾廬秋好夜,上橋渾不要人扶——陸遊《柳橋秋夜》

柳橋東岸倚筇立,聊借水風吹宿醒——陸遊《即事》

柳疏橋盡見,水落路全通——《柳橋秋夕》

若耶北與鏡湖通,縹緲飛橋跨半空——陸遊《五雲橋》

雨細穿梅塢,風和上柳橋——陸遊《戲作絕句 以唐人句終之》

成語:

1. 修橋補路

成語發音:xiū qiáo bǔ lù

成語釋義:修建橋梁,補好道路。舊喻熱心公益,解囊行善。

成語出處:元·無名氏《看錢奴》第壹折:“我賈仁也會齋僧布施,蓋寺建塔,修橋補路,惜孤念寡,敬老憐貧。”

成語示例:

2. 橋歸橋,路歸路

成語發音:qiáo guī qiáo,lù guī lù

成語釋義:比喻互不相幹的事應該嚴格區分開來。

成語出處:

成語示例:

3. 修橋補路

成語發音:xiū qiáo bǔ lù

成語釋義:修建橋梁,補好道路。舊喻熱心公益,解囊行善。

成語出處:元·無名氏《看錢奴》第壹折:“我賈仁也會齋僧布施,蓋寺建塔,修橋補路,惜孤念寡,敬老憐貧。”

成語示例:

4. 過橋抽板

成語發音:guò qiáo chōu bǎn

成語釋義:比喻目的達到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壹腳踢開。

成語出處:

成語示例:只要妳不要~,我馬上去找他們,壹定有個辦法,明天來回復妳。(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回)

5. 過河拆橋

成語發音:guò hé chāi qiáo

成語釋義:自己過了河,便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壹腳踢開。

成語出處:元·康進之《李逵負棘》第三折:“妳休得順水推船,偏不許我過河拆橋。”

成語示例:祥子受了那麽多的累,~,老頭子翻臉不認人,他們替祥子不平。(老舍《駱駝祥子》十四)

過河拆橋 過橋抽板 小橋流水 舌橋不下

詩歌:

再別康橋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陸遊《詠梅》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天下風光數會稽,靈汜橋前百裏鏡——元稹《寄樂天》

靈汜橋邊多感傷,分明湖派繞回塘——李紳《靈汜橋》

壹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毛澤東

造舟為梁,不顯其光——《詩經.大雅.大明》

溪上還珠太守家,小橋斜跨碧流沙——華鎮《還珠橋》

村路初晴雪作泥,經旬不到小橋西——陸遊《柳橋》

忽然來到柳橋下,露濕蓼花紅壹溪——陸遊《秋日雜詠》

忽覺意稍佳,呼童扶下堂。寒雲覆江幹,慘慘雪欲作。籬根犬迎吠,碓下雞俯啄。徐行過傍舍,醉笑盛酬酢。

——陸遊《獨行,過柳橋而歸》

正是吾廬秋好夜,上橋渾不要人扶——陸遊《柳橋秋夜》

柳橋東岸倚筇立,聊借水風吹宿醒——陸遊《即事》

柳疏橋盡見,水落路全通——《柳橋秋夕》

若耶北與鏡湖通,縹緲飛橋跨半空——陸遊《五雲橋》

雨細穿梅塢,風和上柳橋——陸遊《戲作絕句 以唐人句終之》

對聯:

壹線橋光通越水

半帆寒影帶吳歌

數點屺虞峰隔離半裏

壹溪煙雨水靜鎖孤橋

百瀆安瀾輿梁成歲暮

雙虹落彩圖畫出天工

不霽何虹,天倩媧皇來補石

此山似蜀,人思坡老為題橋

壹泓月色含規影

兩岸書聲接榜歌

龍門港口,單驛獨廟壹茶亭

虎橋鐘溪,兩境雙埠二酒店

二百年磐石重新,星纏析木

數十裏檻泉正出,跡固包桑

平步青雲,對南郭銅峰,千秋鞏固

重看明月,印東流氿水,萬派朝宗

清風徐風,水波不興,墨妙尚留蘇學士

行人安穩,布帆無恙,神威猶仰晉將軍

荷葉地鐘靈,料有才人題柱去

鯨溪波效順,應逢仙客泛槎回

暴雨驟傾萬斛珍珠浮水面

長虹多掛壹條金帶束天腰

春入船唇流水綠

人歸渡口夕陽紅

水從碧玉環中出

人在蒼龍背上行

地據淮南,看雲影當空,與水平分秋壹色

扁舟橋下,聞簫聲何處,有風吹到月三更

玉宇瓊樓天上下

方壺員嶠水中央

斷橋橋不斷

殘雪雪未殘

壹道飛虹,人在青雲路上

半輪明月,家藏丹桂宮中

上下影搖波底月

往來人渡鏡中橋

雙飛兩虹影

萬古壹牛心

萬瓦千磚 百日造成十字廟

壹舟二櫓 三人遙過四通橋

橋西暮雨黑,籬外春江碧。

橋通小市家林近,山帶平湖野寺連。

輪勢隨天度,橋形跨海通。

水底遠山雲似雪,橋邊平岸草如煙。

縮千裏為咫尺

聯兩地成壹家

水光遙接漢

虹氣上淩虛

上下影搖波底月

往來人渡鏡中梯

諺語:

橋頭上跑馬------走投無路

橋是橋,路是路------壹清二楚

橋孔裏插扁擔-------擔當不起

名橋簡介

泰國桂河大橋

在曼谷西北122公裏的北碧府(Kan-chanaburi),壹座橫跨桂河的大橋———桂河大橋,折射了二戰期間的壹段歷史:當年日軍占領泰境期間,強迫盟軍戰俘建造鐵路連接緬甸及暹羅,這條鐵路在犧牲了無數寶貴性命後才得以完成,故有“死亡鐵路”之稱。桂河大橋就是其中的壹段,被稱為“死亡鐵路”的咽喉。大橋的壹邊地勢較為平緩,但壹過河便是險峻的群峰,有的路段甚至就開鑿在懸崖絕壁之上。當年,很多勞工都是在修建桂河大橋時,變成孤魂野鬼的。

大橋身世:

桂河大橋原為木橋,幾經飛機轟炸,早已毀壞,只有在河水很淺時才能看到殘跡,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後來修建的鐵橋,它今天還在通車。重建後的桂河大橋,在原來橋的兩側圓弧鐵架多出了兩段不協調的方形鐵架,沒有原先圓弧鐵架的優美,很多看過的人覺得不倫不類、不搭調。桂河大橋大約10分鐘就可以走完,過了橋就是壹般的死亡鐵路,壹直前行可以通到緬甸。站在桂河大橋的橋頭,看著夕陽下靜靜流淌的美麗桂河,使人難以想象這裏發生過的悲慘故事,只有安放在橋頭的美軍投下未爆炸的炸彈提示著我們當年那場慘烈的戰爭。

美麗視覺:

過橋後不久就有壹面中文告示牌,告訴大家從旁邊的鐵樓梯下去,就會有壹大堆緬甸商品攤販。現在的桂河大橋,沒有什麽肅殺之氣了,與電影中的蠻荒世界全然不同,倒是附近商店林立,兩旁河岸多出許多水上餐廳,這些餐廳的布置與景觀都十分優美,地道的泰國菜也十分迷人。或是選擇泛舟桂河觀賞這座充滿歷史故事的大橋,或是吃著“蝦兵蟹將”,喝著略苦的曼谷啤酒,看著船夫壹如既往的臉……

金門大橋

每當人們進人舊金山時,首先映人眼簾的便是壹座飛架於海灣之上的巨型吊橋,這就是遐邇聞名的金門大橋。

金門大橋是世界著名大橋之壹,被譽為近代橋梁工程的壹項奇跡。大橋雄峙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寬1900多米的金門海峽之上,跨度為世界之冠。金門橋建於1937年,耗資達300萬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孔吊橋之壹。在橋梁建築學上,是壹個創舉。它只有兩大支柱,因此它不是利用橋墩支撐橋身,而是利用橋兩側的弧形吊帶產生的巨大拉力,把沈重的橋身高高吊起。大橋的橋面寬27.4米,有6條車行道和兩條寬敞的人行道。

整個大橋造型宏偉壯觀又樸素無華。橋身橫臥於碧海白浪之上。到了夜晚,橋如巨龍淩空,並成為了舊金山市的象征。

金門大橋是舊金山的象征,它以雄偉磅礴的氣勢吸引著無數的遊客。然而,這座聞名遐邇的大橋,又被賦予它壹個新的令人恐懼的名字——死亡之橋。據說自從大橋建成以來的50多年間,從金門大橋上跳海自殺者已超過千人。為了防止在金門大橋上再發生投海自殺的現象,舊金山的警察部門已在橋上布置了許多安全人員,並且應用現代化設備——閉路電視實行“自殺監視”。盡管如此,自殺現象仍未能消除。因而,在它在受人贊嘆的同時,又引起遊人新的思考。

橋審美觀

橋梁主要用於交通負荷、跨越障礙,這是它的基本功能,所以橋首先要符合此要求。如果是壹座不堪使用的危橋,搖搖欲墜,也就沒有什麽美可談了。因此,橋梁結構的造型應表現出有力量、穩定、連續和有跨越能力等等,以顯示功能的保證性。這也就自然地引起人們的美感。對於不同用途的橋梁,如園林、城市、公路、鐵路橋梁等,或同壹用途而其所在環境條件不同時,其結構及各項附屬設施的造型都應準確鮮明地表現出符合使用要求,並能恰如其分。這也就是壹種美的因素。就所有橋梁而論,交通使用功能要求和鑒賞要求在其重要性上,並不是等量齊觀的,它隨著建橋目的和建橋環境等因素而有所差異,並通過造型表現出來為人們所理解。如荒漠原野上的公路橋和繁華城市中的園林橋應當各自“量體裁衣”地選擇適合的型式。

正確的橋梁審美觀是功能、技術、經濟與美觀融合壹體,***同作用,美寓其中。

橋名談往(茅以升)

萬物皆有名,有的還要有專名,就像人有名字壹樣。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我國近代橋梁,受了西方影響,題名時,總是從地理觀點出發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使人壹望而知,就行了。鐵路公路上,更是用裏程標記作名字,如同某某路上的“345,678公裏橋”,那才真是確切不移的。然而我國古時橋名,不是這樣。它總要有些文學氣息,使人見了,不由地發生情感,念念不忘。或是紀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詩情畫意,為之心曠神怡。這樣,通過慎重題名,壹座橋的歷史、作用或影響,就立刻表現出來,因而容易流傳。橋的“身價”,也因此而擡高。壹座橋出了名,它的名字還會跟著多起來,除了正名,還有俗名、別名等等,就像人名,除了學名,還有別號、小字等等。有的是在民間自然而然地逐漸形成的,有的卻是文人學士,要借此而為自己題名的。總之,橋成就要題名,成為風氣,也是我國古代文化的壹個特色。

橋的題名,字不在多,如同人名壹樣,壹般都是兩個字,有時只有壹個字。就只這壹兩個字,而能顯示出橋的特征,正是我國文字的妙用。這是由於我國歷史上的典故多和文學裏的成語豐富的緣故。文史裏的財富,大為橋名增光。然而橋多了,關於它的典故和成語也反過來為文史服務。比如,《史記》裏“信如尾生”壹辭來自橋的典故,《阿房宮賦》裏,“長橋臥波”壹辭來自橋的成語。橋的名字題得好,它對文史就可有貢獻了。橋名的重要,有如此者。

現在來介紹壹些橋名,借以窺知我國橋梁文學的豐富,它也許是世界無雙的。先談單名。較著名的有:“藍橋”,在陜西藍田縣藍溪上,“傳其地有仙窟,即唐裴航遇雲英處”;“楓橋”在蘇州,唐張繼有《楓橋夜泊》詩;“斷橋”在杭州西湖,唐張祜詩:“斷橋荒蘚合”,明朝莫仲有《斷橋殘雪》詞等。但單名之橋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專名,其中有的以材料為名,如“石橋”,梁簡文帝即有《石橋》詩:“寫虹便欲飲,圖星逼似真”;“鐵橋”,明朝吳兆元有《渡鐵橋》詩:“寶筏群生渡,金繩八道開”;“竹橋”,杜甫有《觀造竹橋》詩等。有的指明橋的所在,如“山橋”,梁簡文帝詩:“臥石藤為纜,山橋樹作梁”;“江橋”,唐杜甫詩:“山縣早休市,江橋春聚船”;“野橋”,唐劉長卿詩:“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等。有的指明橋的形狀,如“方橋”,唐韓愈詩:“君欲問方橋,方橋如此作”;“斜橋”,宋朝歐陽修詩:“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橋畫舸通”;“畫橋”,宋朝範與求詩:“畫橋依約垂楊外,映帶殘陽壹抹紅”;“朱橋”,唐朝鄭谷詩:“朱橋直抵金門路,粉堞高連玉壘雲”;“天橋”,山西太原保德州及雲南大理都有,大理的“下斷上連,石梁跨之,兩巖激水濺珠,宛如梅綻,人呼為不謝梅”等。有的與橋畔景物有關,如“花橋”,福建寧德縣、湖北長陽縣及廣西桂林都有,桂林的有“花橋煙雨”之稱;“柳橋”,在杭州西湖,宋周邦彥詞:“水漲魚天拍柳橋”等。有的比較特殊,如“草橋”,在北京右安門外;“席橋”,在山東東平縣,“相傳宋真宗東封泰山,車駕經行,以席鋪藉”;“瓜橋”,浙江富陽縣,“世傳孫鐘設瓜於此橋”;“鴨橋”在陜西陜城。“金橋”在山西上黨,唐潘炎有《金橋賦》。更有事涉怪誕的,如“暗橋”,在安徽建平縣,“舊傳伍員奔吳,避於山中,追者至此,雲氣護之,員及橋而天暗”;“鬼橋”,《初學記》“上方有鬼橋”;“赤橋”,在山西太原晉水北渠上,“宋太宗鑿臥龍山,血出成河,因更今名”等。

橋名用兩個字是最普遍而又標準化的,單名的橋已經不少,雙名的更是多得多。試思每橋皆有名,在我們古老的大國,該有多少橋名啊!然而在這成千上萬的單名和雙名中,重復的究竟不多,如果把這所有的橋名都搜集起來,編成壹部《中國橋名錄》,該是夠洋洋大觀的了。

現在再來舉壹些雙名的例,說明橋名的豐富多彩。根據反映內容,壹部“橋名錄”可分為五章。

第壹章是“表揚”。首先是表揚橋的功用的,如“安濟橋”,即“趙州橋”,在河北趙縣南河上,壹名“大石橋”,制造奇特,“隋匠李春之跡也”;“萬安橋”,即“洛陽橋”,在福建泉州,為渡海用,“去舟而徒,易危以安,民莫不利。”“滅渡橋”,在江蘇吳縣,橋成“南北往來者踴躍稱慶,名滅渡,誌平橫暴也。”“安平橋”,在福建晉江,建成於宋紹興二十二年,全長2070米,俗名“五裏橋”,舊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傳說。其次是表揚造橋人物的,如“績麻橋”,在湖北孝感縣,“世傳居民女績麻所建”;“夫婦橋”,即四川灌縣竹索橋,清何先德造,未完,其妻續成之;“葛鏡橋”,在貴州平越,明萬歷間葛鏡建,“屢為水決,三建乃成,靡金巨萬,悉罄家資”。

第二章是“紀事”,記載有關橋的流傳下來的故事。如“萬裏橋”,在四川成都南門外,“昔孔明於此餞費聘吳,曰萬裏之行,始於此矣”。唐陸肱有《萬裏橋賦》,宋呂大防有《萬裏橋》詩,杜甫詩:“萬裏橋西宅,百花潭北莊”,唐張籍詩:“萬裏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宋蘇軾詩:“我欲歸尋萬裏橋,水花風葉暮蕭蕭”,宋陸遊詩:“雕鞍送客雙流驛,銀燭看花萬裏橋”。“馬橋”,即“升仙橋”,在四川成都北,西漢司馬相如不甘貧賤,立誌做官,“嘗題柱雲,大丈夫不乘馬車,不復過此橋”,唐岑參有《升仙橋》詩:“及乘馬車,卻從橋上歸”,宋京鏜有《馬橋記》雲:“茲建橋以馬名,自是長卿之遺蹤亦不泯矣。”“蘭亭橋”,在浙江紹興,“晉王右軍修禊處,橋下細石淺瀨(lài賴),水聲晝夜不絕”。“洗耳橋”,在河南汝州,相傳堯要將天下讓給許由,許由自命清高,認為聽了這話汙了自己的耳朵,此橋所在“即許由洗耳處”。“虎渡橋”,在福建漳州,亦名江東橋,“江南橋梁,虎渡第壹,昔欲修橋,有虎負子渡江,息於中流……乃因壘址為橋”。“宵市橋”,在江蘇揚州,即“小市橋”,“相傳隋煬帝時於此開夜市”。

第三章是“抒情”,通過橋名,來表達思想感情。如“銷魂橋”,即“灞橋”,在陜西西安,“東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因“取江淹別賦句,又呼為銷魂橋”。唐王之渙詩:“楊柳東風樹,青青夾禦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明葛壹龍詞:“橋上飛花橋下水,斷腸人是過橋人。”“思鄉橋”,在河北豐潤,“宋徽宗北轅過橋,駐馬四顧,泫然曰,吾過此向大漠,安得似此水還鄉矣……人乃謂思鄉橋也”。“至喜橋”,在四川廣安,“昔歐陽修自吳入蜀,喜路險至此始平”。“情盡橋”,在四川簡陽,唐雍陶《題情盡橋》詩有序雲:“陽安送客至情盡橋,問其故,左右曰送迎之地止此。”“忘恩橋”,在陜西西安,“中官初入選,進東華門,門內有橋曰皇恩橋……俗呼曰忘恩橋,以中官既富貴,必仇所生,蓋恥之也”。

第四章是“寫景”,美化橋身及四周景物。如“垂虹橋”,在江蘇吳江,橋身環如半月,長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橋》詩雲:“頗誇九州物,壯麗無此敵。”“春波橋”,在浙江紹興,賀知章詩雲:“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鑒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故取此名橋。“海棠橋”,在湖北黃州,“宋時橋側海棠叢開,秦觀嘗醉臥於此,明日題其柱”。“胭脂橋”,在江西饒州,鄱陽王蕭儼生活奢華,宅中宮人,洗胭脂水流出,把橋下水都染紅了,故名。“月樣橋”,在山東青州,“采石凝結如天成”。“綠楊橋”,在湖北蘄水,“因東坡醉臥橋上,有‘解鞍欹枕綠楊橋’之句,遂名”。按蘇軾《西江月》詞自序雲:“春夜行蘄水中……至壹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書此語橋柱上”,即是橋也。

第五章是“神異”,把神仙和橋梁聯系起來,大多與道教有關。如“聖女橋”,在陜西白水,傳說為三神女壹夜成之。“白鶴橋”,在江蘇句容,“漢永元間茅氏兄弟三人,乘鶴至此,有白鶴橋,大茅君駕白鶴會群仙處”。“集仙橋”,在江西安福,“相傳居人夜聞橋上仙樂繚繞,旦往視之,惟見書呂洞賓字於橋柱”。“乘魚橋”,在江蘇蘇州,“昔琴高乘鯉升仙之地”。“照影橋”,在湖北石首,“相傳有仙人於此照影”。

以上是單字和雙字的橋名錄。三字、四字或更多字的橋名,當然也有,但為數極少。三字橋名中著名的有二十四橋,在江蘇揚州。唐杜牧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中的“二十四橋”,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雲是二十四座橋,並列舉其名,但據南宋姜白石的《揚州慢》詞:“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則又似壹座橋。後來清朝梁章巨在《浪跡叢談》中更提到在孟毓森所居宅旁之橋上,有“二十四橋”的題名榜,可見“二十四”已成為壹座橋的專名。不過這種用數目字當專名的橋,並無他例,有的只是以數為序而已,如杜甫詩“不識南塘路,今知第五橋”。四字或以上的如“舊浣花橋”、“楊柳河橋”、“德陽王橋”(以上均在成都)、“新學前橋”、“建富木橋”(以上均在南昌)、“新飯店石橋”(四川溫江縣)等等,有的是地名或人名關系,其余都是把單名或雙名的橋加以解釋,並非完整的專名。因此,中國橋名,基本上只有單名和雙名兩種,在《橋名錄》中把這兩種搜集齊全,所余就無幾了。

但是,我國古橋並非個個都有專名。有的本來並無名稱,後來有人隨便叫它壹下,逐漸也就成了名字,如“大橋”“小橋”“新橋”“舊橋”“長橋”“短橋”“南橋”“北橋”等等。這些“俗名”,時間壹久,就成為“正名”了,如福州的“小橋”,因在“萬壽橋”的大橋附近而得名,就此成為專名。有的“橋”,名氣非常之大,但實際上並無此橋,如“陳橋”,在河南開封!